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伟 《比较法研究》2011,(2):101-110
<正>"国家人权机构"一词是指"由某一政府按照宪法、法律或行政命令建立的机构,其职责是从促进和保护人权的角度而予以特别规定"的机构。〔1〕联合国为推动此类机构的出现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国家机构的地位的原则》("巴黎原则"),为各成员国设立国家人权机构提供了国际标准。自此开始,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下,世界五大洲涌现出了一批依据"巴黎原则"设立的国家人权机构。〔2〕其中,美洲国家建立的较早,集中于90年代初期,非洲和欧洲国家集中出现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则发展于90年代后期。〔3〕  相似文献   

2.
刘芳 《法制与经济》2010,(10):42-43
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中人权保障是实现正当程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行刑罚变更程序却由监狱机关主导和控制,忽视了对服刑人员和被害人的人权保障。通过赋予被害人和被告人话语权,改善权力制衡体制,是实现人权保障的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3.
言论自由:概念及边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言论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言论自由的保障,“有助于思想与资讯之流通,为推动文明进步与发展之原动力”。〔1〕密尔在其代表作《论自由》一书中,对言论自由对人类精神福祉的必要性做出了精辟的概括,〔2〕并指出:“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3〕没有对言论自由的保障,就没有思想之激荡,社会之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如卡多佐法官所称:言论自由是其他权利产生的摇篮,几乎为其他每种权利不可缺少的前提。〔4〕我国有学者提出:随着生存权问题的基本解决,自由权特别是言论自由权将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4.
法律事实是指在法定的程序空间内,由多方诉讼主体依据既定的规则建构起来的一幅案件事实图景,它是某种法律裁决据以作出的事实依据。正当程序是法律事实之正当性的保障:正当程序能够为法律事实提供独立的建构空间;能够保证法律事实的建构以理性化的方式进行;能够促进事实建构过程中的人权保障;能够凸显法律事实建构的民主性特点。所以,法律事实的正当性只能通过正当程序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颁布于1993年而修改于200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严格产品责任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1〕该规定在2010年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得到沿袭,〔2〕此举至今仍然被认为标志着中国的产品责任法迎头赶上了最新的立法潮流,达到与美国和欧共体国家同样的水准,〔3〕而且,我国学术界的主流声音一致将严格责任原则视为生产者责任之当仁不让的归责原则。〔4〕然而,产品责任立法的最新潮流果真以严格产品责任原则的采纳为标志吗?严格责任原则是生产者责任之归责原则的唯一理性  相似文献   

6.
许娟 《中国司法》2006,(7):90-92
诉讼程序上的人权保障,即西方所说的“正当程序”(DueProcess),最早出现在1354年爱德华三世时代,即“凡是剥夺某种个人利益必须保障他享有被告知权、陈述权和倾听的权利”①。起源于程序意义上的人权发展至今,扩大到包括实体意义上的人权保障,乃至终极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其中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是核心。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尊重人权的理念走向保障人权的实践。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表明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7.
民事强制执行中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入宪"要求相关法律必须作出呼应与调整,进一步健全我国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人权的历史,"基本上是奉行程序保障的历史".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执行程序与人权密切攸关.它至少应当在公民实体性权利实现的程序保障、程序自身的人权保障以及违反正当程序时的程序救济保障三个方面得以改进调整,使强制执行程序成为强壮、富有人情味的健康的程序,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蒋鹏飞 《北方法学》2013,(2):89-102
侦查机关可以利用线人收集证据与信息,但是线人使用也可能带来伪造证据、诱惑犯罪等弊端,由违法犯罪人员充任的线人更是如此。可以利用侦查契约理论与正当程序理论、人权保障理论等对线人使用进行分析,为相关的法律规制奠定基础。线人使用的二元法律规制分别是以侦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契约内"规制,与以正当程序理论、人权保障理论等为基础的"契约外"规制。  相似文献   

9.
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一、中文注释体例(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2〕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页。〔3〕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页。(二)论文类〔1〕时飞:《当代中国法学知识内在进路的缺陷与重构》,《研究生法学》2003年第4期。〔2〕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民法的分析法学基础》,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6页。(三)文集类〔1〕梁治平:《说“治”》,载《法…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的正当程序原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当程序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该项原则既包含程序性限制也包含实质性限制的因素。正当程序运行要求程序合法、主体平等、过程公开、决策自治和结果合理。正当程序原则对于一国的宪政具有法治建构、权力控制和人权保障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二、注释例(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2〕霍存福:《权力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3〕姚建宗主编:《法理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6-67页。(二)论文类〔1〕李建华:《我国民法应建立禁治产人制度——对完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15页。(三)文集类〔1〕张文显、矫波:《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载张文显主编:《法理学论丛》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二、注释例(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2〕霍存福:《权力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3〕姚建宗主编:《法理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6-67页。(二)论文类〔1〕李建华:《我国民法应建立禁治产人制度——对完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15页。(三)文集类〔1〕张文显、矫波:《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载张文显主编:《法理学论丛》第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二、注释例(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2〕霍存福:《权力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3〕姚建宗主编:《法理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6-67页。(二)论文类〔1〕李建华:《我国民法应建立禁治产人制度——对完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15页。(三)文集类〔1〕张文显、矫波:《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载张文显主编:《法理学论丛》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二、注释例(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2〕霍存福:《权力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3〕姚建宗主编:《法理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6-67页。(二)论文类〔1〕李建华:《我国民法应建立禁治产人制度——对完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15页。(三)文集类〔1〕张文显、矫波:《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载张文显主编:《法理学论丛》第  相似文献   

15.
人权保障是现代法治的价值体现和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问题,明确提出以人权保障为主导思想修改《刑事诉讼法》;在充分肯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有关规定后,深刻剖析现行《刑事诉讼法》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中国新的《侵权责任法》〔1〕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生效施行。〔2〕这是继1999年颁布《合同法》和2007年颁布《物权法》〔3〕之后,中国在民法法典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刑事政策以打击犯罪为主导,某种意义上忽略了对人权的保障,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因此,我国在一定程度上确立刑事正当程序模式非常有必要,正当程序模式主要考虑防止无辜者被宣告有罪,该模式将个人权利置于效益之上,更重视人权保障。本文就完善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艳军  程明 《中国律师》2013,(12):60-61
现代法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程序法治,有无正当程序构成了法治与人治之间的根本区别。正当程序是权力制衡的必要机制,是人权的重要保障,是维护法律尊严、确立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是法律实质正义的客观要求。从宪政的意义上讲,正当程序是现代法治大厦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序言部分,《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主要涉及哲学上的自然法思想。〔1〕对1789年人权宣言的理解应当首先将其置于历史的情境中,以及在政治上进行现代视角的解读。这是本文写作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决定》在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重申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则有赖于国家司法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如何发挥司法在人权保障中的功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一、领会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意义《决定》专门提出"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命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功能。从人权与国家治理关系上看,人权保障是国家体制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国家治理首先是宪法治理,而宪法治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完善的人权保障制度,维护人权的价值,使之成为国家的价值观,培育国家生活中的人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