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46-49年国民政府对侨批局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各种政策,企图大力吸收侨汇,加强对侨汇的控制,以巩固国民党政权,进行内战。在这一阶段,国民政府一方面改善自身的侨汇经营,一方面极力打击侨汇黑市以解决侨汇流失问题,对于侨批局采取既限制,又利用的政策。但是由于官营行局的先天不足,始终无法替代民间侨批局,加上为从事内战而开支巨额军费,导致全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侨汇大量进入黑市而无法控制,最终导致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60年代的侨汇每年在1—2亿美元以内。其后的文革期间至改革开放后的侨汇及个人外汇存款已经做过论述。90年代后半期以来进入了侨汇及与侨汇密切相关的个人外汇存款迅速增加的新阶段。本文拟就这一阶段的情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控制丰富的侨汇资源,日军攻占了汕头及周边地区。不过,沦陷区与国统区之间继续通邮通汇,侨汇寄递渠道而通畅,沦陷区侨汇业在短暂受创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同时,日军采取措施加强对占领区侨汇业的控制与管理,日本政府及金融机构在东南亚侨款汇出地加紧争夺侨汇,取得不少成效。其后,因国民政府积极争取侨汇,潮汕沦陷区侨汇业渐趋萧条。  相似文献   

4.
以美元和欧元双外汇篮子为基础的卢布实际有效汇率是俄罗斯的政策汇率,俄罗斯中央银行以实际有效汇率走廊为基准,通过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进行汇率调节。本文对卢布实际汇率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尝试运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预测卢布实际有效汇率,剖析俄罗斯汇率决策的经济学基础。在政策层面,双外汇篮子包含俄罗斯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战略考虑。后危机时代,俄罗斯将会调整外汇篮子以适应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侨汇对中国经济发展与侨乡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侨汇不但是国内侨眷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国外华侨和祖国家乡密切联系的纽带,也是国家非贸易外汇的重要收入,对国际收支和贸易平衡,对国家的经济以及对侨乡的建设都起着积极的有益的作用. 一、侨汇对弥补对外贸易入超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经济落后或处在发展阶段,对外贸易向来是进口多出口少,贸易  相似文献   

6.
近代时期,北美华工和华侨向中国的汇款构成近代侨汇的半数,其对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近代中国官方经营机构的缺位,早期侨汇的运营主要依赖华商个人和相关私营企业完成,表现为"水客"、侨批局和"金山庄"的经营,其侨汇经营带有强烈的逐利动机。近代后期,北美华侨华人又创造性地发展出"仄纸侨汇"的运送方式,通过遍及各地的"金山庄"、银号和钱庄,以香港为中心节点,在中国境内流通、境外兑付,这在外币汇兑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华侨与侨眷的利益,受到海外华侨及侨乡眷属的广泛欢迎。然而,侨汇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出中国,脱离了政府的金融管制,客观上损害了政府的利益,使得清末以来的近代中国政府流失大量外汇,造成政府财政支出的困难和沿海及侨乡地区货币流通的乱局,这也是近代私人侨汇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中国家,外汇期货的引入会对其现货市场风险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巴西,这个发展中国家即期外汇市场数据,应用基于GED分布的AR(1)-GARCH模型和GARCH-VaR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外汇期货的推出对其即期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外汇期货推出后,其现货市场传递信息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波动性干扰所造成的影响的持续性降低,超出VaR值的数据比重降低,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当前 ,有关人民币汇率之争被海内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压人民币升值之势一浪高过一浪。然而 ,围绕人民币汇率是否调整、何时调整、多大幅度调整等焦点问题 ,专家学者与巨商政要莫衷一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缺乏应有的弹性 ,而汇率调整又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因此不论汇率调整与否 ,人民币都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等外宾时特别强调 ,“中国要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鉴于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与《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 1 0月 1 3日 ,就“国际金融局势与人民币汇率机制”这一主题 ,邀请多方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讨。 现将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论卢布和外汇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俄罗斯独立以来,卢布汇率和外汇政策一直变化莫测。稳定卢布汇率,制定切实可行的外汇政 策,正确认识卢布、美元、欧元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地位。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要发挥卢布对世界 经济的影响以及使俄罗斯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重返国际大家庭。  相似文献   

10.
直接投资的概况世界的经济、贸易结构在激烈地变化之中,外国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从1986年起便急剧地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一,由于1985年9月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各国对外汇汇率进行调整,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大幅度增长工资,加强了东盟的相对优越地位;二,投资者为了缓和贸易摩擦,迫切要求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三,跨国公司的多极化战略等等。  相似文献   

11.
早期新马地区华人社会中的帮派色彩导致帮权经济的产生,这在该地区华人银行业中也有明显体现。本文试图分析新马地区华人银行帮派色彩的表现、产生根源以及淡化的主要原因。一、华人银行中的帮派色彩欧洲殖民者东来后积极参与马来西亚经济,在诸多经济领域对当地华人产生重要影响,引起华人经济的许多变化。1840年,加尔各答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Calcutta)在新加坡设立分行,这是欧洲金融活动在新马地区开始经营的标志。1859年,渣打商业银行(Chartered Mercantile Bank)在槟城开设分公司,它是马来半岛的首家银行①。1884年,早已活跃于中国…  相似文献   

12.
After its break with established diplomatic partners in 1917 the Soviet government moved slowly to reconstruct its relation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Over the period up to 1991, the largest number of exchanges took place with Finland, 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with Bulgaria and the GDR. But the major capitalist countries steadily became more prominent, and the USA was the USSR's most important diplomatic partner during the 1970s. Similarly, the CMEA states were the USSR's main partner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by the late 1980s it was NATO member states that predominated. Patterns of this kin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ories that have suggested the gradual 'socialization' of revolutionary states as they necessarily engage in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大批归国华侨急需救济。在侨区,由于部分地方干部忽视了归侨和侨眷的特殊性,在执行土改和侨汇以及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中侵犯了归侨和侨眷的利益,加之其他客观因素,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归侨、侨眷粮食安全问题。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归侨妥善安置救济,帮助他们创业立业;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保护侨眷的合法权益,对其悉心照顾。在国家整体粮食安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确保归侨、侨眷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成功地解决了他们的粮食安全问题,巩固和扩大了这一时期的爱国统一阵线,为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归侨和侨眷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policy-maker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ttempted to “learn the lessons” of history from the reparations settlement imposed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It shows how these lessons were developed and articulat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in particula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also their consequences for foreign policy during 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uropean advisors in shaping American policy, thereby illustrating that not all American lessons of history were born in the USA. It also draws out how many of these lessons have found an echo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German reparations that has emerged over the past fifty years. In both periods the issues of enforcement and compliance, the issues that concern us generally in this volume, dominated the debate between advisor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policy-maker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ttempted to “learn the lessons” of history from the reparations settlement imposed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It shows how these lessons were developed and articulat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in particula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also their consequences for foreign policy during 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uropean advisors in shaping American policy, thereby illustrating that not all American lessons of history were born in the USA. It also draws out how many of these lessons have found an echo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German reparations that has emerged over the past fifty years. In both periods the issues of enforcement and compliance, the issues that concern us generally in this volume, dominated the debate between advisor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8.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