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拿去献给官居正卿的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请行家鉴定过,这是一块十分好的玉,堪称为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如果你把玉送给我,我们就都失去了宝。不如我们都保存自己的宝。” “我以不贪为宝”,这话耐人寻味,认真想一想,对我们今天反腐倡廉,特别是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不无益处。“我以不贪为宝”,是一面旗帜、一堵墙,使送礼者望而却步。我们今天反腐倡廉,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原则立场。可是,有的“掌权”者在各种送上门的“礼”面前,总是遮遮掩掩,模棱两可,半…  相似文献   

2.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的第二年,在故乡绍兴府中学任监学。有一天晚上,因处理公务,鲁迅离开学校时已经快夜里十二点了。在路过一块坟地时,突然,鲁迅发现有个白影向他走来。鲁迅心想:世上只有鬼怕人的,哪有人怕鬼的?我倒偏要见识见识。于是,他大步走过去,大喝一声:“你是什么人,敢在这里作祟?”接着,飞起一脚踢过去。“哎哟!”白影大叫一声,仓遑逃走。原来是一个盗墓的,披着一块白绸。鲁迅之所以有坟场踢鬼的勇气,根本就在于他不信鬼、不信神、不信邪。这点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同样需要。目前,社会上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沉渣浮…  相似文献   

3.
忧患     
史学家何炳棣晚年回忆小时候外祖母的言传身教。吃饭时,外祖母不止一次地教训他:“菜、肉能吃尽管吃,但总要把一块红肉留到碗底最后一口吃,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言论和著作中,‘发展’之木语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邓小平同志在漫谈各种问题时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在南巡时,邓小平志讲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最后他一言蔽之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可见,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观思想是十分突出的,贯穿河于他的全部著作,体现在他的领导实践中,是我们党的领导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人类思维在当今时代的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邓小平同志的这个发展观思想,犹如一块金砖,伴随着历史进入90年代的钟声,敲开了广西“一片海”的大门,开…  相似文献   

5.
近读《唐语林》,唐朝宰相段文昌早年贫困潦倒,靠乞食度日。资为率相后便穷奢极欲,餐餐山珍海味,用锦绣作地毯,拿玉盆洗脚,挥金如土。有人责他太过分,他振振有词:“吾非不知,常恨少贫太甚,仅聊以自慰耳。人生几何,要酬平生不足也广’阿Q是未庄最早的“革命者”之一,做梦都想改变身份,提高地位,以找回自尊,享受他从未享受过的东西。他的“革命蓝图”有三件大事:一是杀人报复,赵大爷、王胡和小D都不放过;H是抢东西,要把秀才娘子的宁式床搬回他的土谷调;三是女人问题,“我想谁就是谁”。——这就是阿Q的“要或平生不足也…  相似文献   

6.
常清心境     
清时江南总督张伯行,自律甚严,为了拒贿,他在家门口自题一块匾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分一毫,民之脂膏;宽一文,民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每天早上,他必面对题文念三遍以自勉,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洁净的心境。张伯行在江南为官数载,始终清正廉洁,深得平民百姓的爱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清官。  相似文献   

7.
王宁 《民主》2023,(7):34-35
<正>一直以来,赵军热衷并从事玉雕艺术的研究创作工作。他说,每位玉雕师融入的是心血,雕琢的是生命,没有半途而废,只有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守爱一生。与玉结缘,匠人精神打磨人生古人认为,玉为灵物,可通人性。也许,这是文学作品中的猜想或民间美妙的传说,现实生活中未必会出现。然而,听了赵军对往事的深情诉说,我们不由不信人与玉之间确有缘分。  相似文献   

8.
李强  张兰政 《侨园》2012,(12):12-13
慧眼如椽,携玉同行描绘美好画卷;睿智如刀,与玉结缘镌刻无悔一生。解读一个人的温润如玉靠什么,又如何诠释他与玉比肩?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和人格魅力如何体现,又如何让一种精神不仅成为一种概念,更成为一种铭记?走进邱晓辉和他的"玉石世界",随他一起遨游中国玉文化的沧海桑田,你就会解开心中的疑问,为一种深刻而感动!  相似文献   

9.
吴敏文 《党政论坛》2013,(10):64-64
都柏林大学植物学系的皮埃尔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精选两粒大麦种子,同时种在试验田相邻的两个穴中,每天浇水,过了不久.两粒种子都发芽破土而出了,等它们长到一定的高度时,用石头把它们压上,一块小石头,另一块是大些的石头,大些的石头重量是小石头的两倍。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52)
<正> "我拍摄《舞之灵》,是想抛砖引玉。我是一块砖,抛下去了,希望大家纷纷去拍。可是我没有看到‘玉’!" 2010年12月11日晚,姚珠珠和朋友们欢聚一堂,纪念姚珠珠采集收录的中国原始舞蹈大型电视纪录片《舞之灵》问世二十周年。聚会中,姚珠珠跳起了即兴  相似文献   

11.
杨孝文 《党政论坛》2012,(22):34-34
1.微波 美国雷神公司工程师珀西·斯宾塞是一位电子学奇才。1945年,当斯宾塞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微波辐射器(磁控管)时,突然感觉西裤的口袋里有点不对劲,甚至听到了“咝咝”的声音,结果发现是他口袋里装的一块巧克力融化了。  相似文献   

12.
余显斌 《各界》2013,(6):57-60
前燕时,他是吴王世子。后燕建立,他是献庄太子。可惜,老爸回归,他看不到:兄弟们征战沙场,他看不见:后燕恢复,他也永远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13.
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知识储备就如同一块蓄电池,平日不断将所需要的知识储存起来,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20,(8)
正和姓起源和姓源出主要有三处:1.以官职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尧时,重黎原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人名卞和,是一个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荆山得璞玉闻名,后来,卞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为和姓的一支。  相似文献   

15.
燕青在《水浒传》中出场比较晚,但丝毫不影响其人物形象的光芒。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自幼失去父母,由“河北玉麒麟”卢俊义抚养成人,在大户人家的良好生长环境,使其从小就爱好广泛,除了随卢俊义练相扑、射箭等武艺外,吹萧唱曲也是样样精通。  相似文献   

16.
“我以不贪为宝”这句话出自春秋时代宋国大夫子罕之口。《左传》记述了这则故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旱弗受。献工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译为白话,意思是:...  相似文献   

17.
孙燕 《民主》2009,(10):52-52
2009年6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有一天。河南某地几个上访户在一块吃饭,交流上访经验,吃完饭不想买单,就打电话给当地政府的一名领导,让他来结账,并威胁说,如果不结,马上就去北京上访,到时候让你们去北京接访,挨上级批评不说,花的钱比吃几顿饭都多。这名领导无可奈何,只好前来结账了事。  相似文献   

18.
郑非凡 《党政论坛》2012,(14):11-11
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了死亡。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巨石太重,推上去掉下来,生命就在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听起来多么绝望。这并不是神话,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命运。  相似文献   

19.
马德 《党政论坛》2013,(22):4-4
从前有个穷人,头顶有铜钱大小的一块地方,始终不长头发。他走在大街上,什么也不看,只注意别人的脑袋。倘若能看到某个人的头顸上,也有铜钱大小的地方遮掩不住,他便会感到兴奋和快乐。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初,湖北有位老省长视察鄂西,山路崎岖,不能通汽车,老省长便骑马前往。他路过一处山幼时,看到几位老大爷坐在田埂上晒太阳,便在马上招呼问好,竟无人答应。随从人员不得不叫嚷一声:b老乡们,X省长看望你们来了】”不料仍未引起预期的热烈回响。过了一会,一位年长者才慢慢扭过头说:“老X么?学学贺胡子(指贺龙元帅)当年那样,坐到我们一块聊聊天吧!”老省长一听,立即滚按下马。事后,老省长每会必读此事,每谈。心感慨万分。这是当时颇为流传的真事。屈指算来已经三十多年了,其间人们回想起来,每每感慨系之,而“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