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商周法制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商、周法律史料扑朔迷离,因而给先秦法制研究造成很大困难,以致出现了一些误说,且流传甚广。作者就其中五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汉初提出的”夏刑三千条”乃误说,其来源是《尚书·吕刑》和《书序》;《洪范》既不是夏代的法典,也不是所谓的“宪法”,而是古代探讨统计方法的政论文献;常被法学界引用的甲骨史料中的“刑”字应释为“丹”,而“辟’字应释为“孽”字;西周穆王时制定过法典《吕刑》,但《尚书·吕刑》则是后来依据西周官方档案整理而成的文献;现存《尚书·吕刑》中的“五过”是西周法典《吕刑》一专有术语,是《吕刑》刑罚体系组成之一,即赦免,最轻的处罚。  相似文献   

2.
罪刑法定的思想碎片和作用踪迹古即有之,且中西皆具。蔡枢衡先生在《中国刑法史》一书中详细地对中国古代贯彻罪刑法定的历史作了厘清。他从《尚书·吕刑》记载“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出发论证了五帝时代前期奉行“罪刑法定主义”。又从“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尚书·舜典》)的论述,同样得出五帝时代后期仍然采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9,(6)
《尚书·吕刑》关于罚金赎罪的一段话:“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对“阅实其罪”的解释,法学界均训为“检阅核实其所犯之罪”。可是,经学界、史学界对此有异议,释之为“脱赦其罪”或“释免其罪”。一词而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根由何在?  相似文献   

4.
《尚书·吕刑》中的“五过”新解周学军《尚书·吕刑》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辞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钧,其审克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对其中的五刑、五...  相似文献   

5.
作于西周穆王时期的《吕刑》是研究西周以至三代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重要资料.周灭商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制礼作乐",至成、康之时,天下已经基本安定.  相似文献   

6.
马小红 《法学研究》1987,(2):83-85,71
《礼记·;曲礼上》中记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及法律制度都起过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吕刑》试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尚书·吕刑》篇并非吕侯所作之《吕刑》,而是关于穆王向诸侯大臣宣布《吕刑》时发表讲话的记载;吕侯当时制订的也不仅仅是赎刑,而是在“九刑”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部新刑法;对《吕刑》不宜简单地说它是“重典”或“宽法”,而应该看到穆王晚年西周社会并非“乱邦”无需“重典”和《吕刑》又使法网更加严密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法学》1986,(6)
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的重要原则,对于它的产生和发展作历史的考察,将有助于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作进一步探讨。本文就此谈点管见,有正于大家。一、数罪并罚原则的历史沿革《尚书·吕刑》记载:“下刑适重,上服。”贾疏说:“下刑适重者,谓一人之身,轻重二罪俱发,则以重罪而从上服,令之服上罪。”诸所罪罚者有权宜,当临时斟酌,不得雷同加重。”《吕刑》又载:“其刑上备,有并两刑。”孙星衍疏:“其刑上备者,具列爰书上之勿增减罪状也。”它是指一个行为人同时被指控犯有轻重两罪(数罪),此时只按重罪之刑处罚(并罚),重罪吸收轻罪。据考证。《吕刑》制作年代大致为西周后期。可见,数罪并罚原则早在西周以前的奴隶制法中已略见端倪。  相似文献   

9.
事前预谋踩点“2003·05·31”绑架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徐××、汪××和汪×预谋后,经过几天的观察,将某超市经理的儿子姚××(12岁)绑架,打电话索要15万元现金赎人。“2003·07·24”绑架杀人案(在安阳市作的案)。毕××、王××经物色对象,将杨×(男,10岁,小学生,家住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金桥小区)骗出绑架,然后打电话向杨家索要58000元。  相似文献   

10.
《四川审判》2002,(2):56-56
实践中,有的刑事判决书在反映被告人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的情况时,常常这样表述:“被告人×××于2001年×月×日因本案被羁押,×月×日被刑事拘留,×月×日被逮捕……”这种表述存在的问题是: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侦查阶段被采取强制措施前,侦查机关将其抓获或对其进行留置调查的法律状态能否称之为“羁押”。  相似文献   

11.
艾伦.沃森说:“法律主要通过借鉴而发展,就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好的法律而论,一项制度发展的捷径就是仿效。”②作为法律移植理论的积极倡导者,艾伦·沃森道出了法律演进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移植”其它法律体系中更为先进的制度,构建、补充或改良原有的法律体系。我国学者也认识到,法律移植既是“法律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是承周秦之制度、启唐明之规模的重要历史时期。以汉律为代表的汉朝法律制度,在封建法制史上不仅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而且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最后确立。两汉狱政思想继承了西周“明德慎罚”思想的核心,融入了改造了的儒家内容,体现在宽缓治狱、恤刑悯囚,等级治囚、优礼长吏,秋冬治狱、春夏缓刑等方面,指导着汉代监狱立法及治狱实践,并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司法培训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秩序的构成要素中,人的因素,特别是法律职业人的主观因素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倘若没有有学识的法律专家决定性的参与,不管在什么地方,从来未曾有过某种程度在形式上有所发展的法:”社会主义国家崇尚法治,排  相似文献   

14.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其间产生了许多颇具特色而且极具人文情怀的法律制度,保辜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保辜,《大清律例·斗殴上》解注:“保,养也;辜,罪也。保辜,谓殴伤人未至死,当官立限以保之。保人之伤,正所以保己之罪也。”保辜制度就是指在刑事伤害案件中,在伤情未定的情况下,依律规定一定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加害方对被害人保养疗复,待期限届满以伤情结果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4):5-5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共同主办的“2007刑事司法新发展国际研讨会”于7月28El至29El在保定隆重举行。以马里兰大学刑事司法与犯罪学系主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终身院士查尔斯·威尔福德博士为团长,美国联邦监狱管理局局长哈利·岚宾,美国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大学校长杰瑞密·崔维斯等为成员的美国代表团出席研讨会。荷兰监狱长联合会主席扬·凡·登·布朗、香港惩教署署长郭亮明等挪威、荷兰、瑞士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20日,富阳五星纸业公司总经理楼寿力一家三代六口惨遭灭门。“6·20”案件被列为公安部督办大案。公安部长贾春旺、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相继对此案作了重要批示。“6·20”专案组千里追凶,远赴贵州,历时九月,于2002年3月14日将主要犯罪嫌疑人两吴擒获,案件告破。  相似文献   

17.
《周札·秋官·大司寇》云:"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对这段话中的"入束矢"应作何解释呢?一九八三年七月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民事诉讼法教程》第二十九页说:这是西周法律规定的制度,束矢"即一束钱"是"诉讼保证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刑法甚为完备,颇具特色,以中华法系之美誉而闻名于世,其中数罪并罚制度亦有一定价值。本文简述其意,略显端倪。数罪并罚就是犯有数条罪行的人如何负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中国历代王朝对一人数罪的处罚原则有所不同。《尚书》是我国最古的一部以政事为基本内容的文献汇编,其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法律思想是中华法系的基石。《尚书·吕刑》说:“其刑上备,有并两刑。”就是说一人犯有两个罪行时,把轻罪并入重罪,只按重罪科刑,不复处轻罪之罚。这是我国早期的数罪并罚思想,吸收原则的雏型。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2008年2月19日成功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2008·02·16”跨国走私贩毒案,抓获外国籍犯罪嫌疑人4人,缴获可卡因、冰毒、海洛因等毒品共计1000余克,毒资7000美元,切断了一条由南美至我国的跨国贩毒通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改革的极佳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诺贝尔奖经济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就是一套博弈的规则,并曾经这样说过:“说到底,制度是什么?制度就是一种激励结构,一种激励安排。……好的制度应该可以激励人们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我认为,律师费转付制度就是这样一个极好的“博弈规则”,也许是推动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极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