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羽弘  魏蕾 《东北亚论坛》2008,17(1):113-117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形成并发展的。自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日本一步步成为侵占东北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自然成为东北知识分子关注的对象,同时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与日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代中日关系对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变化都有着巨大影响,在对日关系方面,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动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考察东北近代知识分子对日本认识的形成与变迁,从中既可获得可资借鉴的历史教训,同时也可获得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宋朝与安南通道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两国就交通顺畅, 来往不断。在宋以前,越南-直为古代中国中央王朝的一部分,与中原的交往是地区之间的交往。至宋朝,越南取得了独立,两者的交通成为国与国之间的交通,其交通意义发生变化。就交通道路而言,宋代中越道路与前代相比,又有三个明显变化:一、岜州至安南的道路分为多条,交(交州)邕道路日渐成为主要道路;二、大理国后期,今红河地区传统通道堵塞,形成通过邕州的滇交道;三、广州至安南的海路中,广州、廉州海路相对衰落, 钦州海路较繁盛。从而形成了以邕州、钦州为中心的中越交往基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成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积极展开了交通物流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东北亚区域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交通物流体系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建立一体化交通物流网络,将在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定天 《东北亚论坛》2008,17(1):107-112
19世纪是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形成时期,该世纪下半叶,中、日、俄三国间的传统关系发生巨变,朝鲜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并首次提出三八线问题。由于欧美列强的强行介入,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华夷朝贡体系终结,东北亚国际关系由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演变为多国互动和相互制衡,典型的近代国际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是世界上内涵最复杂、影响最广泛的政治思潮之一。自近代在欧美形成以来,其传播速度之快、爆发威力之巨和影响程度之深,都相当惊人,以至有人说,“没有民族主义,就不能理解近代世界的意识形态”①。那么,近代民族主义到底是如何兴起的?它的兴起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形成民族主义的内涵十分错综复杂,法国政治学家吉尔·德拉努瓦曾指出:“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富有弹性、甚至变化无常的意识形态。”②因此,尽管中外学者对民族主义一直进行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但由于理解和阐述的角度不同,学术界在民族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6.
1940年11-12月,戴季陶访印期间在中国学院和中华佛寺勒石为记,强调佛教之于中印双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这两块碑志已成为中印两国抗战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我们将以这两块碑志为例,进一步探讨近代中印双方以佛教作为文化交流纽带的共识是如何形成的,而且这种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共识是否还具有当代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代东亚三国西学成因及其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虎 《东北亚论坛》2007,16(1):120-127
对东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衍生出来的近代文化融合体,亦称近代东亚三国西学。其主流文化融合体在中国表现为“中体西用”;而在朝鲜与日本分别表现为“东道西器”和“和魂洋才”。近代三国西学形成,虽说在形式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因三国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得近代东亚三国西学又在内容上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三国近代形成的文化融合体中的西学份量及其对传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孙增阅 《东南亚》2004,(4):42-48
东南亚位于印度洋和中国海之间 ,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是东印度群岛等岛屿 ,二是马来半岛地区。东南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盛产黄金、白锡、香料和珍贵木材。近代早期 ,西、葡、英、荷、法等国纷纷向东南亚扩张 ,目的是获取东南亚的香料。东南亚地区的马六甲海峡与巽它海峡是两条国际通道 ,“扼东西海上交通之咽喉 ,是通往中国贸易航线的交通要道。印度洋的季候风和南中国海的贸易风 ,也在这儿相遇 ,因此 ,船舶被迫停航一个时期 ,等候下次的顺风季风到来时 ,才能够继续他们的航程”。① 这使得东南亚自古就成为转运东西方物产的地区 ,也是东西…  相似文献   

9.
齐珮 《东北亚论坛》2006,15(4):121-125
在日本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大正时期出现了“中国情趣”的热潮。由于日本的近代化是在旧物破坏、照搬西洋的前提下进行的,使得人们面对不伦不类的日本发出传统消失殆尽而西洋模仿又流于肤浅的不满。另外,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失败,日本国内盛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至上的风气,使近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平等和近代生活方式的梦想破灭。在这种闭塞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东西文化和思想的冲突,近代日本知识分子陷入苦闷彷徨中,于是到中国上海旅行成为他们追求梦想、宣泄感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中国东北地区在日、俄等列强的殖民角逐下,哈尔滨成为被动对外开放地区。仅经过20余年,哈尔滨便从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东亚地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并成为列强商业势力竟相争夺的一个广阔市场。在哈尔滨的经济繁荣与城市建设中,尤其在银行业的发展中,犹太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犹太人的金融活动对近代哈尔滨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开始推行积极的远东政策。到90年代,俄国远东政策的直接表现是在华大规模兴办企业。近代俄国在华兴办的企业主要以哈尔滨地区为中心,以金融、交通企业的兴办为标志,类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东北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古代民族宗教——原始神道,独特的民族文化又塑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双重心理,并成为左右日芩民族心理和行为精神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初期,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明治政府所利用,培植出了日芩近代祭政一致的国家意识形态——国家神道,并以此角度来讨论战后日本为什么否定侵略战争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亚洲曾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但近代以来,亚洲历经磨难,不少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战后,亚洲国家相继获得独立,但又深受冷战影响。冷战结束以来,亚洲国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和实际的发展道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扎实推动经济一体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奇迹,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亚洲复兴正成为时代强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已经变成"地球村",各国利益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GMS框架下次区域经济走廊功能的演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主要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服务的、最具活力的重要合作机制之一,形成了宽领域、多渠道、多元化、深层次的发展格局.经济走廊是在1998年GMS第八次部长会上提出的概念,是指将交通走廊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GMS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往来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泰国近代历次改革对军人集团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军人集团在近代泰国社会各阶层中的地位,进而探讨泰国军人政权得以建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  本文首先拟就初期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史进行考察。因为,笔者认为这个时代是中国和日本均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时代,处于从传统的民族间关系向近代的国家间关系转移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民族和国家关系才是考察日本华侨形成、发展史的出发点。此外,笔者还认为这种中日国家间关系和日本社会的性质对日本华侨这一民族集团及他们的认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幸的是有不少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因此这里想边学习这些研究边加以考察。  关于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以往有 16 世纪后半期的长崎开港(1571 年)之…  相似文献   

18.
西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论及了西亚传统生产方式的特点、亚述人、闪族人、阿拉伯人、犹太人等族群、西亚在东西交通中的地位和商路的变迁、近代政治实体,以及西亚地区的宗教信仰与教际关系。他们的相关论述具有时代特点,且对我们当前分析与研究现代西亚社会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流和货流的增长。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长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21世纪形成了三个增长极,即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诸国。当前,俄罗斯面临着独特的局面,我国领土直接或间接地处在上述三个中心交通走廊和利益交汇点上。必须利用国外公司有兴趣在俄境建现代化交通走廊的局势,来解决我们的国内问题。俄罗斯亚洲地区是俄经济走向亚太国家巨大市场的一个门户。  一、交通独立自主性苏联解体后,西伯利亚同国际市场经济联系的条件大大恶化,尤其是同欧洲、大西洋和中东国家,其原因:1.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代军制的确立及近代化军队的形成始于明治初期的军制改革。首任兵部大辅大村益次郎在明治初期的军制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村的主导下,明治政府大刀阔斧地开始军制改革,如创建政府军,统一军制,施行国民征兵制。上述举措不仅是日本迈向军事近代化的关键步伐,而且为其日后成为军事强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