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刑事侦查的法制原则,是指法律规定的刑事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在从事侦查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这类行为规则是法律规定的,贯穿于刑事侦查活动的始终,旨在刑事侦查要“有法可依”;其次,这种行为规则是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从事侦查活动时必须遵守的,旨在刑事侦查活动要“有法必依”。这两方面的含义不是片面孤立的存在,而是紧密结合发挥其作用。在刑事侦查活动中,假如没有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刑事侦查的权利、内容、程序等,自然也就谈不上依法办案;反之,有了宪法和法律等的规定,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不去严格地贯彻和遵守,同样  相似文献   

2.
2013年2月713《工人日报》刊登张枫逸的文章,文中指出一些电台电视台播出的个别广告出现了“送礼首选”“送领导”“上级有面子”等内容。且礼品中不乏名表、珍邮、金银纪念币等,对此,广电总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立即删除含有渲染“送礼”内容的广告。“送礼”广告具有三宗罪。一是加重社会负担。近年来送的礼品越来越高档,价值越来越不菲,让人际交往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二是助推腐败之风。与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相比,打着送礼的旗号无疑让行贿受贿行为更具隐蔽性,以掩人耳目。三是影响未成年人。含有渲染“送礼”内容的广告,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不送礼办不成事”的负面影响,损害他们的身心发育。为了追求促销效果和眼球效应,广告有时会僭越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但媒体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正如专家指出,大众传媒的职责之一是传承文化,负有引领社会公众走向美好的人类精神家园的神圣职责,即使在商品社会,也不可推掉这份责任。  相似文献   

3.
四、关于广告活动广告是一种市场行为,广告行为不规范,广告市场管理不健全,是广告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制定广告法充分考虑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总结了近几年广告管理的经验,借鉴国际上的一些通行作法和成功经验,在以下一些重要环节上对广告活动进行了规范:1.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在广告活动中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和完善广告活动主体之间的合同法律制度,一方面是维护广告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逐步地实行广告代理制。所谓广告代理制是指广告主委托广告公司进行包括市场调研、设计制作、媒介选择、效果反馈等多环节的整体广告策划,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业务,广告公司居于中间地位,为广告主或者媒介双向提供服务的一种广告经营机制,它有利于在广告业内部形成专业化、合理化分工,是国际广告业通行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广告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下我国社会诚信问题诱发的根源,不仅有道德,也有制度.不合理的制度以及制度不管用,都会诱发非诚信行为。制度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其规定合理与否至关重要。一旦制度规定不合理。就会“诱逼”虚假失信行为,产生大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制度变通”现象,导致“集体性”非诚信行为泛滥。另外,制度失效也会诱发不诚信行为。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对非诚信行为不能实现严惩,消解的是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瓦解的是社会成员的法律信念和信仰:社会诚信建设,不仅仅是社会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5.
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教学内容》栏目有两项变化。其一是将“违法行为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知识点修改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因为违宪行为内容在违法行为的范围之中。所谓违宪行为通常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的某种活动、行为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违宪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其二是将“犯罪是指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知识点修改为“犯罪是指具…  相似文献   

6.
张辉 《前沿》2008,(11):101-104
我国转型期法的适用活动中存在一种区别于“法的适用自由裁量行为”的“法的适用失范行为”。其主要成因是,国家机关或其授权组织的职权“没有法律的规范”,以及“规范的法律无规范的功能”。当前,我国立法机关应改变“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策略,以及“职权主义”的立法思维,并且加快以保障社会民众基本权利为目标的立法步伐,以通过法律制度的变革对这种行为予以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年初强调:“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双轨并重的思想,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一、德治是法治的基础第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规范必须有道德基础,而道德规范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提升为法律制度。许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爱祖国、爱劳动等都通过立法程序提升为人人应遵守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正> 尽管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算长久,但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在青年人身上明显地表现,并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他社会阶层的“青年问题”。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的、信息量大、信息发布快,交互性强等特性赢得了青年人的青睐,互联网对青年人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兼而有极其深远的人文意义以及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震中的抢险救灾对警察而言,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更是法律上的义务。《人民警察法》要求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活动。警察参与抗震救灾等活动不仅仅是我国法律的规定,很多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要求。抗震救灾中的直接警察临战主体,除了灾区地方警察外,主要是武警部队和一些特殊警种。地方警察在抗震救灾中的间接警务临战处置行为包括对趁火打劫行为的处置、对诈骗行为的处置和对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处置。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是行政法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行政法律中一个较薄弱的环节。行政执法的好坏,关系到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正确地推行。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应当为行政活动提供基本的规范和程序”,党的十四大报告又特别提出,应“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根据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在最近一个时期,对行政法律、法规的制定、健全和完善做了大量工作,颁布了很多行政法律和法规,缓解了社会对行政法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07,(1):19-19
建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行八荣拒八耻的道德风尚,光靠道德的认知性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制度的强化。一方面,遵规守德不是人的天性,需要一定的外在“力量”(法律、规章制度)的强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道德是以提倡、劝戒、建议为特征的价值导向,它赋予了行为主体的自主选择权,即道德主体具有意志自由,人们可依自己的意愿选择遵德或背德,因此,道德依靠的是个体的道德追求、觉悟和自觉性,而光靠个人自身内在的思想觉悟则难于抵制各种利欲诱惑,还需要建立道德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道德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类型在社会中得以保护和推行。一是通过道德法律化,将“八荣八耻”的一些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具有某种法律属性或法律效力的法律原则和规范。如诚实信用的道德,不仅要成为经济法、民商法等法规的法律原则和不可动摇的“帝王条款”,而且要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毋庸置疑,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使企业、个人的信用成为社会流通的“通行证”,是促进社会成员诚实守信荣誉感形成的社会基础。二是通过法治的社会治理结构,为“八荣”行为提供生长环境。道德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于社会对背德恶行的处罚。法律通过禁止性的规范,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等行为进行严惩,会使人们循规而为,这在客观上会遏制“八耻“行为的发生。政府应加强法律的『必行性、外在强制性和不可践踏性,促使人们具有法律信念、信仰和规则意识,为维护“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政务公开”法制化 ,是指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行为 ,使个人和团体真正有权知悉 ,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 ,亦即用法律保障人民的“知情权”。随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公开”和“司法公开”等制度的推行 ,“政务公开”法制化也已经提到我们面前。一首先 ,政务公开法制化是公众参与行政活动的保障。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活动是我国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但公众要参与行政、监督行政活动 ,必须要了解行政活动 ,要取得有关行政活动的情报。因此 ,政务公开是人民参与行政、监督行政的基本前提 ,没有政务…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探讨法律行为制度产生之历史背景入手,论述了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的关系和现代社会法律行为制度存在之必要性。并阐述了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代替“法律行为”概念所存在的弊端,主张应恢复使用“法律行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4.
让法律监督回归宪法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被正式写入宪法。“法律监督权”的入宪并没有让检察机关的“腰杆挺起来”。发生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情况,诉讼活动中的冤假错案和执行难等妨害司法公正的行为一直难以得到及时纠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从1999年开始,几乎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呼吁全国人大完善法律监督立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守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迪丽娜 《前沿》2001,(4):59-60
守法通常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社会团体和政治机构均以现行法律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 :所有的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均不能超越法律所指示的范围。从主体来考察 ,根据其性质可将守法分为公民守法与政府守法。“公民守法”包括了个体公民守法和公民团体守法 ;“政府守法”主要指行政机关守法 ,但在广义上也包括司法机关严格执法以及非制宪程序中的立法机关对宪法和相关既存基本法的遵守。依据主体人数的多少亦可将守法分为“个体守法”与“团体守法”。“个体”包括一种法律体系效力范围内的每一个公民 ;“团体”则包括上述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生事物,“人肉搜索”自诞生以来,就长期游离在法律边缘.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和性质等出发,阐述“人肉搜索”行为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探讨“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现状,以析“人肉搜索”行为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从完善隐私权立法等角度提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民法规制:明确界定“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事由与非法事由;完善民法领域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对“人肉搜索”行为中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同时提出要“坚定地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指导人们社会生活行为和社会生产活动的价值标准,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依据。价值观渗透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之中,留存在社会精神价值体系内部,与人们的道德觉悟、价值体系和文明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地方人大急需加强对非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性文件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发布或者通过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并在其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可以划分为法律性规范性文件和非法律规范性文件。法律性规范性文件和非法律规范性文件都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规范功能,都是具体国家行为的依据,都有国家强制力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律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和立法技术都比较成熟,宪法、立法法等法律对这些立法行为规定得比较详细,其立法质量也比较高。除了法律性规范性文件,在我国政权运行中还存在大量的非法律规范性文件,俗称“红头文件”。非法律规范性文件虽然不是通常意义上讲的法,却具有类似于法的作用,带有“准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地区社会邪恶势力活动猖獗,已经成为危及基层政权建设的“毒瘤”,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大局的稳定。笔者结合“严打”夏季攻势收集的资料,就农村地区社会邪恶势力状况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地区社会邪恶势力的概念和特征 笔者认为,农村地区的社会邪恶势力是指利用暴力以及暴力威胁等手段,称霸一方、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践踏法律的犯罪势力。从其总的行为特征看,既具备流氓、抢劫、敲诈勒索等个案犯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指以“依法治国”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也指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行为方式、原则和制度,还指通过法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而依法治理属于法律应用、法制实践的范畴。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实际上兼具了“法治”和“依法治理”的含义。构建“法治湖北”就是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治的原则和方略管理全省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我认为,“法治湖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