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  相似文献   

2.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3.
住在城中央     
我读《桃花源记》,就会联想到我的老家。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可能是环境的相似,相似不仅在于田园风光,也在于偏远。我说我是一个乡下人的话,所谓的乡下,那可是乡下中的乡下了。而我最早的城市概念则来自于父亲工作的县城。一个人如果一直生活在乡村,是不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乡下人的,就像一个中国人只有到了国外才会明确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最是读书痴     
杨晔 《中国保安》2012,(7):73-73
青灯壁影,捧书夜读,最是读书痴,谁解其中味。掩卷常思,汗青叠山,最是读书痴,情自书中来。举头望月,让你拥有千里共婵娟的襟怀。登山远眺,让你燃烧一览众山小的宏志。朝霞暮霭,书不离手,最是那书中味道,甘之如饴。夏风冬雪,埋头苦读,最是那书中感觉,身历其境。  相似文献   

5.
天天读报     
现在,信息渠道多了,因特网成了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而我,除了上网、看书刊,依然喜欢读报。只要在办公室,就会抓紧时间一张张地读过来,即使工作再忙也会如此,有时还带回家看。而周六、周日在家,也会到附近的报亭买一、两份报纸安静地读下去。  相似文献   

6.
漫画与幽默     
一个人快要死了,向妻子口述遗嘱:“杂货铺给小明。”“小明?为什么不是东东?他比小明精明。”“好吧。……把汽车给阿华。”“但是乐乐在谈恋爱,他更需要!”“好吧,给乐乐。把乡下那幢房子给阿华。”“你知道阿华不喜欢住在乡下,把它给小明!”“要死的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7.
我不敢肯定,若非遭遇病瘫于床的厄运,是否会喜欢阅读,我敢肯定的是,在卧榻的11年来,一直到现在,我都那样喜欢阅读,沉浸其中。我还敢肯定的是,将来,不管情况如何变化,我必将一如既往地喜欢阅读。我读的东西非常杂。刚开始,是条件造成的。那时,刚瘫倒于床,生活在偏僻的小乡村里,和外界没有任何联系,无处获得书刊读。所以,能够拿到什么便读什么,废旧的报刊,  相似文献   

8.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更不知会闹出什么风流韵事。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陪孩子读书。小家伙儿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家长陪读功夫下的多少。如今又有一种新的陪读,以不才的孤陋寡闻,似乎还不曾见诸以往的记载,无以名之,姑且叫做“陪领导读书”吧。日前接到一位外省朋友的电话,…  相似文献   

9.
灯下夜读     
<正>夜深人静,灯光格外显得温暖,有书相伴,夜斑斓更富情调。竹窗影月夜阑珊,闭户读书忘睡眠,那是阅读的一种境界。把夜晚完整地交给书籍,双眼留恋于书页上的行行文字,任思绪自在地飞扬,夜读让我习惯了夜的安静,对夜的书香有了依赖。上学时,便养成了灯下夜读的习惯,白天要苦于功课,唯独深夜是属于自己的。借着灯光,畅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那时读金庸的  相似文献   

10.
在冬天,我尤其喜欢读唐诗,总感觉这个季节是属于唐诗的,因为读唐诗,可以让人心潮澎湃,周身温暖。当漫天雪花飘落时,才是最有诗意的,唐诗纷飞在冬天里,是那样的富有情调。冬夜静谧如水,掬一杯香茗,任飘洒的音符浸润在冬的夜曲中,温馨而浪漫。  相似文献   

11.
父母的歌谣     
父/母/的/歌/谣(散文)□程宝林有十多年没回乡下过年了。前不久,约齐了众多的弟妹,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孩子,老老少少17人聚了个热热闹闹。拍“全家福”那会儿,3个儿子,两个儿媳,3个女儿,两个女婿,将父母大人簇拥在长凳中央。4个孙辈,正好是两对金童玉女...  相似文献   

12.
虽然现在不喜欢读成功学类的书,但翻读吴甘霖先生著作《方法总比问题多》时,心不由为之触动。此书不但励志,还教人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读高梁斋主——郭大伟的画,他的画有个性,且有情感。  相似文献   

14.
夜读是福     
夜幕降临,人们劳累了一天,少不了娱乐休闲。有人以电视为伴,一出晚会,一部电影,增长了见识;有人以散步为趣,一丝凉风,一幕夜景,放松了心情;有人以麻将为乐,一群牌友,一番斗智,消磨了时光……而我,却独钟情于夜读,一册在手,一杯清茶,充实了人生。说起夜读,这习惯的养成,开始于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乡下的一所中学任教,学校离家甚远。每当夜幕来临,我一个异乡人,孑然一身,独居于用一间库房隔开的宿舍里,灰墙泥地,简陋破旧。窗外秋虫唧唧,远处万家灯火,但热闹是他们的,而我却只有一盏孤灯。为排遣寂寥,偶而也上同事家串串门,到镇上走一走,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独守一盏孤灯,或捧书咀嚼,或奋笔疾书,或闭目沉思。那一桌、一椅、一书、一笔,甚至是映照在墙上的身影……成了我最知心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书是我永恒的老师,从小受家境和社会办学条件的影响,上学按部就班念书不多,但业余读书却不少,有位外国记者曾问我:“你在六所大学兼职,去过20多所高校讲学,自己读了多少书?都读了哪些书?”我无言可答,因为读书时没有像当今的产值一样进行统计,实在记不起读了多少书,读的书很多很杂,要说破书万卷,恐怕也不能算虚报浮夸。童年时在老家王庄乡下,洛阳纸贵,买书很少,见书就借,读完就还,  相似文献   

16.
刘波 《同舟共进》2009,(6):56-59
萧克(1907~2008)博览群书,军旅中手不释卷,决心写一部中国式的《铁流》。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浴血罗霄》终于出版,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胡耀邦读此书后曾诗赠萧克:"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读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相似文献   

17.
炉香袅袅     
中国古人崇尚焚香,而焚香多用香炉。香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是用来焚香薰衣;第二是书房案台必备之器物,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为证;第三是用来供祀神佛。  相似文献   

18.
没见陈总之前,我们就读过他的许多文章,还听过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印象很深,但很抽象,看看东啤、拜访陈总,成为心仪已久的事情。四月,恰巧一个机缘,使我们有了采访陈总的机会,不待预约,我们便在一个春雨潇潇的晚上,叩响了陈总的家门。一、沉重的翅膀初见陈总,感觉到这是一位儒雅而睿智的老人。也许是他身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许是他详和而略带倦意的面容,使我们不由改变了惯用的采访形式,产生一种与之忘年倾谈、相互沟通的欲望,好在我们已熟读陈尔程经营方略,才使我们的采访没有偏离既定主题。“陈总,所说您很喜欢读《沉重的…  相似文献   

19.
编辑感言     
《长白学刊》2005,(1):F002-F002
20年,我伴随着《长白学刊》的成长一路走来,奉献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而她回馈于我的是一个十分适合的发展空间,让我在这里不断地汲取营养,体味人生,奉献才智,收获经历。由此,我充实、我快乐!虽然没有前台的鲜花和掌声,也不会得到绚烂耀眼的光环,但我喜欢她的恬静,喜欢她的淡雅,喜欢她的精细,喜欢她的无私。我会沿着这条平凡的道路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十分喜欢读屈原的诗。他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用工整的魏碑字体抄写了《离骚》和《九歌》,还作了对各节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