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组织理论中的"封闭模型"和"开放模型"的基本内容并对他们的贡献及局限性进行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每种组织理论都有其存在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检察风云》2016,(4):58-59
乌克兰正兴起一种"垃圾桶挑战",只是这种挑战针对的不是平民,而是被疑贪腐的官员。这一"垃圾桶挑战"的灵感来自极端的乌克兰右翼团体"右区"成员把敖德萨市政官员奥列格·鲁坚科扔进垃圾桶,他们指责鲁坚科受贿2.8万美元。之后,这种惩罚方式开始流行起来。"垃圾桶挑战"的实施者通常是"右区"成员,受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以及法学研究过程中,"疑难案件"一词,经常被法律人所使用,但其本身的内涵却鲜有人探究.通过语义的检视以及理论史的梳理,司法实务人员以及法学研究者对其涵义的理解是有极大的不同.要确实把握"疑难案件"真实内涵,就必须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析其蕴含.  相似文献   

4.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从提出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其遭到来自于凯恩斯主义、公共政策科学、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批判和质疑,但其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背景分析、内容陈述、批评回应和价值方面,对学界关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析.  相似文献   

5.
吴炯 《法学杂志》2002,(3):21-22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理论是"三个代表"产生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其内涵是:站在时代高度,从新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地、变化地看问题.研究并解决面临的一切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和前进.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现象已经成为危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问题,特别需要在法学视野下对"民工荒"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利益为理论基点,在对"民工荒"现象有所诠释的基础上剖析了"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成因,并构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深圳机场清洁工梁丽在垃圾桶旁"捡"到一箱价值超过300万元人民币的黄金首饰!因为这笔横财,梁丽有可能要被司法机关以盗窃罪进行起诉.该案在深圳法律界引起极大关注,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认为梁丽可以被称为深圳的"女许霆",其争议之大比许霆案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商务英语课程特点及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把企业管理理论蛛网战略思维引入到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尝试构造蛛网教学模型,分析其应用前提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机制。认为蛛网教学模型能有效克服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进行语境转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果,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出发,陈述了其理论来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实践成果,以及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的现实意义。其科学理论体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立法权正当行使的判准不能由立法权权力本身来证明,它的判断标准不在于法律的"实证性",更重要的是需要突破"法条"回归立法的"社会"维度。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探讨凯尔森的"纯粹法学"对立法权正当行使的影响,并揭示其理论的限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哈耶克和莱奥尼对凯尔森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哈耶克从社会理论出发认为立法权正当行使不能超越内部规则,而在莱奥尼看来,立法权正当行使应当来源于个人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灋"义研究的中国语境——《"灋"义》及相关论著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宸舸 《河北法学》2007,25(2):54-59
当代学者对古代"灋"字含义的研究,是以<说文解字>为基础,不断批判和继承,并且添加新诠释,进行新论证的过程.蔡枢衡提出了对<说文解字>的质疑,胡大展、武树臣、张永和先后给出了既不同于<说文解字>,也不同于蔡枢衡的新解读.当代学者在论证方法上的贡献是,一方面追求多种论证角度和多重证据,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小心求证".研究价值问题上的失语和"古今"语言沟通问题上的随意是研究的缺憾之处.针对前者,要重视对"灋"字的价值阐释,并对理论预设进行反恩.针对后者,研究者要站在古今融合论的立场,对语言表述和研究方法保持一种反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的性质的论述是"两个先锋队"理论的思想渊源,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和直接的理论来源,"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哈特"法律规则说"的提出是继承了边沁、奥斯丁等人分析实证主义传统,坚持法律与道德两分的"分离命题".他也受到奥斯汀和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将日常语言哲学引入法学领域,并且吸收哲学中的解释学方法.至此为"法律规则说"的建构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鉴于该学说的哲学立场对于研究哈特法律思想以及挖掘学说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均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意义,因此主要探析其理论建构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14.
熊继宁 《中国法学》2001,(5):152-160
本文将罗伯特·维纳关于法律与通迅关系的研究概括为法律通讯控制模型,其中包括通讯控制模型、法律调控技术、法庭审判模型等主要方面.同时,对其理论结构中的隐含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罗伯特·维纳悖论"的概念."维纳悖论"的贡献在于揭示了法律原型的非正义性和欺骗性,是对现实法律制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一书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政体"的概念是亚里士多德政体理论思想的基础,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思想必须首先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一书中"政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直接适用的法"进行概括介绍,并在反驳认为"直接适用的法"不存在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对"直接适用的法"的性质进行阐述总结。  相似文献   

17.
那艳华 《北方法学》2016,10(2):135-144
"制度性保障"理论为德国宪法学上的通说,其涵摄的宪法学思想对德国基本法产生深远的影响,经历了从传统制度性保障到"作为制度的基本权利"理论的发展,并推动了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理论的产生。制度性保障理论展现了国家宪法学说及宪法实效性的发展为一个渐次的法治进化过程。既为法治后发国家推进宪法实施提供文本规范的解释路径,又为其展现宏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六大文件中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出路和要求。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清楚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本文指出很好的区分"服务型政府"和行政法学理论中的"服务论"是研究"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自由心证的基本内涵出发,简单介绍了自由心证,阐明了在保证自由心证的基础上,也要对自由心证进行一些限制,即通过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进行保证。其次引入了"常识、常情、常理"的概念,论证了"三常"理论对于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导出其对自由心证的重要价值。最后联系我国的现状,提出"三常"对我国自由心证制度建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继文 《证据科学》2017,(6):709-718
证据学研究证据与证明问题.理论争议中的"大证据学"不仅适用于法证据学,而且适用于其他任何使用证据判定事实的学科领域.它的提出背景和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证据法学的"跨学科"性质;社科法学的"入侵";国内证据理论研究的"贫困化"以及相对合理主义的"一以贯之"."大证据学"的证明原理可以通过证明方法的结构主义原理进行阐释,最终在整体主义的证明路径和证明锁链中得到实现.这种"大证据学"的结构主义证明观是由证据的结构主义意蕴和事实认定的多元向度所决定的;表现为证明标准的结构主义认识和证据思维的结构主义表达."大证据学"的整体主义证明观,根植于我国的大陆法系刑事司法传统;重点在于对刑事司法体系中的证据材料和证明技术的微观适用,强调的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程序的"三维一体"之立体观;价值在于构建了证据与证明关系的活力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