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信用卡帐户无存款或存款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信用卡从发卡银行获取短期、小额贷款用于消费的行为。透支是信用卡的一大特色功能,是信用卡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信用卡只能作为结算凭证,类同于支票结算,没有优...  相似文献   

2.
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其行为性质应当依据ATM机是否运行正常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若ATM机出现故障,无论行为人拾得的是真实有效的信用卡还是伪造、作废的信用卡,行为人的取款行为都构成盗窃罪。若机器运行正常,则此时行为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至于构成何种形式的信用卡诈骗需要根据卡是否真实再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若行为人拾得的是他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则构成冒用他人信用卡形式的诈骗罪;若行为人拾得的是他人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则该行为人构成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形式的诈骗罪。  相似文献   

3.
马云波 《中国律师》2002,(11):38-39
信用卡是当今全球发展最快的一项金融业务之一,它是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传统现金流通的电子货币,同时具有支付和信贷两种功能。从广义上说,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储蓄卡、提款卡(ATM卡)、支票卡及赊帐卡等。但目前国际通行的是狭义的信用卡概念,国外的信用卡主要是指由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发行的贷记卡,即无需预先存款就可贷款消费的信用卡,是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国内的信用卡主要是指贷记卡即准贷记卡,要求先存款后消费,并允许小额、善意、短期的透支。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行信用卡时,一般都设立了…  相似文献   

4.
信用卡诈骗罪的几个问题赵子寅信用卡是现代世界广泛流行的一种先进的信用凭证,自信用卡产生以来,世界上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的活动也日益增长,尤其是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经常发生,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如何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活动,已经是一个世...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石柱县检察院依法批捕了一起信用卡诈骗案,这是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取款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最新司法解释后,重庆市检察机关批捕的首例信用卡诈骗案。  相似文献   

6.
但纯 《法人》2009,(3):12-13
2月22日凌晨,中国工商银行开始进行牡丹信用卡系统升级,新修订的《牡丹信用卡章程》正式实施,牡丹信用卡全额罚息规定也随之取消,这是国内银行首次打破信用卡部分逾期全额罚息的通行惯例。  相似文献   

7.
刘曦 《天津检察》2008,(3):27-28
信用卡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以银行资信为媒介,集交易、结算、信贷诸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代理外国信用卡业务,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推出了我国大陆的首张信用卡。短短二十多年,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并且信用卡的内涵也经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用卡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利用信用卡犯罪的现象也日渐凸显。尤为突出的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它在构成要件等方面与其他行为方式的信用卡诈骗罪及其他金融诈骗罪存在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9.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宫文峰张文亮褚衍旭近几年来,我国信用卡发行和使用范围日益扩大,但由于信用卡制度确立较晚,相应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致使信用卡犯罪案件屡有发生,特别是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信用...  相似文献   

10.
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银行设立的账户上资金不足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过发卡银行的批准.允许其以超过信用卡上预留资金的额度使用信用卡支取款项获得短期、小额贷款进行消费的行为。对持卡人来说可以解决一时的资金困难:对发卡银行来说可以带来较高的利息收入,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然而.透支过度和失控,也将产生负面作用,特别是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诈骗银行资金,是阻碍信用卡透支功能正常发挥、扰乱信用卡市场的一大祸害。至2004年7月底,中国丁商银行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上半年.其673万张信用卡的透支规模达30亿元,其中不良透支的比例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略谈《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邵文海最近,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这是我国信用卡业务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国家法规。它从法律角度规范了信用卡业务的运作,对信用卡业务的三方,发卡银行、持卡人、特约单位都具有约束力。它的贯彻执行必将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12.
谢飞 《检察风云》2014,(22):8-9
多招骗领信用卡 在检察机关办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中,发现很多行为人在申领信用卡时处于无业状态。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申领信用卡,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持卡人通过虚报身份、虚构收入状况的方式以达到申领信用卡所需的资信要求,其在申领信用卡之初就具有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目的。如杨某信用卡诈骗案,其因赌博欠下高利贷,于2013年2月向某银行提供虚假的工作单位、住宅地址及联系方式,成功申领了一张商旅白金贷记卡,杨某多次持卡透支消费或取现用于抵偿赌债,共透支人民币9.9万余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用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建华一、我国现行信用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信用卡发行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通用性,信用卡设施也由此出现重复投资现象。我国开办信用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使国际友人、港澳侨胞能在国内方便地使用国际上流行的...  相似文献   

14.
信用卡是为资信可靠的单位和个人方便购物消费,存取现金和转帐结算需要而提供的一种信用凭证。顾客可免除携带大量现金外出的麻烦和风险,方便消费购物;商户可以扩大销售、减轻收款工作量;银行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提高信誉,增加存款与盈利。因此,信用卡业务一开始便深受顾客、商户与银行的欢迎。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用卡业务更是蒸蒸日上,方兴未艾,发卡量、特约商户与存款额大增。然而,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高风险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信用卡透支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利用信用卡犯罪、究…  相似文献   

15.
郑伟 《广东法学》2010,(4):15-21
市场经济从它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来说是消费者权益经济,金融消费经济又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信用卡消费者群体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大,因此对金融消费经济中的信用卡消费者给予充分、及时的法律保护是市场经济立法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美国《2009信用卡法案》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并论述了我国信用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我国信用卡消费者权益的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炜 《天津检察》2008,(3):35-36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在理论界存有争议。认为单位不能成为信用卡诈骗罪主体的理由是,单位信用卡要在指定具体的持卡人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此所谓单位实施信用卡诈骗行为,实际上是具体的持卡人所实施的诈骗行为,而且刑法明确规定,单位犯罪的范围以刑法分则有明文规定的为限。  相似文献   

17.
陈辉  张喆 《天津检察》2008,(3):26-27
陈某伙同他人从北京来到天津设立为他人代办信用卡的公司,以无抵押、无担保、免息贷款为诱饵在报纸上发布广告吸引客户,在接待客户时向客户承诺,可为客户办理国内十余家银行的信用卡,每张信用卡透支额度1万元至5万元不等,利用信用卡存在的免息期,以循环使用信用卡的方式实现免息使用银行资金之目的,每张信用卡收取手续费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处理信用卡纠纷案件涉及到的两个法律问题陈建明有关信用卡的纠纷,一般都是持卡人、个人卡的担保人与银行之间就信用卡的申领、使用、透支欠款本息的归还、担保等事项发生争议,也有的是持卡人与商户或信用卡部门与商户之间的争议。这种争议就其性质夹讲,属经济纠纷,其...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10,(9):55-55
近年来,随着银行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公民身份信息被冒用办理信用卡的违法案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了信用卡管理秩序,侵害了公民合法权益。故此,北京市东城区法院针对冒名信用卡案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其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岁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了一批信用卡诈骗案件,12名被告人分别获6个月至3年不等的刑期。这是2009年年底关于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新司法解释发布后,法院集中宣判数量最多的一批信用卡诈骗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