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得以形成。人们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又产生了言语。言语识别是以语言文字为检验对象,运用语言学、侦查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和原理,判断言语人的地域属性、社会属性和发声习惯的一种应用技术。言语既是社会现象,又是个人现象。言语识别可以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及其他涉案人员现场遗留的言语信息的分析判断,确定或缩小侦查范围,分析案件性质,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对侦查破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语言学、文字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对案件的语言材料进行仔细推敲、系统分析,研究言语人的语言特征规律,并以各类文件物证的言语特征为基础,判断言语人的民族、性别、籍贯、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历、居住地点、主要活动范围,以及有无精神病、是否聋哑等,为在侦查破案时分析画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个人言语风格具有差异性、稳定性、反映性,在案件言语材料中能反映出制作人的社会属性和个人属性。在实践中,检材言语材料和样本言语材料达到一定条件后,侦查技术人员可通过个人言语风格识别.确定侦查破案的范围及方向.最终确定作案人。  相似文献   

4.
个人言语风格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风格具有三个基本属性:特殊性、稳定性、反映性。侦查技术人员依法对有关案件言语材料的言语风格进行识别,可以分析出制作人个人特征,确定案件言语材料与嫌疑人的关系,从而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和线索,为认定作案人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讯问是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经常、普遍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在侦察取证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之一,它对于及时地侦破案件、准确的起诉、指控和定罪量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讯问必须有效而合法的进行,同时要求讯问人员有着高超的讯问言语技巧。  相似文献   

6.
讯问中的非言语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非言语行为 ,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语言行为。虽然非言语行为经常被误用 ,但由于其本身固有的非自主控制的特征 ,仍然可以帮助在侦查讯问中识别犯罪嫌疑人的谎言。需要注意的是 ,必须要掌握促进识别非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的方法 ,尽量提高识别谎言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言语识别研究的基本对象是言语。言语不同于语言。言语具有的物质性、具象性和表义性构成言语的能解性,使得言语现象可以作分析研究。言语作为主体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综合产物,反映着主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状态、社会属性、言语习惯,因此,可以作为识别主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语言学界对广东省方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现有的方音资料和深入实际调查,从侦查实践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出广东省汉语方音分区及各区的语音共同点、广东省汉语方言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并绘制出广东省汉语方音特点的分布图,为建立全国汉语方音特点信息库和案件的言语识别提供了更加准确、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基础资料。通过方音、方言词、方言语法、方言字等四个方面对广东省汉语方音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实际工作中区分犯罪对象,划定嫌疑人范围,并对涉恐、法轮功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人物画像、背景分析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语言广泛普及使用,犯罪言语呈现出网络言语独有特点。本文研究犯罪中的网络言语现象,揭示其个性化、形象化、口语化、符号化等特征,从语言学及鉴定学层面分析网络言语识别的可行性,并总结利用网络言语特征刻画犯罪嫌疑人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心理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晖 《公安研究》2008,(9):36-40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通过相关的言语刺激,有效唤醒被测人经历的违法犯罪特异心理活动,利用测试仪提取相关心理活动信息。被测人对测试题目言语刺激的反应是被测人对测试题目言语的理解解码过程。测试中,语音、词汇等语言因素和背景图式知识,包括与犯罪相关或无关心理等非语言因素,均会以不同方式影响被测人对言语的解码,解码原理研究有助于提高犯罪心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1.
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画像是借言语或文字进行心象描述,由心理特征群刻画犯罪嫌疑人形象。犯罪心理画像实质为侦查中对嫌疑人的一种分析,其独特价值在于,这类分析以犯罪行为资料和人格资料的积累为基础,以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规则与逻辑的研究为根据。犯罪心理画像对侦查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使之更好地扩展侦查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葛维春 《传承》2008,(24):99-101
言语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样态之一,它与特定的文化心理、社会习俗、思维观念、行为方式息息相关。象山先生作为一位以"言"传道的儒学大师,他对言语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释象山先生的言语观,以便准确地把握其心学体系与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 ,西方传统哲学开始向语言学转向 ,形成了语言哲学研究的热潮。日常分析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说 ,他的学生同为哲学家的塞尔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并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引起了语言学界、哲学界的普遍关注。言语行为理论因此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 ,言语行为理论也暴露了其不足与缺陷。为了进一步完善言语行为理论 ,这些问题还亟待语言学家、哲学家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14.
言语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样态之一,它与特定的文化心理、社会习俗、思维观念、行为方式息息相关.象山先生作为一位以"言"传道的儒学大师,他对言语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释象山先生的言语观,以便准确地把握其心学体系与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言语特证、言语行为表现的社会角色、言语行为主体即作案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案件言语特征研究的新的视角。言语行为是角色行为模式中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和表现角色的其他方面行为纠缠紧密,通过言语特征可以透视作案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言语特征反映作案人实际角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言语的个体差别是对言语进行比较鉴别的基本条件。言语的类同性和模式化,为言语的类别确定提供了依据。个人语言形态的相对稳定性,更为我们依据言语的轨迹识别判断主体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刑事现场的复杂多变和犯罪嫌疑人日渐具备反侦查能力,给现场勘查和案件侦查带来诸多困难和阻碍,采取单一技术手段或传统侦查方式难以满足侦破案件的需要。警犬搜索物证技术具备处置快捷、方式简便、定位准确和覆盖范围广等优势,与其它勘查技术和侦查手段相结合,能够为案件侦破提供更多支持。汕头市公安局在侦破刑事案件中大力推广和使用警犬搜索物证技术,取得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8.
诱惑侦查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毒品犯罪、伪造和贩卖假币犯罪、假证件犯罪等所谓“无被害人之犯罪”和多样化的网络犯罪日益突出,诱惑侦查这一特殊的侦查措施越来越受到侦查机关的青睐。研究诱惑侦查的内涵,有必要对诱惑侦查行为的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达到准确甄别诱惑侦查与其他侦查措施不同的目的,进而准确把握诱惑侦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侦查实务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相似文献   

20.
案件言语识别是运用语言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通过对作案人语言特点的分析,判断作案人的身份特征和活动区域,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方向的一门侦查技术。案件的书面语言,一般都会反映出书写人的方言特征和用字遣词的习惯,这对于判断作案人所在地区以及有关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言语识别在侦查破案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确定侦查的方向和范围即所谓“定向”;另一方面是确定作案人的有关特征即所谓“画像”。1定向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的依据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些案件,如写反动标语、反动传单、反动信件、诬陷信、恐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