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诚 《岭南学刊》2010,(4):46-51
我国现行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着行政与市场不分,行政权纵、横向权力界限不明以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传统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有限权、授权和分权三种模式。当代中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应选择"分权—集权—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2.
曹冬英  王少泉 《前沿》2013,(9):25-29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者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及中国行政改革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当代中国行政文化进行的研究较少,部分学者对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向等进行了研究,极少有学者关注过"当代中国行政文化与行政改革的相关性"这一问题。实际上,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对中国行政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行政改革开展了30余年的今天,对中国行政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影响力最大的行政文化是集权型和分权型行政文化,这两种行政文化在行政改革进程中相互博弈——主要发生于中国政界和学界内四类持不同行政文化观的群体之中,这种博弈将促使中国的行政改革和行政文化朝着在"适度分权"和"适度集权"之间"摆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镇聪 《前沿》2007,1(2):150-152
行政分权是改革过于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以尽快形成科学而又充满活力的行政体制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片面的行政分权倾向———只强调向地方分权,以及对企业的放权,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还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出现了颇多的负面影响。其症结在于对分权与集权认识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度的把握上有偏颇。结合马克思关于国家职能的相关论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有利于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的理论渊源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两种行政模式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构建“管理行政 服务行政”这一复合行政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管理领域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是行政强制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行政决定义务内容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以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理性反思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探讨完善的途径,从而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府与行政模式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政府的出现对中国行政模式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深层次震荡.分析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领略电子政府的特点,实现政府行政的范式转换或模式转型,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鸣  诸慧菁 《小康》2004,(3):75-75
行政分权,尤其是地方行政分权是进步吗?否。至少从制度上讲,这是古已有之的旧货色。中央一级的行政分权,从魏晋实行三省制实际上从制度上开始确立,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一制度到了隋唐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最高行政首脑被一分为三。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安机关行政改革中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张主要有:打破垄断,创造竞争环境;减少政府职能,重视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降低集权程度,倡导分权体制;推动政府内部改革,建立弹性政府。公安机关行政改革中许多方面都可以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如:公安机关职能的重新定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推进警务工作社会化;公安机关的内部改革,等。  相似文献   

9.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产生了公域和私域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行政主体,这是行政分权理论的必然结果。然而,由于政治国家存在扩张的天然倾向,原本应当由社会组织行使的行政权力被国家吞噬。随着市民社会的成熟与完善,被吞噬的行政权力又逐渐回归到市民社会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从而,“行政还权”理论成为了认识行政主体多样化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李牧 《理论月刊》2010,(9):66-69
行政主体义务的设定模式对于科学设定和有效识别行政主体义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主体义务设定模式可归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具体又可分为义务模式、权利模式、推定模式等。行政主体义务的设定应以义务模式为主,兼采权利模式和推定模式。  相似文献   

11.
行政强制权扩张的必然性和公民权益受损的可能性构成了行政强制理论前提的內在张力,行政强制权的实施以不侵害公民基本权益为底线.公正和效率是行政强制价值取向的两种表现形态,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公正是行政强制首要的价值选择.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目标是限制行政强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权利本位是行政强制的根本宗旨.司法机关执行模式和行政机关执行模式各有利弊,我国现有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存在悖谬,确立法院审查行为和行政机关执行行为严格分开的制度是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是我国行政组织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行政组织法在纵向配置与横向配置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从纵向角度彻底解决权力配置中所存在的问题,须对我国行政权力进行重构,引进法律分权;从横向角度须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监督部门与咨询部门的独立地位,对重大事件实行跨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13.
试论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法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之中,行政强制执行成了行政法学理论界的一个新“热点”。不论是行政强制立法,还是行政强制法理论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模式和理论,无疑是颇有益处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几个代表性国家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介绍和分析,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立法提供可资借鉴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王枫云 《思想战线》2008,34(1):99-10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而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政府,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性环节是实现行政模式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政府一直沿用管理型的行政模式,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行政生态的变迁,传统的管理型行政模式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适应城市行政生态的变迁,我国城市政府必须实现从管理型行政模式向治理型行政模式的转型.这种转型需要从行政理念、行政目标、行政架构、行政行为方式、行政参与等多个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15.
决策与执行的分合限度:行政三分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深圳市政府的行政改革实验“行政三分制”即将实行 ,这一新的组织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的部门行政体制的背景下出台的 ,它对于改革部门行政的专权、利益部门化的严重问题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从这一模式的理论假设和理性基础角度对它的未来命运进行思考就可以发现这一模式仍然是理性行政的调适 ,存在新的分离主义和专权倾向 ,难以适应越来越多元化和自主化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具体行政行为模式标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否,是司法审查的对象,具体行政行为模式标准的分析与确立,有益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实践展现与司法审查的把握。文中对现实理论与实践中的具体行政行为模式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从行政行为的法律功能上确立具体行政行为模式的具体理由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操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娟 《理论月刊》2010,(2):79-81
对于正致力于推进政治现代化的当代中国来说,政府建设和政府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改革传统的以命令一服从、高度集权、党政不分为特征的统制型政府行政模式,打造以服务、责任、有限、效能、法治、透明、诚信、节约的善治政府。探索善治之道,迈向善治政府,是当代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8.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及其监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已有的行政强制执行相关理论,为我国立法中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创设提供了现实立法模式和未来发展模式,进而为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有效、合法地行使行政强制执行权,设计了系列监控机制,包括授权控制、程序控制、监督控制等。  相似文献   

19.
从权力的演化和行政权力的定义及其演化,可以发现出权力在人类社会的演化轨迹:权力由至高无上到受到约束、限制再到被均等化、分权化、共享化,时至今天,行政权力在网络空间的格局下,被弱化、丧失。表面看是权力在社会更迭时发生的权力结构变化,实际上是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模式及上层建筑的运作机制,当技术以任何权力机构无法阻挡的步伐进步的时候,其权力抑或行政权力的行使也就注定了它的命运,由公民让渡出的行政权力最终回归于公民。  相似文献   

20.
“入世”的中国不仅面临着外来的压力,而且自身在转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种种问题和挑战。我国的行政体制可以实现官僚制行政体制和民主制行政体制之间的互动性结合,创造出适合自身的新的行政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