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薛怀祖 《公安教育》2010,(12):60-63
加强实践教学,科学、务实、高效地组织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是高等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改革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公安院校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2.
治安学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院局合作"、强化治安学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已越来越受到公安院校的重视。在治安学专业实训教学中,应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及实践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以构建一个符合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教学作为公安院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深化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公安工作对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公安院校自身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通过组织公安院校学生参与公安实际工作进行的校外实践教学在整个实践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公安院校的高度重视并被普遍采用。现根据我院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作法,结合我院教研项目“关于公安院校学生毕业实习工作改革的研究”,做一些粗浅的总结和探讨。一、公…  相似文献   

4.
《公安教育》2004,(2):42-44
公安院校是为公安事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摇篮,公安教育必须适应公安工作实践发展的要求。如何在不同的形势下培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公安专业人才始终是摆在我们公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治安专业作为我校的骨干专业,多年来,无论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还是教学质量方  相似文献   

5.
选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详细探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及具体策略,希望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它以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进行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公安院校的学生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学习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警务化管理与学生素质的培养紧密相联,并成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过程,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该过程涵盖了学生实战经验学习以及能力发展和实战创新等多方面内容,以此确保公安院校学生自身专业化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进行时,教师应基于实战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规划,优化和革新课程考评体系,确保实战化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实效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周庆 《公安教育》2014,(10):64-68
<正>公安院校学生的专业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学生强化专业学习、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反思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切入口。本文通过对117份实习生实习报告以及若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数据梳理本文所列数据主要来自2008级本科侦查专业学生实习总结、实习心得、实习作业等,研究依据还包括所搜集的2009级、2010级本科侦查专业学生实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培养卓越警务人才是新时期深化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和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卓越警务人才定位为基础,深入分析相关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从加强学生的政治素养教育、加强学科建设以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局合作与开放办学、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途径来培养卓越警务人才,输送适应新时期社会治安形势需要的公安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它所培养的学生必须符合公安机关的实战需要。治安业务课作为公安院校培养预备警官的必修课目,在公安院校乃至公安实践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功能,其强烈的实用特色受到学生的普遍重视。笔者从事治安行政管理教学多年,形成诸多想法,现将若干思考付诸文字,借以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结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探究发现当前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较差及课程设置科学性不足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提出全面提升教师核心素养、革新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及科学设置教学课程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保障网络世界的信息安全,构建良好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需要大量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论述了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迫切性,信息安全专业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发展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环节,表现为学生面对新型刑事技术问题显得难以适应。针对刑事技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提出了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添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的观点,旨在为刑事技术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是办学的立足点与依据。公安院校在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多样性,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上存在一定认识偏差,由此造成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设计上难以满足现阶段公安交通管理实务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从服务地方公安机关的角度来讲,各省属院校应当重视交通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上做到个性化;合理区分职前、职后阶段,分阶段设置教育内容;注重地方公安院校属地人才培养特性,个性化开展教学;通过校际交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享人才培养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鹰 《公安教育》2006,(1):22-25
公安院校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个中心的内涵是什么?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中心任务和目标?我认为,公安院校的特质决定了,“三重中心”是最基本的办学理念,符合公安院校特点的学分制,是体现“三重中心”理念的有效机制,是培养警察专业人才的办学模式,是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制度选择。本文以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实践为例,阐述这些公安院校普通学历教育中的基本问题。一、“三重中心”的办学理念“三重中心”是指,学校管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以警魂塑造为中心。“三重中心”犹如射…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是公安民警生长的源头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公安院校学生在理想信念、使命担当、专业学习、作风养成、社会实践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安院校必须牢记历史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是向全国公安机关输送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其特警专业学生毕业直接指向各特警队。由于这支队伍工作的特殊性,作为后备力量的特警专业学生在公安院校学习期间的警体训练尤为关键,而体能训练则位于所有训练项目中的重要位置。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意识、时间、场地等相关因素限制了特警专业体能训练的效果,因此,加强和改进特警专业学生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行政管理督办工作,是确保政令、警令畅通,促进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督办工作在公安院校的行政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联系公安院校行政管理督办工作的实际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督办工作意识不强、手段方法不多、承办执行不力等。因此,督办工作很难起到为公安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推行的行政管理督办工作方法为视角,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督办工作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公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科良 《公安教育》2008,(10):42-44
实践教学体系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突出实战化训练,是公安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警务技能的有效途径。当前,为适应公安工作发展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公安院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性环节教学工作,实践性环节教学课时设置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重也逐步增加,以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2006年开始,公安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逐步过渡到1:1。公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公安院校学生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应从专业教学能力、学科体系运行、人才培养界定、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分析网络警察的培养实践,并从质量工程、技能工程和资源工程三个方面设计并实践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