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邵晖 《北方法学》2011,5(3):135-142
司法改革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浪潮。从价值层面对域外司法改革活动进行分析,能够清晰地发现司法改革过程中包含着司法目的价值与司法形式价值之间的共生互动。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在恪守司法形式价值这个基准的前提下,去追寻司法目的价值,才能在合理、有序的框架下推动司法改革,从而建立完善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每一个重要变迁 ,都有赖于法律制度变革 ,尤其是司法改革来确认、巩固和推进。自上个世纪 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的发展不仅伴随着持续不断的法律改革 ,而且逐渐把司法改革推上了前台。我国的司法改革于 90年代初开始酝酿 ,自 9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 ,迄今已有时日。改革的实践可谓热火朝天 ,围绕改革的争论更是异彩纷呈 ,而全球化浪潮的逼近 ,还使得不同语境下的司法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话机会。中国的司法改革承担着巩固和推进我国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治国法治化的重要使命。从目前情况看 ,改革的必要性已不在争…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拍卖改革中,涌现出上海、重庆、浙江等三种典型模式,三种模式的出发点都在于顺应人民法院工作信息化、公开化浪潮并根治传统司法拍卖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却体现了不同的改革理念和改革力度,社会反响也不尽相同。未来的司法拍卖改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涉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创新与法律规定、统筹规范与因地制宜、传统拍卖模式与网络司法拍卖等三组关系,并按照"制度+科技+监管"的总体思路,出台网络司法拍卖相关司法解释并建立全国统一的涉诉资产处置平台。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自觉地运用和体现上层建筑必须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规律,使司法工作能够为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我认为在司法工作中引进和树立司法的经济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和重要的。所谓司法的经济原则,就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观、政策观的指导下,以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依据,在法律的范围内,在具体的司法工作中,要有助于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检察制度改革目的是完善检察工作制度,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履行检察职能。检察工作的司法属性决定了检察制度改革受司法规律的制约,检察制度改革必须符合司法规律的内在要求。司法规律中的容许性、规则性、程序性、确定性、连续性等,要求检察制度改革在遵循司法规律时充分体现其均衡性。在静态均衡上,保证检察职能的结构均衡和价值均衡。在动态均衡上,改善司法环境,完善检察业务工作机制,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司法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4,22(1):3-11
发端于 15世纪前后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并没有影响传统中国司法发展的固有格局 ;19世纪兴起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则打断了中国司法的自然演进过程 ,催发了一个“西方化”色彩的司法体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不仅引发了全球司法生活的重塑进程 ,而且推动了中国司法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形成了司法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互动 ,创出一条既与全球司法文明准则相协调又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中国司法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基层检察改革的现状 作为基层检察院,在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浪潮中应当有所作为,是肯定无疑的。目前,已经在实行和运作的主要适用于基层院的检察改革,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诉讼改革,例如主诉(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控辩式庭审、简易程序审等;2.侦查方式改革,例如引导侦查取证、检警一体化、侦查一体化、下级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要求司法改革加快步伐,实现司法公正。党的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审判管理体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关键,必须先行。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1999年度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法院改革的重点是改革长期存在的审判工作行政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审判工作规律,具有审判工作特点,适应审判工作的法院管理体制”。①在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法院要成为社会公意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支柱,必须重塑审判管理体制的价值观念,改革现行的审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转折与展望:评中央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司法改革”这一“中心话语”下 ,中国基层司法机关的改革如火如荼 ,但是 ,由于改革的自发性和分散性 ,导致了诸多悖论的产生。为此 ,中央决定转变改革模式 ,成立了中央司法改革领导小组 ,以指导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进行。这一决定对于中国司法改革的历史进程来讲 ,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必将对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综合来看 ,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 ,才能除司法改革进程中的非理性色彩 ;才能沟通司法改革中的精英意识与大众诉求 ;才能调谐司法改革与政治体制的深层冲突。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的司法拍卖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2月8日,全国法院深化司法拍卖改革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部署司法拍卖改革工作任务,着力构建符合司法规律、切合工作实际、体现公平公正的司法拍卖工作机制。由此,新一轮司法拍卖制度改革拉开大幕。民事司法,难在民事执行;民事执行,难在司法拍卖。这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反映较为强烈的司法改革难题,也是影响司法公信力的难题之一。为此,学术界进行了诸多研究与探索,而各地法院也在实践中摸索,一些地方法院先行先试,摸索出了一些颇具成效的司法拍卖工作方法。例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引入第三方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所,所有司法拍卖在网上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浙江省高院率先在全国法院下调司法拍卖的佣金,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成效明显;江苏省高院在司法拍卖机构的选择上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挤压拍卖机构与竞买人串通的空间,又降低了司法拍卖的佣金。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下一步司法拍卖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任何制度的完善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司法拍卖这样一个集中了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的诸多期待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并以此继续指导实践中的探索,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司法改革 ,离不开足够的经济保障 ;司法独立 ,必需有可供司法机关独立支配的经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司法改革缺乏厚实的经济支撑。司法经费由省库拨付时 ,深受地方行政势力牵制 ;1 94 1年以后 ,改由国库拨付 ,适逢国难当头 ,经费难以及时到位 ;抗战胜利后 ,又值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全面崩溃 ,司法经费朝不保夕。地方行政干预司法 ,妨害了司法独立 ;司法经费不足 ,降低了司法人员的生活待遇 ,影响他们安心本职工作 ,操守有亏者则会利用经费管理漏洞 ,上下其手 ,弄法害民。经费问题既是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瓶颈和司法独立的障碍 ,也是司法腐败的渊薮之一。如何处理好司法经费与司法改革的关系 ,南京国民政府留下的经验教训 ,当今社会足资为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司法改革的深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日本正在酝酿司法改革。关于这场司法改革的性质 ,日本的一些学者称为“体制改革” ,甚至为“国体改革”。〔1〕具体负责改革设计的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在其最终意见书中也指出 :本次所要进行的司法改革是为了在“法的统治”这一宪法原则之下将已经进行的政治改革、行政改革、经济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改革 ;是有关“这个国家形态”的诸改革中的“最后的关键性”改革。可见 ,日本这次所要进行的司法改革虽是“司法改革” ,但其意义、性质上远远超过单纯的司法改革 ,确实是一项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因此 ,我们在认识这次司法改革时 ,既需…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司法便民改革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司法改革的便民化潮流进行经验揭示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我国的司法便民改革作了实证分析,并以此为前提,对其动因及缺憾与不足进行追问,对深化改革之路进行探寻。文章认为,司法便民既是一种司法观念,也是一项司法改革运动。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司法改革的便民化浪潮业已形成。我国当前的司法便民改革热潮是世界司法改革的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动因。中外司法便民改革有着不少相同与相似之处,但改革的背景显然有着较大的区别。当前我国司法便民改革的不足在于:"司法形式主义"与"当事人便利主义"之间的关系处理不佳、在吸收人民司法便民传统的过程中"扬弃"不够、在向西方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未能注重制度环境和社情民意差异所造成的区别构造等。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继承历史上的便民传统与学习他人便民改革举措,其根本目的依然是要实现法制的现代化。当然,这种现代化是试图依托后发优势寻求捷径的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徐前 《中国司法》2024,(2):38-45
<正>在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司法行政机关进行了合并重组。面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全力重塑、积极转型,职能优势进一步发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全面梳理机构改革以来司法行政工作的“得”与“失”,总结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探究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展现司法行政担当作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防线。司法制度是法制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是实施依法治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十六大报告关于“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的论述,我体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强化司法行政监督上下功夫、见成效。一要进一步创新监督体制机制。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出路在于改革,强化监督的出路也在于改革,要通过改革,推进监督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6.
陪审制度在当前司法改革的浪潮中日渐受到关注 ,该制度的改革关系到陪审制度的存废。本文回顾近年来的理论研究 ,着重对陪审制度的价值定位、陪审团移植以及该制度具体的改革与立法完善问题予以评析 ,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深化司法改革 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法院领导体制,增强审判工作的独立性;通过改革审判方式,提高审判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通过改革法官管理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通过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制约审判权的滥用,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上消除司法腐败现象,实现司法公正。  司法权是一种中立性和终极性权力,确保司法公正,清除司法腐败,根本途径是推进司法改革,从体制、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  司法活动是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的统一,因此,司法公正既包括司法过程的公正,也包括司法结果的公正,或者叫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这就要求法…  相似文献   

18.
一、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的刑罚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从事政治、经济和社会规划与工作的基本国策及总体策略,而且也是刑事司法及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及行动指南, 作为刑事司法重要组成部分的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情势变迁背景下,我国法院系统已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因此必须向治理模式下的司法功能转变.司法仅是多元纠纷解决方式中的一种;法院是法官居中裁判的场所;司法应公开、法官应独立,并以此来衡量新一轮司法改革蓝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司法试验的一条现实途径,而通过司法试验,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司法经验,将成就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审判》2013,(12):106-106
<正>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指出,推进司法公开,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新媒体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司法公开、公正与否,是一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形象的直接反映。推进司法公开,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司法公开向更广更深处推进,可以更充分地实现公众的知情权,有助于社会对人民法院工作更好地进行监督。把司法公开向更广更深处推进,要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不断创新司法公开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