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几个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的首要条件。认定医疗事故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当前应当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主体问题、启动程序问题、鉴定结论的律效力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予以完善,以适应科学、公正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睢素利 《证据科学》2007,14(3):217-220
一、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下称医疗事故鉴定)机制源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予以完善。概括起来,《条例》主要在五个方面完善了医疗事故鉴定机制。这也构成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下称医疗事故鉴定)机制源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予以完善。概括起来,《条例》主要在五个方面完善了医疗事故鉴定机制,这也构成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是医疗事故鉴定和法医学司法鉴定并存时代。本文指出医疗事故鉴定存在种种弊端、问题和缺陷,是医疗事故处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疗事故鉴定中,应提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下称医疗事故鉴定)机制源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予以完善。概括起来,《条例》主要在五个方面完善了医疗事故鉴定机制,这也构成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的基  相似文献   

6.
论医疗事故补偿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处理制度主要涉及五个问题:一是医疗事故的认定;二是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三是医疗事故的鉴定;四是医疗事故中的补偿;五是医疗事故中的行政、刑事责任。近来,关于医疗事故中的补偿问题多有讨论,但我们认为该问题尚未讨论透彻,本文试就医疗事故补偿的三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医疗事故补偿的特点医疗事故是违法行为对他人身体的侵害,它与一般的民事侵害有共同性,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医疗事故补偿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赔偿。搞清这些特点,对于确定医疗事故补偿的标准、补偿的方式以及补偿的经费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医疗事故补偿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本标准。 专家鉴定组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在判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是否为医疗事故或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按照本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情况具体判定医疗事故的等级。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本标准。专家鉴定组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在判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是否为医疗事故或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  相似文献   

9.
所谓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对其导致的医疗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那么,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民法通则》、《刑法》的有关规定,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所谓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对其导致的医疗事故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到目前为止,医疗事故行为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这个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没有争议。而且,是否承担行政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都完全取决于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下面,笔者试就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修订)》)第36条至第39条规定了医疗事故鉴定的行政确认程序,这是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所没有的。行政确认程序的核心内容是: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有权对鉴定的程序和实质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予以确认(采信),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重新进行鉴定。其立法原意不外乎是要加强对医疗事故鉴定的管理,保证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合法和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公正,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威和…  相似文献   

11.
医疗事故及其损害赔偿法律依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 ,在二三十年以前对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字眼。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人们的权利意识也在萌醒 ,尤其是“私权”观念在人们醒目中的地位之间得到强化 ,使得由于医疗事故纠纷而导致的损害赔偿诉讼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理论研究水平还处在初始阶段 ,特别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问题至今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作者现就该问题谈谈看法。一、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概念要掌握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定义 ,必须先明确医疗事故的科学定义。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我国处理医疗事故的传统和特点,包括医疗事故的三种处理方式,即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由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及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医疗事故的行政鉴定和法医鉴定;医疗事故责任原则。最后,对2002年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医疗事故争议行政处理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赋予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争议处理拥有直接判定权,但在实践中,行政判定却鲜有实践。本文对医疗事故争议处理行政判定的性质、判定依据和判定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医疗事故争议处理行政判定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加剧了某些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两者的关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解决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来减缓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值得探讨的。本文先从现象和数据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医疗事故鉴定的成本过高和医疗事故鉴定公信力的缺失导致医疗事故鉴定无法起到应有作用,最后对于如何解决好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关于医疗事故处理的行政法规。这个法规明确规定了什么是医疗事故,以及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况。为了配合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的宣传,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其精神实质,正确处理好医疗事故,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法理上对医疗事故的性质及其特征进一步进行探讨。本文再次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医学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医疗事故的发生几乎与医学的发展同步。与此同时,因医疗事故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目前,司法机关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时,适用的法律、法规除(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外,还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对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所作的司法解释。由于法院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时适用的法律、法规不统一,因而造成了同样性质、同样等级的医疗事故判决结果截然不同的现象。一次性补偿的办法亟待修改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健  韩波 《法学评论》2004,22(2):132-137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但由于当前医疗事故鉴定书在内容上的残缺、参加法庭质证的鉴定人无从落实及医疗事故鉴定启动程序和重新鉴定程序存在缺陷 ,故医疗事故鉴定制度难以实现与民事诉讼制度的精巧衔接。本文剖析了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应用的主要障碍及其症结 ,在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协调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与民事诉讼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尤中华 《证据科学》2004,11(1):11-1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客观、公正地处理医疗事故争议,还关系到改进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国务院通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已于2002年9月1日开始施行,它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较以前相比更为公开、公正、公平。但通过几个月的实践,笔者认为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处理,否则有可能使医疗事故的处理陷入以前的尴尬境界。下面笔者主要结合人民法院处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体会,从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角度分析当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确保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有序进行,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  相似文献   

20.
《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中所谓“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员身体健康”,即是正常所说的医疗事故。但医疗事故的认定标准,却为1989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而医疗事故的等级标准,是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要依据。因此,实践中查处医疗事故罪时,存在以下两个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