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妨害司法活动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妨害司法活动罪研究赵秉志,孙力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尚未对妨害司法活动罪设专章规定,关于妨害司法活动的一些具体犯罪则分散规定在刑法的反革命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渎职罪等4章及其他单行刑法中。妨害司法活动这一类犯罪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法确立于1979年,已不能适应近年来我国司法诉讼制度的发展变化,亟待修改完善。笔者试就该罪的立法完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法归类目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规定于我国刑法分则第九章,归类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从现行刑法的现状结构看,这种归类还是合理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应在刑法中专设一章,在此条件下,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归入  相似文献   

3.
妨害清算罪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镇强 《法律科学》2001,(1):118-123
本文就新刑法第 1 62条关于妨害清算罪的规定 ,依罪刑法定的原则 ,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就该罪的立法以及司法适用上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阐明了完善该罪的立法建议 ,以切实保证该罪立法的刑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郝静 《天津检察》2006,(2):27-28
伪证罪是妨害司法类的犯罪,由于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司法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使其成为刑法中常见的罪名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刑法》中,伪证罪和包庇罪均列在妨害司法罪中,从管辖来看.现同归公安机关管辖。笔者从多年实践中体会到,如果伪证罪、包庇罪改由检察机关管辖,更便于打击此类犯罪,主要理由有:一、从两罪的构成特征上看,此二罪均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使用各种方法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破坏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伪证罪与包庇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即国家司法权的行使。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规定,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行为。两个犯罪行为,均系作为犯罪。从主体上看包庇罪为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两种…  相似文献   

6.
妨害作证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汛 《法学杂志》2003,24(3):70-73
妨害作证罪妨害了诉讼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解决妨害作证罪在司法适用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有助于将该罪与伪证罪、行贿罪等罪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台湾妨害司法活动罪的立法修改趋向赵秉志,颜茂昆一、台湾《刑法修正草案》修改妨害司法活动罪之概况台湾现行的刑法典是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大陆颁行的《中华民国刑法》。这部刑法典自颁行至今已近60牛,却一直未作全面修订,因此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台湾现代社会之需...  相似文献   

8.
所谓妨害国交罪,简言之,是指妨害我国与外国间的正常交往关系的犯罪行为。在近年来刑事立法、司法与理论界关于刑法修改的讨论中,已经出现增补妨害国交罪或类似罪名的建议,立法机关的修改意向方面也有了相应的反映。但是,由于我们以前对这一犯罪不熟悉,近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于绪芬  左杰 《天津检察》2008,(5):35-35,42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在理论上称为“赃物犯罪”。赃物犯罪作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犯罪形态,它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为“妨害司法机关顺利追缴赃物与从事刑事侦查、起诉、审判的正常活动秩序”。但是司法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即行为人对赃物的掩饰、隐瞒行为没有妨害到或足以妨害到司法机关正常的活动秩序,那么,这种情形应否认定为未遂呢?  相似文献   

10.
过失危险犯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中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以及过失损坏广播电信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属于过失危险犯的立法例。对于过失危险行为应当予以适度的犯罪化。我国关于过失危险犯的立法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朱兆银  孙东东 《证据科学》2002,9(3):189-192
本文是关于现行《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0条规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研究课题。全文共分7章。分别对传染病危害与防治的历史与现状、传染病防治的中外立法概况、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概念、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犯罪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认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量刑和有关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法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一章研究古今中外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人民群众同传染病做斗争的艰难历程,指出传染病曾经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阐明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第二章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立法概况,指出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立法是传染病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而且有待继续加强。第三章论述传染病防治罪的概念,并对中外刑法保护传染病防治管理秩序的发展历程以及必要性作了概要的研究。第四章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犯罪构成特征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这是认识和把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关键,也是全文的重点。第五章是认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应该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相关犯罪的异同点,以及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特殊形态。从而更好地、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该罪。第六章简单论述了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量刑过程中应理解和注意的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应坚持贯彻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第七章讨论有关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问题,主要是对引起艾滋病传播的行为应否规定为犯罪而处以刑罚,以及如何定罪处罚。并对疯牛病防治问题进行立法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根据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劳改机关较为一致地提出了在我国刑法中增设妨害监管秩序罪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立法机关的重视并正在立法研讨中.笔者认为,在设置刑罚的具体方法上,应本着罪刑相适应、罪刑法定、刑罚个  相似文献   

13.
妨害清算罪作为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后设立的新类型犯罪,由于条文规定得比较原则模糊,在理论和司法适用上存在着较大争议。本文从妨害清算罪的犯罪主体、处罚对象范围、犯罪实施行为的种类、严重损害后果的界定等几方面入手,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本罪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阐明了完善该罪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于伪证罪的归类问题,各国立法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将其归入妨害审判机关正常活动罪一章,如苏联、保加利亚、印度等;有的归入妨害国家管理秩序罪一章,如朝鲜、蒙古等;有的归入侵犯人身罪一章,如法国;还有的单独成为一章,如日本、西德等。我国刑法将伪证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四章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意在强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笔者认为,这种归类方法似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第15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对惩治妨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正常活动的犯罪行为,保障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搞好社会管理,维护公共秩序,起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针对妨害公务犯罪活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立法机关又在近20部新颁行的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规定了处罚妨害公务罪的刑事责任条款,使该罪的立法日趋缜密.因此,有必要根据现行法律,结合司法实践,对妨害公务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再研究,以供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研究参考.一、新颁行的法律对妨害公务罪的补充修改问题刑法施行之后,立法机关新颁行的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关于处罚妨害公务罪的条款,有一些  相似文献   

16.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1)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关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30条规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研究课题。全文共分 7章。分别对传染病危害与防治的历史与现状、传染病防治的中外立法概况、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概念、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犯罪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认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量刑和有关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一章研究古今中外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人民群众同传染病做斗争的艰难历程 ,指出传染病曾经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 ,阐明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第二章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立法概况 ,指出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立法是传染病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久远而且有待继续加强。第三章论述传染病防治罪的概念 ,并对中外刑法保护传染病防治管理秩序的发展历程以及必要性作了概要的研究。第四章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犯罪构成特征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这是认识和把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关键 ,也是全文的重点。第五章是认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应该注意的问题 ,阐述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相关犯罪的异同点 ,以及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特殊形态。从而更好地、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该罪。第六章简单论述了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量刑过程中应理解和注  相似文献   

17.
刘慧霞 《政法学刊》2004,21(3):20-22
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规定的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关于本罪的犯罪主体,刑法明确规定为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刑事诉讼法又将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限定在审查起诉和审判两个阶段。这一规定已远远落后于司法实践的发展,事实上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辩护和诉讼代理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都可能发生具有相当危害性的妨害证据的行为,因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每个阶段都可能以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身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在立法中对此予以确认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关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0条规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研究课题.全文共分7章.分别对传染病危害与防治的历史与现状、传染病防治的中外立法概况、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概念、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犯罪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认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量刑和有关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一章研究古今中外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人民群众同传染病做斗争的艰难历程,指出传染病曾经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阐明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第二章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立法概况,指出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立法是传染病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而且有待继续加强.第三章论述传染病防治罪的概念,并对中外刑法保护传染病防治管理秩序的发展历程以及必要性作了概要的研究.第四章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犯罪构成特征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这是认识和把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关键,也是全文的重点.第五章是认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应该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相关犯罪的异同点,以及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特殊形态.从而更好地、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该罪.第六章简单论述了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量刑过程中应理解和注意的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应坚持贯彻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第七章讨论有关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问题,主要是对引起艾滋病传播的行为应否规定为犯罪而处以刑罚,以及如何定罪处罚.并对疯牛病防治问题进行立法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青年法学家赵秉志博士主编的《妨害司法活动罪研究》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60余万言著述的出版,将对我国刑法的修改和完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树立司法权威、改善执法环境、保障执法者的安全和权益,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认真地研读本书内容,我认为其特点有“三新”: 一是选题新。在刑事立法中,各种犯罪错综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各类犯罪形形色色;在刑法理论上,有关研究犯罪的著述如汗牛充栋,举不胜举。但是,对于妨害司法活动这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分则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明确规定了窝藏、包庇罪。并且,规定其主体为一般主体,并无例外。笔者认为此种刑法规定未免过于"无情"。从人性论、亲亲相隐原则、自然法思想及现行此罪立法、司法实践的弊端,认为此种立法设计并非最佳,也不利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笔者认为立法者对此罪予以重新审视和完善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