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资本是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社会资本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良好的契合性,它所包含的社会普遍信任、互惠互利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内容,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围绕社会资本的三个核心要素:普遍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对社会资本进行整合和重构,有效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国际信任——基于东亚信任形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学界关于国际信任的研究已初具规模,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心理学两大路径提供了信任生成和变化的不同解释,但尚未有较为成熟的国际信任的文化理论解释.文化与国际信任的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议题,即作为影响因素和背景的文化如何影响信任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作为文化变量和理论的信任的特性是什么.借鉴中国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信任的研究,本文提供0种国际信任的文化模式,探讨同质性、关系基础和关系交往三种影响变量如何产生身份性信任和交往性信任.冷战后中日和中国—东盟国际信任的生成过程表明,国际信任的形成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理性选择过程.其中,由于关系基础未得以改善,中日始终受困于先赋性不信任,而中国—东盟之间的国际信任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倾向于特殊信任而非普遍信任.文化与国际信任研究揭示的是国际信任的社会逻辑,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中国对外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购物的信任文化不是一个静态的现象,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已经存在的信任文化或不信任文化通过网络购物的积极或消极经验,产生增强的信任文化或不信任文化,形成新的网购信任文化背景,辐射至更大范围内的潜在网购用户,使网络购物的信任文化产生自我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困境的重要表现是民众政治信任的衰落,这从根本上推动政治信任研究的兴起。政治信任研究的深层逻辑是:它与公共权力、良善秩序和有序公共生活有着高度的关联性。政治信任研究大体上是围绕文化和宪政两种主要范式展开的,两者差异明显,但又存在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冯淑慧  魏振波 《工会论坛》2007,13(3):128-129
儒家的诚信伦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在当代中国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但由于它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伦理文化,人们很难超越血缘关系的局限,对家庭之外的人产生信任。而在商品交换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直接要求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可见,要使儒家的诚信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出生机,就要实现儒家诚信伦理观念层面、生活层面、制度层面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6.
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发挥着建构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通过明确制度建设的理念前提、健全制度化不信任的常态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等层面来实现信任质态和治理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管理格局中,信任是公众与政府之间如何互动的一种反映。它包含两种形态:一种是信任连续谱上的分散分布,另一种是信任连续谱上的集中分布。社区居民在政府强势面前,会选择自己的特有行为方式—不明确表达、欺骗、讨价还价、抗争—来诠释他们与政府的信任冲突。政府角色认同获得的信任建构应该塑造两种制度化的机制:一个是基于平等主体的压力机制,另一个是基于制度化信任资源提供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现代民主与宽容有着内在的价值关联,民主政体的巩固也需要宽容的社会心理和公民美德。公民文化理论将宽容理解为多元主义社会价值取向,它有助于在公民结社中培育共同情感、淡漠政治分歧、增进信任与合作、缓和政治冲突。公民美德理论认为宽容是公民超越私人利益的局限,在公共生活和交往中表现出的市民风范和公共理性,它缓和了市场社会过度竞争造成的人际关系恶化.使政治行为文明化.并有利于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9.
制度理论、文化理论是西方解释政府信任起源与影响因素的两种竞争性理论。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波、第三波数据,本文检验了两种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解释效力与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制度理论对我国政府信任具有良好的解释效力,但是不同制度变量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和变化,制度绩效与政府信任的线性关系趋于复杂;文化理论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低估,从文化视角解释政府信任应当关注公民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本文也验证了我国政府信任的结构差异和非均衡特征,有关政治代表性信任与行政执行性信任的区分,提供了分析当前我国政府信任结构分化的有效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同时对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政府信任的复杂关系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0.
何谓发展?是什么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经济增长?法国政治家、教育家阿兰.佩雷菲特在《信任社会》中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横跨经济史学、哲学、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批判了机械决定论等经济思想后,提出了研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的比较品性学,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剖析来证明"以信任为核心的自由"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非物质第三因素"即文化因素是经济发展的理性要求,是内生性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1.
殊途同归:“无讼”与现代法治精神之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当时自然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的必然选择。它与现代法治精神具有同样的历史合理性,体现了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以秩序与公正为主题的社会理想的共同追求,但它们在社会现实中有着不同的实践模式。在不同的实践模式中形成了不同的观念:对人的信任与对法的信仰。鉴此,寻求二者契合,进行适度宽容的制度设计,理性选择现代法治建设之路,当是一种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危机、提升公众信任,是政府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政府公信力研究应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前应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文化创新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和借鉴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在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中实现整合.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秩序,建立和完善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制度是信任的基石。传统社会的政治信任是人格信任,而现代社会则是制度信任。构造长期稳固的政治信任基础,须依靠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何谓发展?是什么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经济增长?法国政治家、教育家阿兰·佩雷菲特在《信任社会》中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横跨经济史学、哲学、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批判了机械决定论等经济思想后,提出了研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的比较品性学,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剖析来证明"以信任为核心的自由"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非物质第三因素"即文化因素是经济发展的理性要求,是内生性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人际信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普遍原则,归纳了企业管理中的人际信任模式:普遍信任与特殊信任;能力信任与人品信任;个人因素信任与法制信任。同时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企业中人际信任的状况,指出只有实现信任解放才能促进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外向性发展,达到信任解放的途径有:扩大普遍信任,限制特殊信任;发挥个人能力,信任企业目标;强化人际信任的法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信任是一种动机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任内涵包括培育民族信任关系、传递民族信任情感和建构民族信任文化;其信任价值表现为建构中华民族身份、增进民族成熟度、变革民族治理结构和提升民族生活质量;其信任策略包括表达尊重行为、关心共同利益、赋予责任态度和对话化解分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形塑的信任文化指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企业内部出现了信任问题。在我国文化空间下,家族企业比西方更加重视私人信任和血缘关系。信任对家族企业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而信任缺失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般来说,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环境、沟通与交流、员工发展几个方面着手,家族企业能够有效地在内部创造信任。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虽然以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存在于文化之林,但它却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它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弘扬与光大,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诞生的摇篮和发展的基石。今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充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激荡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缩影与典范。  相似文献   

20.
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胡文涛 《外交评论》2007,82(3):50-58
文化外交是促进国家间、人民间相互理解与信任,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一种有效外交形式。相互性、长期性和诚实性,构成文化外交的主要属性。文化外交源于文化关系而“高”过之;突出双向交流与相互沟通,而异于公共外交那种单向信息输出和强行价值灌输的特征。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和研究在不断升温,但其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实际地位的确定仍需不断深化。对文化外交的解读,旨在警惕文化外交冷战模式的再现,尽力使之回归本质,为推动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用,为建构一个和谐的世界而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