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所称"医疗纠纷"既等同以往包括在法规中出现的"医疗事故或事件",又涵盖后者,是其上位概念。对此,笔者曾有专门论述,国内学者亦已较多采纳该提法。本文认为,在讨论医疗技术鉴定的问题上,此"正名"更重要,更有必要。一、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现行制度(一)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法律规范依据1.主要法规依据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主要法规依据是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国发[87]63号,以下简称《办法》),它明确规定了鉴定医疗纠纷管理机构,将技术鉴定单独列出,并规定了机构的设置、人员组成、管理体制和职责范围。《办法》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由有临床经验、有权威、作风正派的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医务人员和卫生行政管理干部若干人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鉴定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医疗单位的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它的鉴定,为处理医疗事故的  相似文献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是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规定:“条例实施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因此《条例》在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中必将起到应有作用。但《条例》中的有关鉴定费承担的规定在适用上尚需探讨。《条例》第34条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  相似文献   

3.
目前医疗纠纷处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并为多系统、多层次、各自为政的鉴定体制等现象的存在创造了客观条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范的医疗事故范围过小,与民事诉讼的要求不相符合;医疗机构为了避免行政处罚,主动放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直接进入医疗过错的法医学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制上存在缺陷;法医学鉴定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建议构建我国统一的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鉴定体制,为民事审判提供服务、有利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医疗事故鉴定是明确医疗责任、解决医疗纠纷的前提和基础,但我国医疗事故(及医疗过错)技术鉴定机构定位和属性模糊,鉴定的公正性、权威性、公信力都受到极大质疑,需要对医疗事故(及医疗过错)技术鉴定的权威性、公益性,特别是公益性属性进行界定,并由政府出资建立权威、公益性鉴定机构,以此带动医疗技术鉴定向权威性、公益性发展,更有效地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一)目前,医疗纠纷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的科学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而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往往久拖不决。医疗纠纷久久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困扰着各地的医疗单位,也煎熬着那些因医疗事故(或差错)而遭到人体及功能损害的病人及其家属们。医疗纠纷能否公正、合理解决,关键在于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结论是否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合法的和公正的。而目前医疗纠纷久拖不决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害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所作出的鉴定结论持怀疑态度,认为参加鉴定会的人员都是医疗系统的内部人员,必定会自己偏袒自己,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决不会实事求是,因而也不会公正的。这种状况的存在,很不利于医疗纠纷的顺利和合情合理的解决,也不利于医疗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那么,目前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的模式及鉴定结论的形成过程到底存在着哪些弊端,又该如何来加以改进和完善呢?笔者认为,目前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的模式和鉴定的方式存在着这样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6.
医疗损害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的核心,其鉴定意见作为医疗纠纷诉讼案件中的关键证据,直接关系到法庭裁决案件的公正性和化解纠纷的合理性。我国当前的医疗纠纷鉴定施行“双轨制”模式:一是医学会组织专家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二是由司法鉴定机构受理司法机关委托进行的医疗损害鉴定(医疗过错鉴定、医疗过失鉴定)。  相似文献   

7.
在各级医疗单位的日常工作中,难免发生一些医疗纠纷,对这些医疗纠纷,在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之前,由当事的医疗单位与病员及家属之间进行协商处理,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纠纷协商处理范围扩大,数量递增,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和商榷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就医疗事故纠纷协商处理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对策简述如下:一、协商处理数量范围变化据对我市1992-1994年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统计(指由市卫生局或市直七所医院出面解决),92年、93年、94年发生医疗纠纷分别为12起、15起、18起,协商处理分别为7起(58%),9起(60%),13起(72%),协商处理占医疗事故纠纷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的特点,并讨论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的重点及难点。方法将医疗缺陷分为责任性缺陷、技术性缺陷、管理性缺陷、学科性缺陷和其他缺陷,对36件案例分别进行分类并进行统计。其中把18例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的结论与我室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他18例另行统计。结果36例案件中存在医疗缺陷的占86.11%,其中技术性缺陷66.67%,责任性缺陷和管理性缺陷均占25%。18例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的结论与我室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医疗缺陷的认定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医疗缺陷已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认定,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法医进行医疗纠纷的鉴定,对医疗纠纷诉讼案件的处理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韩华 《证据科学》2004,11(1):12-13
本文作者收集53例医疗纠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并就其构成医疗事故的原因和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缺陷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医事鉴定制度建立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法官需要借助医疗行为过错鉴定对医疗纠纷民事侵权诉讼中医疗行为过错进行认定。现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范围过窄 ,法医鉴定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均不能从事医疗行为过错鉴定。应当扩大目前医学会组织专家从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范围 ,建立医事鉴定制度 ,使鉴定工作与民事诉讼相对接 ,更好地服务于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1.
Yan ZW 《法医学杂志》2008,24(4):297-300
通过对5例外伤后医疗纠纷案件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此类医疗纠纷的特点和医疗失误的成因。通过外伤和医疗失误在患者死亡后果中责任程度分析,提出了“死因竞合”和“参与度”的判定原则。并且认为,在涉讼的此类医疗纠纷案件的技术鉴定中,如将对死者进行全面尸体解剖和病理学检验以明确患者死亡的原因作为必要的前置程序.则对于此类案件的科学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医疗纠纷法医尸检的特点,回顾性研究了1972~1998年27年间318例医疗纠纷尸检资料.在这第一篇报告中,介绍与死亡有关医疗纠纷发生上的一些特点:医疗纠纷尸检的案例数从1972~1983年的23例上升到1984~1998年的295例;死者中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别;年龄分布有两个高峰,10岁以下有104例(32.71%),20~40岁组161例(50.63%);发生在市(县)级中等大小医院的纠纷最多见,有195例,占61.32%,近年私人诊所的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疗纠纷尸检最常涉及外科(71例,22.33%)和产科(58例,18.24%);也简略讨论了206例非医疗过失纠纷和99例医疗过失纠纷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Yang SM 《法医学杂志》2010,26(6):440-442
目的探讨涉及患者死亡医疗纠纷的过错成因,分析其司法鉴定的切入点。方法收集了涉及患者死亡且多次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例24例,从一般情况、科室分布、责任程度划分以及差错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此类案例在技术方面存在患者自身疾病隐匿、接诊部门处理过程简单、科室之间配合不力、紧急情况下措施不果断等问题。此外,告知义务的履行、转诊时机把握以及常备抢救设施的维护等管理方面漏洞也是医疗纠纷的多发环节。结论本文可为进行此类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提供帮助,也为避免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Zang Y 《法医学杂志》2000,16(3):135-136
对1992~1998年间206例非医疗过失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表明涉及死亡的非医疗纠纷中各类疾病死亡占53.88%,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占39.81%,医疗意外占6.31%.发生原因中对死因怀疑占44.66%,怀疑输液(血)错误占15.05%,怀疑治疗出问题占9.71%,怀疑用药错误或诊治延误各占8.74%,其它13.11%与医护人员态度不好、医院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鑫  梁俊超 《证据科学》2011,19(3):261-274
《侵权责任法》仍未解决我国医疗鉴定体制的二元化问题。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法医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法医鉴定模式并不比医学会鉴定模式优越。在专业技术问题的判断上,日本、德国、荷兰、美国的医疗损害鉴定模式都采同行评价的原则。构建我国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制度应坚持充分利用现有鉴定资源、尽可能融合当前两种鉴定的优点、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分离的宏观理念,并坚持公开、救济、辩论、鉴定专家半职业化、鉴定方法科学和法律指导的基本原则。在制度的具体构建上,鉴定名称应选择医疗损害鉴定或医疗损害技术鉴定;新的鉴定机构应在现有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的基础上组建,并要求法医专家参与。调整鉴定专家来源、专家鉴定组和鉴定专家库组成,完善鉴定程序,确定鉴定理论、鉴定方法.明确鉴定原则,扩充医疗:愤害技术鉴定的内容;也可以借鉴日本的鉴定模式,由医学会建立专家库,由法院启动、组织鉴定。  相似文献   

16.
Liu Y  Zhu CH  Huang GZ  Yue H 《法医学杂志》2004,20(4):215-217
目的研究影响涉及医疗纠纷法医学尸检鉴定质量差异的原因。方法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法医学尸检鉴定机构所涉及医疗纠纷的相关案例,进行字2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研究。结果通过字2检验发现,在设定的10个指标中,有7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两鉴定单位在“涉及医疗纠纷的法医学尸检鉴定”中检验手段和标准、规范性等均存在极大的差异。结论通过研究,提示法医学鉴定人素质、尸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尸检检材的提取标准化、死因或疾病的诊断标准、会诊制度及法医学鉴定书的书写规范化等是法医学尸检鉴定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医疗行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此,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医疗过失难免会发生。然而,对于医疗过失的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甚至医疗过失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亦未有定论,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以有效的判定医疗过失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本文试图分析医疗过失的刑法意义,并以此来阐述医疗过失刑事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医疗纠纷的法医临床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Cheng Y  Wang S 《法医学杂志》1998,14(4):209-211
目的:剖析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介绍法医介入鉴定的法律依据,法医学鉴定的特点,赔偿的方法,存在的问题等;在最终减少案件发生的前提下,妥善地处理此类诉讼案件。方法:对46例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按案件的性质、涉及的器官、引起的后果等归类。分析。结果:80%的案例其医疗行为与最终的不良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原因包括手术医师对手术区域局部解剖结构分辨不清等技术性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等责任性因素;20%无因果关系。结论:临床医师应与其他行业一样为其所实施的医疗行为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医疗纠纷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在进行民事诉讼赔偿时,法医有必要对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评定,以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疗事故鉴定中责任程度的判定.方法通过对30例医疗纠纷案件鉴定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分析,分析医疗过失、疾病对不良后果的参与度,确定责任程度大小.结论在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疾病因素对不良后果的影响,这对判定责任程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