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电流斑与有电流斑电击死心肌组织磷脂分布。方法 15只SD大鼠,无电流斑和有电流斑各6只,对照组3只。实验组通过自制电击装置通电致死,对照组采用脱颈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死后0h、12h、24h三个时间段取心肌组织固定和冷冻,对其分别进行制片HE染色和磷脂染色。结果电击死均可见心肌纤维断裂、波浪状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极性化改变,部分心肌间质少量出血。磷脂染色:电击死0h、12h心肌细胞膜磷脂缺失,随时间延长,磷脂缺失程度加重。对照组仅可偶见单个磷脂位于细胞间质或少量心肌细胞膜磷脂缺损。死后24h,电击组、对照组均可见大面积心肌细胞膜磷脂缺失。结论心肌细胞膜磷脂染色可有助于电击死诊断,但死亡时间达到24h左右则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击死者心脏窦房结组织中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 4,HCN4)及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2013年徐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尸体解剖中有明确电流斑的电击死者34例作为电击死组,并设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死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N4和Cx43在心脏窦房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CN4阳性细胞表达于窦房结细胞膜及细胞质中,Cx43阳性细胞表达于窦房结T细胞及心肌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中。电击死组HCN4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x43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击死者窦房结组织中HCN4和Cx43表达的变化,说明电击死可能与心脏电生理的改变及冲动传导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击死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是否能作为电击死法医学鉴定的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电击死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心肌HSP70和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电击大鼠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断裂,线粒体嵴和膜溶解消失,Z线、M线排列紊乱。HSP70和HIF-1α在电击死组呈强阳性表达,与死后电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70和HIF-1α在电击死组表达明显上调,有望作为电击死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首次对5例青壮年碎死综合征和11例非心性死亡对照组进行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的研究。发现青壮年猝死综合征5例中有3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阳性。11例非心性死、对照组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阴性。说明上述3例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心肌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损伤,实属早期心肌梗死。该研究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死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早期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4例尸检心脏标本,进行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用于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研究。其中尸检及组织学证实心肌梗死5例,其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阳性。冠状动脉有硬化或冠状动脉口狭窄的可疑心肌梗死18例,其中15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阳性。非心性死亡对照组11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阴性。实验表明,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为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诊断提供了一个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远离电击部位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电损伤时骨骼肌中肌红蛋白(Mb)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异常分布情况。采用大鼠模型和人体电击死标本,对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组织进行肌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LSAB)检测。结果显示:电流通路上肌细胞呈现深浅不同竹节样改变,免疫组化法见Mb脱失,Fn呈阳性,呈蟒蛇状纹理。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竹节样和蟒蛇纹理改变对无典型电流斑法医学鉴定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心肌组织的损害机制,为支气管哮喘诱发的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心肌HSP70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的心肌HSP70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哮喘时间的延续,心肌HSP70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强(P<0.05),在第8周表达最强。结论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早期心肌有损害,且随时间延续,损害增强。HSP70对支气管哮喘诱发的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陈继梁  刘敏  杨静 《证据科学》2006,13(3):205-20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心肌组织的损害机制,为支气管哮喘诱发的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心肌HSP70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的心肌HSP70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哮喘时间的延续,心肌HSP70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强(P〈0.05),在第8周表达最强。结论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早期心肌有损害,且随时间延续,损害增强。HSP70对支气管哮喘诱发的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心肌及传导组织内3种蛋白的变化与SMDS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肌及传导组织内肌动蛋白、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的染色变化,探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死后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SMDS及冠心病猝死者心肌及传导系统内肌动蛋白、血浆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22例SMDS例猝死者心肌及传导系统内的肌动蛋白缺染17例;血浆白蛋白染色阳性18例;纤维连接蛋白染色阳性15例。并发现在SMDS中,8例有CCS严重病变。结论 心肌及传导系统内血浆蛋白、肌动蛋白改变与SMDS密切相关,部分SMDS病例死前存在早期心肌缺血或梗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击死大鼠皮肤超微结构,检测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表达变化,为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电击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每组又分为死后即刻、死后30 min和死后60 min 3个亚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皮肤改变,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心肌HIF-2α、H-FABP的表达情况。结果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皮肤的肉眼所见及HE染色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大量细胞碎屑,细胞界限不清,表面可见枯焦状龟裂,散在圆形和椭圆形小孔,边缘不规则,散在大量球形异物颗粒。与对照组相比,电击死各亚组HIF-2α表达均增多,且在死后即刻达到高峰,死后电击组仅在死后即刻表达增多,但低于电击死后即刻(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击死和死后电击各亚组H-FABP表达均明显降低,在电击死组的表达均低于相应时间点死后电击组(P0.05)。结论电击可引起心肌HIF-2α表达升高、H-FABP表达降低,对电击死的判定以及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的鉴别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鼠电击死心脑肺及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电击致死大鼠的心、脑、肺、皮肤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寻找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依据。方法 大鼠12只,其中电击致死6只,另6只对照;取心、脑、肺、皮肤,用戊二醛固定、锇酸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所取组织细胞均见明显细胞凋亡样改变,其中红细胞肿胀变形,充填整个毛细血管管腔。结论 心、脑、肺、皮肤组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形态改变对鉴定电流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Wang Y  Liu M  Cheng WB  He GQ  Li F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8,24(4):245-247,251
目的 研究电击死兔骨骼肌与心肌HSP70 mRNA和c-fos mRNA-表达变化。探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方法 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与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前电击兔骨骼肌及心肌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高于死后即刻电击者(P〈0.05)。结论 检测骨骼肌及心肌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变化有助于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肌小节长度变化,为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2只兔随机分为对照I组、对照II组、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每组3只。对照I、II组与死后电击组兔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空气30m l处死。对照I组处死后,于死后即刻取其后肢股四头肌;对照II组死后24h于相同部位取材;电击死组兔通220V交流电,通电致兔死后即刻取材;死后电击组于死后即刻通220V交流电4m in后,在相同部位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肌小节长度变化,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骨骼肌肌小节均缩短,与对照组I相比,前者较后者缩短程度更甚(P=0.000);死后电击组与对照I组相比,仅轻微缩短(P=0.000),对照II组相比,缩短较为明显(P=0.000);对照II组较对照I组的肌小节显著伸长(P=0.000)。结论研究骨骼肌肌小节的长度变化有助于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14.
大鼠急性脑干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和轴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急性脑干损伤早期的病理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脑干损伤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采用自由落体造成大鼠急性脑干损伤模型,HE染色常规观察各部位脑组织的显微形态改变之后,用TUNEL末端标记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用LSAB染色显示神经丝蛋白(NF)。结果实验动物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法医案例;脑干损伤的大鼠脑组织淤血、水肿、环状出血,脑皮质内神经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脑干部位神经轴突排列紊乱、肿胀、断裂。结论上述多种病理变化对急性脑干损伤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死亡方式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和AMP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死亡方式对大鼠心肌组织能量物质变化的影响,为判断不同死亡方式及死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以不同方式(失血、窒息、断颈)处死,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死后0、0.5、1、1.5、2、3、4、6、8、12、18和24h大鼠心肌组织中的ATP、ADP、AMP含量。结果三组不同死亡方式大鼠心肌组织的ATP、ADP、AMP的含量在大部分时间点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每组不同死亡方式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MP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各组中的ADP在死亡一定时间后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死亡方式的大鼠心肌组织中能量物质死后变化可以用作对死亡方式及某种方式不同死亡时间做出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死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死后不同时间心肌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β-actin mRNA)的降解变化。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1℃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βactin mRNA在死后即刻至12d的变化,并对电泳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死后即刻,以及保存2,4,6,8,10,12d的大鼠心肌组织样本中均可检测到β-actin mRNA,而膈肌组织仅在死后即刻和保存2,4,6d的样本中检测到-βactin mRNA;-βactin mRNA的扩增产物在死后12d内呈下降趋势。结论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中的β-actin mRNA,其在死后12d内的降解呈现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7.
Li B  Yan HT  Chen WJ  Wu JJ  Liao SP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6,22(2):101-103
目的探讨大鼠死亡后不同时间腓肠肌电兴奋性的变化,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指标。方法建立大鼠机械性窒息模型,利用电生理检测仪检测死亡后不同时间大鼠腓肠肌对不同强度的电刺激的反应性,记录肌肉组织动作电位出现时间,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大鼠机械性窒息死亡后一定时间内,其腓肠肌对电刺激的兴奋性与死亡时间呈明显线性关系。结论肌肉组织的电兴奋性可以作为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纤维蛋白原(Fg)在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心脏、心肌梗死及其它非梗死性的引起直接或间接心脏损害的情况如心肌炎、窒息、电击死、出血性休克、心挫伤、有机磷中毒等心肌细胞内Fg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内未见Fg阳性反应,而心肌梗死、心肌炎、窒息、电击、休克、心挫伤、有机磷中毒等组均可见Fg阳性反应,且各组Fg阳性反应面积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Fg作为心肌梗死死后诊断指标,易受心肌炎、窒息、电击、休克、心挫伤、有机磷中毒等的影响,对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drowning remains a challenge for forensic science, because of a lack of pathognomonic findings. We analyzed microbiota and surfactant protein in the lungs for a novel diagnosis of drowning. All rats were divided into drowning, postmortem submersion, and control groups. The water, lungs, closed organs (kidney and liver), and cardiac blood in rats were assayed by targeting 16S ribosomal RNA of Miseq sequencing. Lung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surfactant protein A. The closed organs and cardiac blood of drowned group have a lot of aquatic microbes, which have not been detected in postmortem submersion group. Furthermore, intra‐alveolar granular staining of surfactant protein A (SP‐A) was severely observed in the drowned group than the postmortem submersion and control groups.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quatic microbiota in the closed organs an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P‐A could be markers for a diagnosis of drowning.  相似文献   

20.
电击死心房肌中心钠素改变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X  Song Y  Bi Q  Luo B  Hou J 《法医学杂志》1998,14(3):144-14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电击死者心房肌中心钠素(ANP)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电击死组右心房肌中ANP颗粒明显减少,此变化有助于电击死的诊断,并为临床电击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