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就业歧视现象也日益盛行、形式多样.就业歧视是对法律的公然践踏,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成为建立和谐社会一个很不和谐的音符.因此,保证公民的平等就业权,消除就业歧视,是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就业歧视救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问题在中国现阶段的劳动者市场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歧视形式可谓五花八门,相当比例的劳动者遭受过就业歧视,但寻求救济者则甚微.对就业歧视救济路径的反思揭示出,看似多元的现行救济体制,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种成本高昂但收效甚微的奢侈的“义气之争”,令绝大多数受歧视者望而却步.因此,建构以行政救济为主导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救济制度格局是完善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现行法律对女性就业歧视司法救济的规定不足,难以解决女性劳动者力量弱小、举证难、现有诉讼制度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保障我国女性平等就业,需要构建女性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从正当性、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其的法理基础。并对该制度的构建进行初步探究:原告资格以工会、妇女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为主,新增专门的平等就业管理机构;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配;抗辩事由应包括劳动保护措施、真实职业资格、小微企业豁免制度等;法律责任形式从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与成长,损害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本文结合反就业歧视的历史和现状,针对目前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了加强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的途径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第十五讲 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栾立冰劳动者参与用人单位民主管理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民主权利,为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业歧视问题在我国的人才市场中较为突出。端正用人观念, 消除体制性障碍, 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 保障就业者的平等权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浅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比较突出,为保障劳动者就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11!我国职工劳动就业权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劳动使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能够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为了保证劳动者能够实现就业,国家在《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一是职工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平等就业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9.
《工友》2004,(5)
左秀林同志:《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劳力字[1992]33号《企业直管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18条规定:“企业职工调离、辞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12日,中国正式批准了《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5年来,中国社会在促进工作中的平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进步?以第111号公约审视中国反歧视的制度建设,目前,中国在反就业歧视,促进工作中的平等还存在不少问题;促进工作中的平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就业歧视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凸显了市场调节失灵与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而作为解决社会经济领域问题的经济法正好体现了国家渗透市场的理念,这恰好是以市场与政府的互动结构作为自身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通常机理。因此,运用经济法的这一机理来解决就业歧视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制度构建设想,为就业歧视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消除就业歧视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梳理就业歧视 相关文献,结合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及表现,分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发 现,随着社会发展就业歧视类型逐渐多样化,出现户籍、性别、年龄、健康等歧视,也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 人力资源流动不畅、劳动者不公平感加强等危害。研究建议,我国应完善相关就业法规,维护就业者合法权益, 打造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12日,中国正式批准了《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批准该公约将进一步明确国家在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方面的责任,促进我国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推动我国构建完整的反就业歧视机制,培育和提升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将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黎建飞在《工人日报))2007年3月28日撰文,对就业促进法立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1.禁止就业歧视,保障平等就业。就社会成员而言,公平的就业机会包括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以及获得平等的就业条件。就业平等是开放性的全方位的平等。以劳动报酬为例,一个人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在该项工作中得到的劳动报酬却低于同岗位的其他人,则其就业仍然是不平等的或者说是被歧视的。这种不平等更多地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弱者、供给过剩的劳动类别中.如大学生就业中的“零工资”现象、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条款实现差别工资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身高及容貌歧视,这些歧视已对就业的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消除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不少国家在促进男女就业平等、保护女性经济权利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经济全球化也给女性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带来新的挑战。 一、从立法入手,赋予女性平等的就业权利 目前已有一套国际标准,规定男女应平等获得就业机会,消除职业隔离,禁止性骚扰,同工同酬,受到虐待的妇女能得到赔偿。 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妇女平等的就业权利。日本 1997年修订《平等就业机会法》、《育儿假和照顾家庭假法》,禁止雇主在征聘、雇用、派任和升级方面歧视妇女,同时废除对18岁以上妇女在加班、节假日工作或夜班方…  相似文献   

17.
禁止就业歧视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就业歧视的现象俯拾皆是。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党和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就业歧视问题,通过制度设计(主要是立法)来全面禁止就业歧视现象。综合考量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社会压力,禁止就业歧视,是“和谐社会”的强烈诉求,是制度文明的明智选择,是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劳动立法急需完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孝老"文化的老龄观、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体制的二元化、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强制退休制度的影响,我国立法和司法层面排斥高龄劳动者就业,否定他们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存在就业年龄歧视,并违反劳动法的实质正义价值。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制定了高龄劳动者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以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但由于不同国家人口结构和雇佣体制的差异,导致规制路径和制度设计存在较大差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确立,中国对高龄劳动者就业规制应该由排斥向促进转型。研究认为,可以采取将高龄劳动者纳入劳动法保护的范围之内、通过立法允许雇主在劳动条件方面对高龄劳动者进行合理的差别对待、建立高龄劳动者基准就业比例、修改《失业保险条例》以覆盖高龄劳动者等措施来促进中国高龄劳动者就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法》第31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了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辞职权,体现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理念。但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表明,劳动者单方预告辞职权的立法还有缺陷。  相似文献   

20.
就业歧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通过对2002年、2007年及2013年的招聘广告样本进行内容分析,统计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的现况及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招聘广告中出现雇佣歧视要求的比例并未明显下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现象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