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政策与战争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三八线”的划定导致朝鲜半岛分裂为意识形态互相敌对的南北双方是朝鲜战争爆发的远因。在战争过程中,美军仁川登陆的成功。使美国曾一度想帮助李承晚统一朝鲜,中国介入后,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着是将战争扩大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还是局限于朝鲜半岛的政策分歧,最终美国看到了战场上处于对峙的僵局,加之出于以欧洲为战略重点的考虑,还是将战略限制在了朝鲜半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王春燕 《亚非纵横》2012,(6):28-33,39
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自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及刚果民主共和国两次战争的无作为到目前积极帮助乌干达清剿上帝抵抗军(LRA)的行为转变过程,指出美国转变大湖地区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逐步形成及追求全球领导权的需要,大湖地区本身所具备的地缘政治优势和地区民族矛盾及冲突日益复杂使之更容易介入。同时,本文对未来美国在大湖地区的战略前景做出分析,认为美国在推行这一地区民主化政策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引起该地区可能再一次陷入混乱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情报会议”与“国防大学”于1997年夏合作举办了“2010年未来展望研讨会”,与会学者、新闻界人士及政府官员探讨了未来的战略环境及美国之最佳因应策略。莫特·罗莱斯顿在美“国防大学”《战略评论》1997年8月号对该研讨会作了重点概述。摘介如下: 一、会议的结论是:1.美国在2010年对全球局势的影响力与今日相比将日渐趋微。2.美国军力已无法因应逐渐成为主要战争形态的种族冲突与非战争行动。美国介入冲突的意愿将因政治上对于不合乎美国最大利益之战争伤亡的高度敏感而受到限制。3.美国将倾向于单方,而非多边性地参与全球事务。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2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些系列政策文件和举措,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做出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重大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修正“两场战争”理论,避免扩大战线;避免卷入持久的大规模地面作战,强调代价较小、渗透性更强的特种作战;把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倾斜,同时保持对中东的高度关注;制定“联合作战介入”构想,应对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这些调整举措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其中,遏制中国崛起、阻止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拓展战略空间是最为重要的考虑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东反美主义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美国反恐战争的深入 ,中东反美主义情绪日趋上升。2 0 0 3年 1 0月 ,白宫“公共外交”专家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惊呼 ,阿拉伯世界中的“反美敌意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①目前 ,中东地区的反美主义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反抗意识由自发转向自觉。冷战时期 ,由于美国在中东是通过扶植代理人而非直接用兵的方式施加影响 ,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反美情绪主要集中于美国的巴以政策上 ,而且这种反美情绪的规模和程度都相对有限 ,远未成为主流社会思潮。“9·1 1事件”后 ,美国基于反恐战略抛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如发动伊战、排挤阿拉法特、推…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逐渐崩塌,国际政治的阵营化和国际经济的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全球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新军事技术的运用正将人类引向一个“新的战争时代”。美国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借机强化同盟体系,稳内、笼欧、制俄一起推进,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获益者。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大增,俄乌双方均不会轻言求和。俄乌僵持将导致冲突长期化,进而推升核战争的风险。与此同时,谈判控制危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危机向欧洲提出了战略自主重要性的命题,向亚洲国家发出了警惕美国在本地区挑起新的代理人战争的警告。中国发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为当事方走出危机和国际社会构建持久和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美国战略界围绕是否坚持战略模糊政策展开新一轮对台政策辩论。主张调整模糊政策、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保台派”快速兴起,但遭到“弃台派”和“维持现状派”的批判。三大派别都以美国台海利益、维护美国霸权最大化为逻辑起点,但不同的工作经历、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加上中美关系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变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对台政策上的认知差异。这种政策差异本质上体现了美国战略界对于台湾在美国对华政策中是“战略资产”还是“战略包袱”的不同评估。因其内在缺陷,“保台派”的主张不会成为美官方的正式政策,却将在某些方面修正“维持现状派”的主张,进而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朝鲜核危机的症结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朝鲜半岛核危机陷于僵局状态。朝鲜核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再度演变为核危机 ,症结在于朝鲜半岛安全结构转型进程中朝美战略相互冲突。冷战后朝鲜外交战略的核心是缔结朝美“和平协定” ,突破残存的冷战结构 ;而美国的对朝政策取决于其东亚战略的整体设计 ,旨在维持冷战安全结构 ,美日、美韩同盟和美在日韩驻军是其中关键。战略冲突决定朝美之间是零和关系 ,核危机是战略冲突的集中体现。双方力量的非对称性增加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但战争的残酷性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 ,使双方不会轻易放弃达成妥协的微小机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域内外大国、强国陆续介入下,利比亚战争转化为代理人战争,动荡持续至今。利比亚交战双方欲解决"谁能统一全国"问题,域外力量则聚焦"统一后的利比亚受谁影响"问题。从形势发展脉络看,利比亚代理人战争已与西亚北非热点和域内外大国、强国地缘战略角逐深度交织,助推西亚北非格局加速演变。利比亚战争既给本国人民带来苦难,又使恐怖主义扩张蔓延,威胁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欧冲突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美国与法国、德国在最近的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冲突。伊战虽已结束,但这种冲突并未消除。美欧冲突的根源与核心不是相互政治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争夺,而是其战略安全利益的歧异。只要美国坚持和强化基于独超强势地位的单边主义政策,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会止息,且可能进一步上升与发展。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美欧联盟和整个大国关系势必产生深远影响。美欧冲突的深刻启示是:国际政治的根本驱动力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政治战略利益;大国之间的根本矛盾是政治权力之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不会自动转化为军事力量,更不能替代军事力量;美欧的矛盾冲突不会形成全面对抗,但也具有一定的不可调和性质。  相似文献   

11.
美国调整南亚反恐战略:观察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至今已逾7年,南亚地区的反恐局势依然十分严峻。奥巴马2009年1月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后,宣布了一系列针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新政策举措,在地区反恐的框架内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开展积极外交互动,美国针对南亚地区的反恐战略调整初现端倪。新政策包括在决策层面注重阿富汗与巴基嘶坦的整体关联,强调军事和民政努力齐头并进,关切印巴和平进程并试图扩大介入等。这些措施表明奥巴马政府力图摆脱目前的困境,推动反恐战争,但其实际效果、局限性和不确定因素仍值得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12日爆发的黎以冲突已成为伊拉克战争后中东最严重的一场军事危机.美国在此次冲突中明显偏袒以色列,从长远看,这对美国中东战略将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3.
葛红亮 《东南亚》2012,(2):16-21
2009年7月,美国在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以此为标志,美国南海政策出现了冷战后的第二次调整,由介入向深度介入发展。美国这一政策立场的转变固然与其在南海地区的重要商业利益有关,但在根本上由美国对华政策决定,是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延续和体现。从中美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南海问题不仅成为研判中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更折射出长期以来中美双边关系中战略互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将美国在冷战后精心构筑类似金字塔式的霸权体系的努力推向了极致。然而正是这场战争,又给美国在外交和国际战略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国际社会纷纷因此对它提高警觉和拉开距离,这使美国深为紧张。美国不得不对其搞“单极霸权”进行反思和调整。怎样现实和合理地构建一种新型的霸权,而又不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敌视,是摆在美国决策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权力当局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霸权战略调整,其霸权形态由此发生了让人不易察觉的重要变化。新型的美国“代理人霸权”在科…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末,美国保守主义东山再起,在总结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成败和教训后,美国统治集团中产生一种在美苏争夺的广大第三世界地区进行一场低烈度战争的理论。美国以低烈度战争战略理论为指导,选定中美洲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理论的重要试验场,在中美洲进行一场特殊战争。这成为80年代美国对中美洲进行干涉和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主导的旧金山条约生效后,日本的战争责任及战争遗留问题被搁置下来,本来没有进行彻底改造的旧的日本国家机器,在“惯性运转”中不断出台一系列逆潮流而动的法规、政策或举措,使皇国史观重新抬头和复苏,冲击了战争责任意识,甚至出现为战争翻案的逆流。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右翼势力开始呈现泛滥和猖獗之势。  相似文献   

17.
美国网络空间先发制人战略的构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维持网络空间的绝对优势和不受挑战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总体上体现出先发制人的特点。该战略经历几届政府逐渐形成,其构建亦有一定步骤:第一是构建网络空间的敌人,第二是网络空间安全化,第三是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如在安全层面、国际制度、争取盟友等方面的举措。从美国自身角度看,美国实施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的收益与风险参半。从国际层面看,先发制人战略将推动网络空间的军事化,破坏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建设,挑起网络军备竞赛并增加网络空间冲突风险。从中美双边关系看,美国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美网络空间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8.
美国核力量运用政策是美国核战略的核心内容。该政策的目标是时刻保持对苏联的核威慑;一旦威慑失败,要最有效地运用核力量,掌握战争主动权,在对己方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美国核力量运用政策依据一套严密而有序的程序制订,制订程序的逐步细化,推动着核力量运用政策的具体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政府的更迭,该政策一直处于调整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英阿马岛争端对美国西半球战略带来冲击,在大西洋主义与泛美主义影响下,美国在战前及战争期间曾积极斡旋。美国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美阿关系之上,基于"重英轻阿"的战略选择,在斡旋的同时制定了确保英国"速战速决"的大规模援英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升级。战争结束后,美国一方面引导英国的马岛政策尽量温和化,另一方面迅速解除对阿制裁,修复美阿关系。本文利用美国国务院最新解密出版的《美国外交文件集:南大西洋冲突(1981—1984年)》和其他方面档案,以美国对外战略决策为视角,深入考察美国在英阿之间斡旋的努力和美国对英援助,在此基础上反思马岛战争时期美国在大西洋主义和泛美主义二元伙伴关系之间的权衡与调适。虽然马岛战争结束后美阿关系得以回暖,但美国的立场对美洲国家体系的负面影响一直持续到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二元伙伴关系的调适既有教训,也有经验,凸显大国外交的某种困境与局限。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的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可谓是美国反恐的多事之秋。一年来 ,美国以打响反恐第二场战争为契机 ,全方位推动总体战略布局和内、外政策调整。在外交方面 ,打响一场战争、推出一个战略、应对朝核热点、排查大国关系 ;在内政方面 ,选举政治左右政坛、经济强劲复苏、强化国土安全措施进一步蚕食美国传统自由空间。美国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 ,罩在战争与安全的大网下 ,向国家安全、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三大目标迈进。一、外交(一)全方位推进反恐国家战略。继 2 0 0 2年美国确立以“恐怖主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为头号威胁” ,以“先发制人”为主要标志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