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年龄标准划一地确定自然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有何种程度的民事行为能力,无论如何确定年龄界线,皆难免存在过分保护未成年人与交易相对人的合理信赖无法得到保护的双重局限性。为尽可能减少此种局限性,像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在类型化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上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规范模式。我国《民法通则》在规定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时,虽然以拟制成年制缓和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类型的局限性,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类型的局限性则明显认识不足。一些学者由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蕴缺乏深刻理解,对现行无民事行为能力类型作出了严重背离强行法属性的解释。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理念与规定,为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与行为自由,我国未来编纂民法典时,宜考虑完全取消无民事行为能力类型,规定未成年人不管年龄大小原则上享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2.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法学论坛》2005,20(5):94-98
有关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我国采取德国法的三级制,除此种立法例之外,还有日本、法国民法所采用的两级制。三级制的立法存在种种缺陷:不能给予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合理的保护;缺乏对这一群体意思自治的尊重;阻碍了法律行为的生效和交易效率。因此,建议我国民法典采用日本、法国的两级制,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性质、不能预期自己行为后果的由法律拟制的一类自然人,在我国现行法律下,是指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承担规定,对被侵权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本人不公平,并且存在道德风险,应当在今后的立法或法律修改中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4.
民事行为能力,指得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使其行为发生法律上效果的资格。本文试对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价值层次做出反思。保护智虑不周之人是其本源性的价值取向,同时兼顾交易安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是民法总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政策上涉及意思能力欠缺者保护与相对人合理信赖的保护,而意思能力欠缺者保护在制度构造上则存在着不因保护过度而限制行为自由的难题.民法总则草案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在以下三方面值得反思、改进:在规范模式上,应注意采取科学的立法技术以避免立法重复;在修改完善无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上,应考虑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替代该制度的法理依据;在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上,应以具体、明确的立法增强对相对人合理信赖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高琦 《中国公证》2011,(12):26-28
未成年人监护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其内容散见于我国《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王利明教授认为:“监护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置监督保护人的一项制度。”①未成年人因自身身体发育、年龄和精神状况的局限而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以对未成年人照顾、扶助、监督和保护为内涵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核心制度。  相似文献   

7.
何恬 《证据科学》2006,13(4):305-311
我国民事法律对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设有宣告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精神病人的权益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建议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当代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8.
代理制度中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兼谈代理行为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民法两大基本问题--代理及民事行为能力.首先对代理制度加以简介,对代理权、代理行为之本质加以探讨,引出代理制度中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文章重点部分从代理行为成立、生效要件入手,深入研究代理关系中的三方基本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此外,笔者有意采取图示、排列等方法进行理论尝试,希望填补我国这方面的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民事行为能力欠缺宣告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事法律对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设有宣告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精神病人的权益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建议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当代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0.
王宁 《河北法学》2002,20(6):129-131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较为完善的民事主体制度 ,需要对民事行为能力制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拓展民事行为能力基本理论。深入分析日本民法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利与弊 ,扬利抑弊 ,促进我国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科学化、体系化 ,从而引导经济体制改革和司法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生前享有人格权,但自然人死后其人格利益是否需要保护和如何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学界观点不一。目前,我国对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股东提案在西方公司制度发达的国家日益演化为反映相关利益者利益诉求、推动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有效渠道,但该方式发挥此种作用需要两个前提要件:负责任的投资人和合理的股东提案制度。在我国,市场信息不对称、公益性机构投资者匮乏、股东提案制度发展滞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股东提案制度的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发展现状,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培育负责任的投资人和优化股东提案制度,是促进我国公司伦理性决策机制形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冉克平 《法律科学》2010,(4):119-125
与加害人的过失不同,受害人的过失并非违反不得侵害他人权益的义务,而是违反了对自己的保护义务,此种义务在法律上是一种不真正义务。对于受害人的过失的判断,应以受害人尽到与处理自己事务一样的注意义务而非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为标准。为保持现行立法与司法的稳妥,可以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具有过失相抵能力,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具有过失相抵能力。在未成年人遭受他人侵害,其监护人未尽监护职责导致损害的发生或扩大的情况下,若监护人违反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未成年的受害人应该承担监护人的过失,在斟酌损害赔偿数额时,实行过失相抵。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不方便法院原则起源于苏格兰,并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然而,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这一制度或类似的制度和做法,这些类似的制度或做法同样体现了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核心和实质精神: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有利于实现当事人的利益及个案的公正。在中国,立法中过度管辖的存在和互联网立法的缺乏使得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引入存在必要性,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套和司法实践又使得该原则的引入存在着可能性。应当结合有关的法律传统和司法特点,设计出适合中国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继承法》侧重保护继承人的利益,而忽略了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在制度内容上存在着遗产债务范围过于狭窄,接受和放弃继承的期限不明确,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和权利救济的具体制度缺失等明显缺陷。为此,当以《继承法》修订为历史契机,抓紧建立有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进一步明确遗产和遗产债务的范围,完善遗产管理制度,增设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和权利救济的具体制度等,以协调与平衡遗产继承中继承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闫媛媛  刘正 《行政与法》2014,(3):112-115
海外投资对当今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海外投资,使得各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联系日益紧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保护法律体系,这在客观上对我国不断扩大的海外投资活动形成了阻碍,影响了我国海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海外投资,更好地保护我国海外投资者的利益,完善海外投资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F (Mother) v F (Father) concerned a dispute between parents as to whether or not their 15 and 11 year old children should receive the MMR inoculation. Mrs Justice Theis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wishes of both parents and the two ‘intelligent, articulate and thoughtful’ minors and held that inoculation was in their best interests. The troubled history of the MMR vaccine and its importance to public health provided the backdrop. Whilst the court's efforts to establish the views of the minors are to be commended, the decision is problematic in its assessment of the minors' individual medical interests and capacities, and in the significance placed on their views when determining whether inoculation would be in their best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沿用经济法价值目标传统实现理路范式(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无法实现经济法的应然理想,现有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理路与转型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背离与张力,难以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回到“转型中国”语境之下,以我国经济法价值目标即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理路重构的诱因作为问题的逻辑起点,从宏观层面上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法实现利益结构意义上平衡与协调的基础,为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提供方向性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施行,我国全面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可以提高当事人质证的有效性,促进法庭实质审查鉴定意见的准确性.但是,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存在着中立性无法确保、作用范围有限等缺陷.为了正确发挥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功能,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例如明确专家辅助人的首要职责,建立专家辅助人库,强化鉴定中立性原则,确立利益冲突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秦顺华  胡海春  苏喆 《行政与法》2010,(10):120-124
专利权人或独占实施的被许可人不正当行使其权利、不实施其专利、利用其优越地位不正当地限制交易、或采取不公正的交易方法造成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构成专利权滥用。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对专利权滥用行为进行界定,强制性法律规范不健全,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救济措施,对其规制的措施尚不够有力。同时执行机构多元化,执法程序不够完善,导致执法不统一。在专利权滥用法律规制模式上,我国宜采用二元制的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