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新刑法典在致力于确立罪刑法定原则、严密刑事法网、严格刑事责任,完善罪刑制度,加大刑罚投入的同时,对法定罪种的法定刑结构也作了必要的调整,如进一步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在144个条文中规定了罚金刑,针对不同犯罪分别规定了罚金刑并科制、选科制和单科制,摒弃了罚金刑得并科的立法方式,全部采用了必并科制。扩大了没收财产的适用范围,取消了部分死刑罪名,适当限制了一些犯罪的死刑的适用范围,调整了部分犯罪的法定刑幅度。但是,总的说来,法定刑结构的调整并不是这次刑法典修订的重点,修订刑法典时对法定刑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加强同完成服务性工作而向公民收取非法报酬及违犯商业规则行为的斗争,苏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81年9月21日通过了补充苏俄刑法典第156条~2和第156条~3的法命(在其他加盟共和国也通过了类似的法命)。因完成服务性工作而获取非法报酬的责任苏俄刑法典第156条~2规定,在商业、饮食业、日常生活设施、市政、医疗、运输等服务性行业里的企业、机关、团体中的非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3.
法国新刑法典中的刑罚个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3月1日法国一部新的刑法典开始生效,取代了1810年问世的旧刑法典。刑罚个人化概念的引入无疑是新刑法典中一项重要的革新。事实上,立法者第一次在刑法典的一节(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中规定了“刑罚个人化的方式”。新刑法典第132—42条规定:“法...  相似文献   

4.
滥用职权罪相关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滥用职权罪从 1 979年刑法典的玩忽职守罪分离而来。现行刑法典以一条两款之形式 (第 397条第 1、2款 )规定了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基本犯和加重犯的情形。① 关于滥用职权罪 ,学界争议纷陈。理论的微小偏差导致司法实务中执法的任意与悖谬。因此 ,结合立法与司法实践 ,学理探究滥用职权罪的诸多争议问题 ,对澄清理论认识 ,指导司法实践都极具意义。一、“重大损失”及滥用职权罪客体认识(一 )“重大损失”———客观超过要素抑或客观处罚条件刑法典第 397条规定 ,重大损失是构成滥用职权罪的必要构成要件。滥用职权行为必须造成重大损…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独立发布立法解释以来,到2002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对《刑法》作出了七次立法解释。它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93条第2款的解释》(2000年4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228条、第342条、第410条的解释》(2001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故意杀人与故意严重伤害身体致死是对于人身最危险的罪行。要向这些罪行进行成功的斗争,就全靠在各种情况中正确地适用刑法。由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1954年4月30日通过了“关于加重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的法令,在苏俄刑法典136条第1项(适用上述法令)的法定刑与苏俄刑法典142条第2项关于惩罚故意重伤身体致死罪的法定刑中间就有了重大的区别。关于正确区别这些犯罪构成的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要忘记在发布大赦令的情况下正确地判断这些罪行的性质对于服刑者本身和及时执行刑罚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事。经验证明:对于被定为杀人罪  相似文献   

7.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劳动节,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 (四)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相似文献   

8.
1996年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与1960年的刑法典相比,对剥夺自由刑作了一系列重要调整。一是在立法上确立了剥夺自由的一些新刑种;二是修改了一定期限的剥夺自由的构成条件。这方面的变化主要有:修改了一定期限剥夺自由的最低和最高刑期;用专条规范被判处剥夺自由的人服刑的劳动改造机构;将未成年人的刑期和服刑的劳动改造机构改由专章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论立功制度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 1997年刑法典在总结 1979年刑法典成功的立法经验和此前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于第 68条、第 78条明确规定了立功制度。刑法第 68条规定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查证属实的 ,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从而得以侦破其它案件等立功表现的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78条规定了正在服刑中的犯罪分子的立功和重大立功表现。立功制度的确立 ,是我国修订 1979年刑法典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 ,也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大变化。一、关于立功…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行政案件诉讼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 2年 5月 16日 (昭和 37年 5月 16日法律第 139号 )颁布2 0 0 4年 6月 9日 (平成 16年 6月 9日法律第 83号 )修订目 录第一章 总则 (第 1条至第 7条 )第二章 抗告诉讼第一节 撤销诉讼 (第 8条至第 35条 )第二节 其他抗告诉讼 (第 36条至第 38条 )第三章 当事人诉讼 (第 39条至第 4 1条 )第四章 民众诉讼及机关诉讼 (第 4 2条至第 4 3条 )第五章 补则 (第 4 4条至 4 6条 )附则说明 :○标记为在原条款基础加以修订的条款 ;●标记为新追加的条款第一章 总则(本法的宗旨 )第 1条 有关行政案件诉讼 ,除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外 ,以本法…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对犯罪未遂的解释,各国刑法典颇相异趣。法国刑法典第2条解释未遂是“已着手犯罪行为之实行,而非因已意中止,或因犯罪不能发生结果而不遂者”;瑞士刑法典第21条称未遂是“行为人已着手于重罪或之实现行为,而未完成犯罪者”;原捷克斯洛伐克刑法典第5条规定:“犯罪人以造成法律所规定的结果为目的,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结果没有发生,就是未遂行为。”日本刑法典第23条的规定则是:“着手于犯罪之实行,而不遂者,为未遂犯。”综合以上各种规定,可谓大同小异。所谓“大同”,就是不论如何表述,都指明了未遂是处于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96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以下简称刑法典)实施以来,"危害交通安全和交通运输运营安全的犯罪"一章的内容进行了若干次的修订。在此期间颁布了三部联邦法律对该章进行修订,这些修订是具有实质性的并涉及到绝大部分关于交通犯罪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刑法典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重构,在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对该款的规定,成为学界争鸣的焦点,因此,对其合理性的探究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物权保护制度的立法选择 评《物权法草案》第三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轶 《中外法学》2006,(1):36-43
<正>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现行民事立法是以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民事法律体系。有关物权保护制度的一般规则体现在《民法通则》第5条、第73条、第74条、第75条、第83条、第106条第2款及第3款、第117条和第134条第1款及第2款。在《民法通则》的上述各项规定中,第106条第2款、第117条以及第134条第1款可谓是物权保护制度的核心内容。它们确立了一种不同于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简称《修正案》)对刑法典共修改了10个条文,增加了4个条文。在修改的10个条文中,有一条增加了1款,有一条增加了2款,还有一条是修改了1款,增加了1款。总共是净增了4条4款,6种犯罪。内容涉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制度的再思考——从刑法第20条第3款切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7年刑法第 2 0条第 3款的确立赋予了正当防卫制度以崭新的内容。本文从刑法解释学角度探讨了第 2 0条第 3款的性质与地位 ,在此基础上 ,分别从宏观方面对正当防卫制度与整个刑法典的协调问题以及微观方面即正当防卫制度的内部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在微观层面提出了完善正当防卫体系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我国刑法典中交通肇事罪罪状叙述相对简单的情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此司法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实质上将事后"有无能力赔偿"作为交通肇事罪定罪的标准之一,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引起了很大争议,而且这种争议至今有增无减。对此,本文认为事后"有无能力赔偿"不可作为交通肇事罪定罪的标准,并对此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职务侵占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将职务侵占罪作为一种单独的犯罪,在刑法典中确定了下来。 一、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沿革 在我国刑法典制定过程中,从1950年《刑法大纲(草案)》和1954年《刑法指导原则(初稿)》,直至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32稿),都曾规定了侵占罪。后来立法者基于贪污罪之外其他性质的侵占行为数量有限、危害不会太大的考虑,在1979年刑法典最后定稿时删去了侵占罪的规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两岸海商法适用之比较两岸海商法适用之比较,分述如次: (一)时之适用 1.台湾海商法海商法自1931年1月1日施行。其经修正者,明定自公布或发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日或发布日起算至第三日起发生效力(中央法规标准法第十三条);如法规特定有施行日期,或以命令特定施行日期者,自该特定日起发生效力(中央法规标准法第十四条)。  相似文献   

20.
1996年6月13日,以俄罗斯联邦新宪法为依据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正式颁布,这可看作是俄罗斯联邦在构建新的法律体制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现行刑法典沿用大陆法系刑法典的传统分类,分总则和分则两部分,共360条。该刑法典是世界各国刑法典中最新的一部,反映了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