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从立法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明确农民工特殊性的同时,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并加以法律保护。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法律保护的双层次性:宏观上,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为农民工获得主流劳动者地位铺平道路、扫除障碍;劳动基本法明确将农民工作为保护主体,赋予农民工作为一般城镇劳动者应享有的各种基本劳动权利。微观上,制定劳动保障法规和规章,确保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缺失的具体权利的逐步回归。最终达到对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一体保护,逐步构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要求的劳动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升所有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法治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确认和保护公民的权利。保护公民权利的方式是多元的,但司法救济无疑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障方式,一个纠纷能否顺利"进入"法院并获得公正的司法救济,是衡量一个国家司法水平高低和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保障当事人的诉讼  相似文献   

3.
放眼当今世界,随着现代法治建设的脚步,各国纷纷将司法救济权纳入到公务员权益救济手段中,而我国立法者却把公务员寻求司法救济的途径截断,致使我国公务员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或不公正对待时,无法得到全面的救济,这有悖于"有权利必有救济"的现代法治理念,本文则是尝试在我国构建公务员权益保护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商业秘密的侵权救济与竞业禁止合同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救济则无权利",法律对权利采用什么救济方式,救济制度是强是弱,对权利保护而言都至为重要。步入20世纪后,随着人们对商业秘密财产权性质的广泛认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一方面,经营者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秘密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以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劳动者和投资者对劳动利益追求的差异使得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救济权是一种复合权利,是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救济权也是一种基本的宪法权利,其对于权利的保障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救济权,权利就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根本上谈不上有什么保障可言。所以,权利没有救济,就像火车没有铁轨一样。"救济既是对法定权利的保护,也是对道德权利的宣示。"法谚还说:"无救济即无权利","无正当补偿便不能剥夺",这一原则,在任何实行法治的地方都应得到承认。然而,这一原则实际上是法律至上原则的不可分割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正义的要求所在。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权利的宪法地位、有关规定的详尽性及开放性,以及其  相似文献   

6.
权利救济是评判法律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个案情形下的权利救济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但是,当人民权利遭受来自公权力机关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的侵害时,则明显缺乏相应的救济制度构建。加快这方面的制度构建,是保护人民权利的必要,也是健全法律体系、实现"中国(法治)梦"的当务之急。这一制度至少应包括两点:一是使得涉嫌侵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规范性司法解释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二是因这些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范性司法解释受到损害的权利人能够获得赔偿。  相似文献   

7.
现代劳动法的基本理念是保护与救济劳动者,劳动者的预告辞职权是立法对此种理念的体现和维护。但该权利的不恰当行使会损害用人单位的权益,因此必须改革劳动合同解除的具体制度并完善用人单位损失的救济体系以达到双方主体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权利与救济是一对孪生姐妹,"有权利,必有救济".建构完善的权利救济体系是法治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构的重要主题之一.当公民权利受行政权力侵害,提供有效的行政诉讼救济制度更是现阶段法治建设中尤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诉讼中的暂时法律保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中的暂时法律保护制度对于保障公众的权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域外法治先进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相关制度,为公众权利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我国现行法律也包含暂时法律保护制度,但是存在着如"诉讼不停止执行"等不完善之处。在借鉴域外制度和全面了解本国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暂时法律保护制度,为公众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法治社会,大学生权利的救济必须走法治化道路,而行政救济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救济方式。因此,为适合时代的发展,必须构建起我国大学生权利行政救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在当今越来越重视人权保护和实现国民自身价值的大趋势下,这也是一个法治国家所必须具备和完善的职责。如果某一权利在受到侵犯之后,受害者根本无法诉诸司法裁判机构,也无法获得任何有效的司法救济,那么,该权利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因此,对  相似文献   

12.
朱靖利 《法制与社会》2010,(29):292-293
公民宪法权利是法治与宪政的精髓,要保障公民宪法权利,在公民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则是最主要保彰方式。本文指出建立与完善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的救济制度,有利于我国实现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与尊重保障人权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法治社会,以诉讼为典型代表的公力救济方式在整个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据着重要甚至是基础性的位置,并成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最权威的救济手段.但美国学者尼尔·K.考默萨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了一个关于司法功能的"悖论":"最需要司法保护和法律赋予权利的,往往发生在那些最难以实施司法保护的情境当中".  相似文献   

14.
法治代表了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的治理社会的方式。保障罪犯权利是法治的应有之义,是贯彻法治理念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法治视野中的罪犯权利保障,应当坚持依法行刑,实行罪犯人性化管理,完善罪犯权利救济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罪犯权利保障:监狱法治化之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权利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的标尺,也是监狱行刑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监狱法治化之必然。保障罪犯权利,始终是贯穿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确立权利至上理念,国家权力不得超越于公民权利之上,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国家权力的任意侵犯;防止权力扩张倾向,监狱及其监狱人民警察不能擅自扩大自己的处分权力,必须把握自由裁量的适度性;强化权利救济观念,权利救济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救济的具体模式呈现多元化,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无漏洞之权利保护,就是有权利必有救济之法理,人民诉请法院救济之法理为诉讼权保障之核心内容,不容剥夺。〔1〕行政诉讼的"无漏洞"救济缘于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德国基本法第19条第4项规定了保障人人均有对抗公权力不法侵害之权利保护机制,被联邦宪法法院  相似文献   

17.
张乐跃  许鹏 《人民司法》2012,(12):55-57,1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结论确定的用人单位有异议的,应当通过申请鉴定的方式获得救济。职业病诊断鉴定要结合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等因素综合判断,其目的在于断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劳动者的健康损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而使用人单位承担对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赔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做好国家赔偿工作,对于发挥人民法院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在国家赔偿工作中,要准确把握权利救济与制约公权的关系,以权利救济为宗旨,正确理解适用国家赔偿法,融汇运用赔偿、补偿和救助,不断提高国家赔偿工作的实际效能。在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基础上妥善应对舆情,引领社会对国家赔偿工作形成法治共识。  相似文献   

19.
罗勇 《法学评论》2015,(3):173-178
解雇行为具有形成效力,雇主的解雇决定送达劳动者即发生消灭劳动关系的后果。劳动关系的属性使得不当解雇的事后救济往往无法完全补偿劳动者的损失。建立不当解雇之临时救济措施,有条件限制解雇行为的形成效力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我国现行法律不仅未在实体法中规定解雇争议期间劳动者的工作权,也未在程序法中设置相应的保全措施,使得劳动者在司法救济期间的相关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借鉴他国的立法经验,赋予部分劳动者在解雇争议处理期间享有继续工作的权利,以及建立行为保全措施,构建不当解雇之临时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以学生权利为本位,加强对学生权利的保障及救济,并达到与高校学生管理权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从高校规章制度改革的层面来看,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应重点围绕"听证制度"、"申诉制度"、"开放式管理机制"、"贫困生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