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鼻部蕈形泡沫的出现,一般认为系溺死尸体所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生活反应,对确认是否生前溺死具有一定意义。硬脑膜外血肿致脑机能障碍死亡尸体口鼻周出现蕈形泡沫较少见,现报告1例。l案例某男,18岁,某日下午3时许被人用木棍打击头颅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之后清醒一段时间,以后又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急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晚10时许死亡。抢救期间有呛咳及呼吸困难症状。2尸体检验死后14小时尸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僵存在于各关节,尸斑暗红色,分布于项、腰及四肢后侧未受压部位,指压不退色,双眼睑结合股…  相似文献   

2.
<正> 口鼻周蕈形泡沫多见于生前溺水死亡或中毒死亡的尸体,偶见于疾病。扼颈烧死出现蕈形泡沫的案例罕见,现报道1例。 案例资料 郭某,女,24岁。其情夫张某讨钱未果而将其掐昏后放火焚烧,尸体在火场呈头南足北顺床仰卧,体位  相似文献   

3.
<正>溺死者尸体口鼻部常出现蕈形泡沫,但扼颈捂口致死尸体鼻部出现蕈形泡沫少见。现报道1例。 1 案例资料 沈某,女,17岁。2002年12月某日被人发现死于  相似文献   

4.
<正> 作者在尸体检验工作中发现三例溺死尸体胸肌肌纤维皆有断裂,观报告于下:案例1,女,28岁,未婚,无职业。因患脑炎后精神障碍症,于夜间外出落入池塘内死亡。池塘水深1.6m,水面面积为60m~2,未结冰。尸体检查:尸斑呈淡红色,皮肤呈鸡皮状,口鼻腔内有大量蕈形泡沫,全身体表无暴  相似文献   

5.
<正> 口鼻部蕈样泡沫的出现,在溺死尸体中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尸体现象。但在勒颈致死的尸体出现蕈形泡沫则比较罕见,现报告一例。赵某,女,30岁。1989年3月23日被人发现其下身裸露死于自家床上,随即报案。翌日晨7时,尸检。死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尸僵存在各关节,尸斑呈暗紫红色。眼角膜透明、瞳孔等园;直径0.6cm;球  相似文献   

6.
溺水死亡是机械性窒息死亡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般根据尸体体表改变、内部器官征象及硅藻检验别是结合水中死亡的案情,其死因判断并不困难而,溺水后迟发性死亡,即脱离水环境后仍然保持定生活能力,并经历一段时间后死亡,在法医学实中并不多见,其死因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案例资料某年5月,某市公安局民警执行公务,某嫌疑人男,32岁)混乱中越窗跳入小河,旁人发现时已经游小河且趴在河岸边,而追的人到过死者身边并将其转成仰面状,口唇有泥沙,送至医院抢救已经死亡医检验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口鼻腔内有血性泡沫液(蕈形泡沫),口唇及指甲床青紫,双肺膨隆、触…  相似文献   

7.
吹溅状血迹是血液受到气压作用从口鼻喷出形成的小点、雾状血迹叫。吹溅状血迹一般出现在致伤现场,是证明生前出血的直接证据。笔者遇到一例死后腐败血性液体在口鼻周围形成类似吹溅状血迹的案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后出现精神障碍跳河溺死的案例少见,是颅脑损伤致死或是"自杀"溺死,关系到案件的定性.本文报告一例,并复习文献进行死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种手段自杀较为少见,笔者曾遇1例采用4种方式自杀死亡,现报告如下。1案例死者,男,23岁,某日上午9时被发现死于本村一机井内,尸检见死者上身衣着整齐,下身赤裸,两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8cm,睑结膜轻度瘀血,口鼻部有蕈状泡沫。枕部有一2.5cm...  相似文献   

10.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心脏病猝死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案例资料 案例1 某男,19岁.某日晚10时因胸闷、胸痛,呼吸急促,颜面部紫绀,冷汗淋漓请来个体乡村医生(无行医资格)进行诊治,给予静脉滴注氨茶碱、头孢曲松钠后症状好转,后又因平卧出现呼吸急促,紫绀加重,口鼻部白色泡沫溢出等症状而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因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1时死亡.  相似文献   

12.
在法医尸体检验实践过程中,许多死亡案例临终都具有程度不同的肺水肿病理改变。尤其常见于颅脑损伤致死、溺死、机械性窒息死、中毒死和急死等,尽管它们发生的机理不同,但最终在显微镜下表明都是肺泡腔内充满均匀粉红色浆液。Durlacher等认为肺淤血和水肿是尸体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各种原因肺水肿有它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白英杰  张海东 《证据科学》2011,19(5):625-631
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生前溺死”是法医学尸检及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能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法庭化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浮游生物检验是常见的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法医工作者认为,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的存在仍然是判断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浮游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  相似文献   

14.
水中尸体的调查在法医学检案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水中尸体未必就意味着其死亡原因是溺死,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死后入水。实际上,尸体现象很难证明死亡的原因。所以,关于受害者是否为"真的"溺死的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目前,硅藻检验被认为是溺死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硅藻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断,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点。本文介绍国内外硅藻检验的样本采集、检验方法、结果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硅藻检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皮肤吸收乌头碱中毒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 死者,男,36岁,务农。生前因胸、背部皮肤出现皮疹、疼痛十天余,后因皮肤出现破溃、形成糜烂一周,于当地药店买了外用药敷用,用药3d后突然死亡。据死者家属反应,死者生前不明原因出现右侧胸壁及右侧肩胛区颗粒样皮疹,排列成带状,并自诉疼痛,未用药,数天后皮疹增多、疼痛加剧,皮疹增大并破溃、融合,后皮肤大片破溃遂于当地民间中医就诊,  相似文献   

16.
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生前溺死是法医学尸检及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能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法庭化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浮游生物检验是常见的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法医工作者认为,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的存在仍然是判断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浮游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检验结果的判定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浮游生物检验在溺死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85例成人闭合性脑挫伤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脑及脑干脑挫伤后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并比较大脑与脑干损伤之间有无差异。方法对8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的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GFAP、HSP7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损伤早期出现的胞浆嗜酸性肿胀胶质细胞(ECSG)是脑损伤后一种早期应激性反应,挫伤部位淀粉样小体(CA)的增多及噬神经细胞现象也可在脑挫伤后早期形成,而脑干挫伤ECSG发生率高于大脑。中性粒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及胶质瘢痕形成有一定时序性。结论ECSG在判断生前脑挫伤及推断脑挫伤时间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ECSG较多的部位,泡沫细胞及CA也较多,三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并提出CA是脑挫伤后反应性产物之一,可用于推断脑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8.
溺水死亡是机械性窒息死亡中最常见的一种,溺水后多为迅速死亡,或经现场抢救后迅速好转,绝大部分不会遗留任何后遗症状,仅少部分遗留不同程度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等。极少数溺死者被抢救复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活又发生死亡,即迟发性溺死(delayed drowning),该类型在法医学实践中极少见具体报道。现报道1例溺水后60h死亡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正>1案例1.1案情某男,44岁,平素体健。某年8月13日中午,在某泵站作业时,因链条断裂坠入污水泵池内,经"120"现场急救无效死亡。1.2尸表检验口腔见蕈样泡沫,右侧外耳道积血,鼻腔及左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