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证精斑确证试验目前广泛首选精子检出法。检精子的方法较多,实践中大多采用酸性复红美蓝染色法,因其是一种混合染色液的复染法,操作简单,效果较好。但如遇油脂杂质较多或阴道上皮细胞较多的情况,精子着色较淡,易被掩盖,不易检出。本文介绍一种改进方法可避免上述干扰,且配制、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HE染色涂片上精子DNA的提取、PCR扩增分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行了研究。20张HE染色涂片的实验结果表明:HE染色涂片上的精子是可以被回收并提取到DNA进行HLA-DQa基因的PCR扩增分型的,其分型结果准确可靠。这说明精子的HE染色涂片也是进行DNA分析的一种很好的检材来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染色过程简便,着色反差明显,易观察,对极微量精斑的定性具有明显优越性的染色方法。且染色液可以长期存放。  相似文献   

4.
<正> 在法医物证检验中,直接检测单个精子的血型抗原,是判定混合斑中精斑血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实验应用先进的免疫金银染色技术(Immunogold-Silver Stainning,IG SS)来检测人精子ABO血型抗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HBFP染色)、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eidenhain染色在急性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法医检案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BFP染色、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eidenhain染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3种特染方法在大鼠心肌缺血15min时均可观察到阳性染色,且阳性染色面积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扩大;②大鼠急性心肌缺血4h心脏标本在-20℃、4℃及室温条件下保存至14d,3种特染方法仍可见阳性着色,但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BFP染色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着色能力下降,阳性区域变小的趋势,Heidenhain染色效果最为稳定;③急性心肌梗死检案标本中,3种特染方法均可显示缺血心肌纤维,发病1h内死亡者Heidenhain染色优于另外两种染色。结论 3种特染均可客观的显示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理改变,其中Heidenhain染色更具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15例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尸体(设为实验组),取其咽喉部及肺组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超敏SP法染色,观察P物质染色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分析;20例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尸体相同组织作为对照。两组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实验组咽喉组织充血、水肿,复层扁平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均呈棕黄色染色,固有层内腺体上皮细胞及肌层染色变浅;对照组咽喉复层扁平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几乎不着色,固有层内腺体上皮细胞及肌层仅有少量棕黄色染色(实验组平均灰度值113.78,阳性信号面积均值17795.75;对照组平均灰度值104.63,阳性信号面积均值8953.50)。实验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呈深棕黄色染色,粘膜肌层染色变浅;对照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几乎不着色。(实验组平均灰度值136.32,阳性信号面积均值17194.84;对照组平均灰度值96.52,阳性信号面积均值8416.75)。计算各组的阳性指数PI,咽喉分别为50.62±10.04和23.42±6.84;支气管分别为58.60±12.3和20.31±5.68。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可能为过敏性休克致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因本实验均在染色缸中进行,试剂反复使用易被脱落的精子污染出现假阳性,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试液是否纯净,如有污染应通过离心、过滤净化之。采用在保湿条件下向涂片上滴加试液,用后弃去的办法是否可行,请读者不防试一试。  相似文献   

8.
染色混合精斑涂片DNA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染色混合精斑涂片DNA的提取方法,通过两步扩增的技术与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法,成功检测了3个STR位点.结果显示,所有染色涂片DNA分型均与对照血样一致,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酸性复红-美蓝(Baecchi)染色对DNA的降解作用要小;涂片灵敏度检验可达到少于10个精子,且室温保存一年以内的涂片其灵敏度光显著差异.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为染色混合精斑涂片的PCR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Tenascin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切创模型,于伤后1、3、6、12h,1、3、6、9、12d分别观察切创周围皮肤、创缘皮肤及创腔肉芽组织的Tenascin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Tenascin阳性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所得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用无切创皮肤。结果对照组仅见真皮乳头、毛囊免疫组化染色弱阳性反应;伤后3h在切创周围的真皮乳头及毛囊Tenascin阳性染色增加;伤后12h明显增强,1~3d达最大值(0.336±0.061;0.282±0.017);伤后6d染色强度开始减弱,9~12d基本恢复正常。创缘皮肤及创腔肉芽组织伤后3~6h开始出现Tenascin阳性着色,12h明显增强,6d达最大值(0.410±0.051;0.460±0.027);伤后9d阳性着色开始减弱,12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产生的Tenascin随损伤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查证性犯罪的案件中,为了确证混合斑是否含有精液,要制作涂片进行染色镜检有无精子。对于已经染色的混合斑(精液和阴道液混合物)涂片进行PCR分析,获得精子或/和阴道细胞DNA的遗传信息。对于认定犯罪分子,有时对涉及女性无名尸体或尸体已不存在的受害人进行个人识别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作者对在混合斑检验中确证精液存在的酸性复红美蓝染色涂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涂片进行了STR-HUMTH01位点的检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样品制备取1对夫妇的精液和阴道液混合物,搅匀,制备涂片.经酸性复红美蓝染色法和苏木素伊红…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的鉴定难点在于准确判断脾破裂与腹部受到外力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延续的因果关系。经典的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虽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存在假阴性的可能,因此需要寻找其他辅助诊断指标。本文通过一例明确的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病例,在损伤及正常脾组织中,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针对胶原纤维、Ⅳ型胶原、CD34三个指标进行组织形态学对比,并量化免疫组化结果。HE染色发现出血灶周围已经形成了肉芽组织;Masson染色发现出血区周围的胶原纤维密度明显高于远端正常组织,且形成包膜状纤维结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出血区域的Ⅳ型胶原及CD34相比正常对照组织均呈强阳性,平均光密度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判断脾损伤后经过时间方面,HE染色判断为7~14d,Masson染色判断其大于6d,免疫组化判断为7~14d,三者结果基本一致。说明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Ⅳ型胶原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与HE染色相比,胶原纤维、Ⅳ型胶原、CD34更为直观并易于识别判断,这为今后此类案件的鉴定提供了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混合斑中精子DNA抽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善混合斑中精子DNA的抽提效率。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混合斑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精子DNA,进行PCR扩增及STR分型。结果联合运用Chelex法和商品化试剂盒进行精子DNA抽提,可比普通Chelex法快速、准确。结论Chelex法与商品化试剂盒的联合运用可提高混合斑DNA分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NF-kB的检测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核因子-kB(NF-kB)在心肌组织内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缺血0.5h,1h,2h,4h,8h共6组,每组5只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S-P法),观察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NF-kB阳性着色,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心肌缺血30m in,心肌细胞核出现散在NF-kB阳性染色;缺血60m in,心肌阳性染色细胞核增多;4h达高峰;8h组开始下降;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则的阳性单位:缺血2h、4h、8h分别为20.042±1.084、22.028±3.452和20.524±1.595;正常对照组未见核阳性反应。结论大鼠心肌缺血8h内,心肌细胞核NF-kB阳性染色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对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Ma MY  Xu XH  Luo B  Zhu JZ  Chen JG  Zhao LX  Wang HY 《法医学杂志》1999,15(4):193-195
探寻FOS蛋白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变化规律,为心性猝死的诊断提供新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设立正常、缺血对照组与缺血再灌组。心脏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级化观察。结果发现,在冷冻切片上缺血20min再灌流30min,再灌流区心肌细胞核呈阳性着色。但在石蜡切片上,缺血30min再灌流30min后,再灌流区才有心肌细胞核(37.76%±9.66%)呈弱阳性着色,再灌流60min后核呈棕褐色阳性染色,120min后开始减弱(35.36%±3.16%)。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果提示,SABC-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最早可揭示心肌缺血20min再灌流30min的损伤,FOS蛋白在再灌流后60-120min之间可能有一个高峰表达。此法对显示实验性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有重要的价值。有望用于心性猝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40份精子标本进行 ABO 血型抗原检测。A 型人精子上存在 A 抗原;B 型人精子上存在 B 抗原;AB 型人精液中,一部分精子带有 A 抗原,另一部分精子带 B 抗原。各血型人的精子均有 H 抗原。精子血型抗原为本身所固有,并非来源于精浆。不同人的精子血型抗原含量各不相等,与其供体是否为分泌状态或强弱无直接关系。精子 ABO 血型抗原主要存在于精子的颈部和顶体等区域。  相似文献   

16.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询原癌基因c fos蛋白产物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SD大白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3 2只大鼠分为正常、缺血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组。心脏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发现 :在缺血 3 0min再灌流 3 0min后 ,再灌流区心肌细胞有部分细胞核 ( 3 7 76%± 9 66% )呈弱阳性着色 ,而在缺血 60min再灌流 3 0min后 ,心肌细胞核 ( 4 0 3 4 %± 3 3 2 % )呈棕褐色阳性染色 ,但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 ;HE染色无明显改变。提示c fos蛋白免疫组化对显示实验性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鼠骨骼肌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大鼠骨骼肌细胞DNA的定量研究及其方法探讨。方法使用DNA特殊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 ,对死后不同时间 (0~ 96h)、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大鼠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骨骼肌细胞在死后 12h出现核着色变淡、着色面积变小 ,并随死后时间延长呈持续性下降 ,最终完全消失。结论死后DNA降解率与死后时间呈线性规律关系。图像分析技术对骨骼肌DNA含量测定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广泛软组织挫伤严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导致死亡。但由于文献中对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故对其所引起的全身病理改变和较详细的死亡机理尚知之不多,为此,作者将本教研室历年来遇到的五例尸体检查材料重新进行了观察分析。五例都作了全身尸体解剖,主要脏器经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有的还作了磷钨酸苏木素染色。  相似文献   

19.
金利方  陈明方  郑强  许敬尧  沈永浩  朱有法 《法医学杂志》2006,22(6):411-412,416,F0003
目的探讨早期心肌缺血的法医病理学诊断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缺血15、30、60、120、180min以及正常对照组心肌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各组早期心肌缺血区内,见CX43阳性着色的分布与正常组相比,表现为部位的不同及数量上的差异。结论CX43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价值,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精子阳性涂片进行HLADQ_α分型[刊,德]/Potsch L.…//德国法医学杂志,-1993,3(2),-54~58 此研究说明,以PCR法对精子阳性涂片进行HLADQ_α分型测定个体特征的可能性。以分级溶解来分离男性和女性DNA是直接在显微镜载玻片上进行的。按照DNA的萃取和扩增测定男性HLA DQ_α-型的阳性结果,至少需要20个精子。对一般使用的定影方法和染色程序以及涂片制备的实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以AAS载玻片用于阴道混合物的涂片比较好,因为蛋白酶K-消化后还会粘附在上面,对男性和女性细胞中的DNA能够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