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线劳动力市场由于其交互性、便捷性等特点成为信息化时代劳动者工作搜寻的方式之一。学者分析在线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大数据时,发现其就业效应的发挥会受到文化、不完全信息、网络设施便利性、语言、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阻碍因素直接影响着劳动者在就业市场的竞价能力和有效就业信息的获得,而且在线劳动力市场也存在外部不经济现象。例如:资源配置不公、欺诈行为等。在线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更需要政府、信息技术提供者、数据使用者等多方面共同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观幸福感"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也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学者运用国外编制的量表或对其修改后的量表测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人格特征、自我效能、归因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体育干预、自尊等等。但是在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这方面还欠缺较成熟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恩对于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感恩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427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感恩、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在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控制在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灵活就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吸引了各个年龄的劳动者,同时随着"80后"和"90后"新生代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代际差异以及带来的管理问题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利用微工网兼职平台灵活就业人员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代际差异对劳动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代效应和年龄效应对于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有着显著影响。"90后"的灵活就业劳动者更关注灵活就业中的时间自由与个人的发展;"80后"和"70后"的灵活就业则更加关注工作本身的回报,同时更愿意继续从事灵活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背景下,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升机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研 究基于资本和职业流动视角,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多重考察和检验不同劳动力市场影响劳 动者就业质量提升的因素。研究发现: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的知识人力资本、弱关系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 政治资本对提升就业质量有积极作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提升知识人力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弱关系 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政治资本提升就业质量;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主动、自愿的职业流动实现就业质 量的提升,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增加职业流动次数有效提升就业质量;资本因素对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 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就业质量不具有抑制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 就业质量的作用。因此,要充分了解劳动者的诉求与真实就业状况,帮助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增加资本 ( 人力 资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 ) 的投入和积累,以提升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劳动者因其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往往被排斥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困难且频遭歧视,社会性排斥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借口",而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又强化了社会排斥程度,如果没有相关的约束,这个恶性循环机制难以规避。通过深刻剖析社会排斥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大学生隐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危害,采用多维、综合、动态的方法,着重围绕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与社会排斥的关系,凸显经济性或社会机制动因,为政策和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导致了劳动者市场主体地位的不平等,这一不平等干扰了市场的自由运行,使得劳动力市场"失灵",由此需要工会。工会的价值及功能只是通过重新确立劳动者及其集体的主体地位来校正劳动力市场"失灵"进而重新确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育政策调整会影响女性生育率和劳动力市场参与率,进而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本研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分析不同子女年龄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对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有一定的阻碍效应,这种阻碍效应会在儿童进入正式学龄阶段后逐渐消失;其中,0—3岁子女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对农村女性的负向影响大于城镇女性。因此,为了进一步促成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我国女性生育支持行动策略,在推动0—3岁儿童照料支持体系建设的同时,更要关注城乡社会托育服务体系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都要求劳动力具备转型所需的创造性、技能性等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同时也是承担产业转型的直接参与者,这部分劳动力的质量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已经明显成为阻碍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在分析产业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效应的基础上,着重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机理进行分析,构建内部劳动力市场效率模型,并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以探究内部劳动力市场优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自7月开始,湖北省开展寻找"最美一线职工"活动,活动规模大,涵盖面广,涉及湖北各行各业,传递了正能量,形成了很好的社会示范效应。通过这一活动充分展示了工作在第一线当代劳动者的风采,有无私奉献者、智慧创造者、诚信守护者、爱岗敬业者、美的传播者……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代表,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谱写着深沉而又动人的时代旋律!通过这一活动营造了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最值得尊敬和歌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的经济大国之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受外贸运行影响较大。多年来,就总体而言,其它条件相同,出口部门、出口企业收益状况优于仅面向国内市场的同行,收入稳定性也相对较佳,因为前者可以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其经济周期不同步"熨平"收入波动。相应地,出口部门、出口企业就业者收入状况也优于仅面向国内市场的同行。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巨大的中美贸易战必然会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转设作为一项重大的组织变革,会对教师的切身利益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认知评价理 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探讨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不确定性规避对教师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并检验感知 转设冲击的中介效应以及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发现:不确定性规避对教师工作不安全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感知转设冲击在不确定性规避和教师工作不安全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力资本负向调节不确定性规避和感 知转设冲击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还负向调节感知转设冲击在不确定性规避和教师工作不安全感之间的中介作 用。为保障转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建议:学校应就转设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教师应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水平, 增强抵御外部环境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组织扁平化和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到来,工作轮换成为频繁现象,为在劳动力市场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关注和促进组织内的职业成长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职场友谊为切入点,探索职场友谊对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同时探究了工作旺盛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职场友谊对员工职业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场友谊对工作旺盛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旺盛感对职业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旺盛感在职场友谊和职业成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运用北京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对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应对举措"专题调研数据(1),通过整合定性和定量要素的混合方法,分析了共享经济平台劳动者就业的特征以及劳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共享经济平台就业呈现出低门槛、高灵活性、去劳动关系化的特点。共享经济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新的工作模式,在帮助劳动者提升收入水平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较为自由地安排工作时间。但同时,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劳动关系秩序产生了巨大挑战。传统劳动法律体系不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劳动者与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关系不明确,平台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优先"的指导思想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意图进行贸易战,借此振兴美国制造业,为底层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贸易战争背后其实是就业战争。对中国来说,由于对美贸易依赖性较大,因而有可能对国内就业产生比较明显的就业冲击。极端情况下,将会使我国就业岗位减少350-580万个。因此,通过谈判协商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佳策略。而进一步扩大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减少对少数国家贸易依赖,以及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将有助于减轻贸易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从高校 的视角来看,人力资本、杜会资本对大学生的求职过程、职业稳定与职业发展以及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大学生和高校可通过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积累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Bosnian refugee women adapted more quickly than their male partners to their host environments in Vienna and New York City because of their self-understanding and their traditional roles and social positions in the former Yugoslavia. Refugee women's integration into host societies has to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ir specific historical experiences. Bosnian women in exile today continue to be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role models that were prevalent in the former Yugoslavia's 20th-century patriarchal society. Family, rather than self-fulfillment through wage labor and emancipation, is the center of life for Bosnian women. In their new environment, Bosnian refugee women are pushed into the labor market and work in low-skill and low-paying jobs.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however, is not increasing their emancipation in part because they maintain their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zena (women) in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While Bosnia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ow-skill labor appeared to be individual families' decisions more in New York City than in Vienna, in the latter almost all Bosnian refugee women in my sample began to work in the black labor market because of restrictive employment policies. In contrast to men, women were relatively nonselective and willing to take any available job. Men, it seems, did not adapt as quickly as women to restrictions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their loss of social status in both host societies. Despite their efforts, middle-class families in New York City and Vienna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downward mobility in their new settings. Women's economic and social downward mobility in (re)settlement, however,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self-understanding of Bosnian women. Their families' future and advancements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rather than the women's own independence and emancipation remained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their b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