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它不但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又有强大的行政权力作为后盾,行政机关抽象行为的不当,将更广泛地使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受到侵犯。我国现行对抽象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监督方式:行政机关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自我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抽象行政行为穷行间接监督。由于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而以上的几种对抽象行政并为的监督方式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抽象行政行为的侵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定程序使相对人获得救济。而从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严密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华飞 《人大研究》2005,(3):24-26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的简称, 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政府行政行为可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的行为, 一般不针对特定对象,而是规定在某种情况和条件下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规则及权利义务关系, 有时也称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根据立法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我国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的, …  相似文献   

3.
一些地方行政机关由于层级多、数量大、职能繁杂、涉及相对人范围广,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与法律监督机制存在缺失的情况下,借用抽象行政行为,随意扩张权力,剥夺和损害公众的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从源头上对行政机关,特别是地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加以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又是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手段。严格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确保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和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复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非特定的对象作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行政行为。目前,抽象行政行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违法、越权;严重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冲突;不遵守必要的制定程序规则。为此,有必要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复议,这是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监督、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抽象行政行为自身特点的要求。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是可行的,符合现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七年多的行政复议实践及国外行政复议制度经验为对抽象行政行为复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建议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立法范围、复议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复议管辖等作出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6.
向长安 《人大研究》2001,(10):19-20
最近 ,笔者读了 2 0 0 1年 6月 9日《法制日报》第 7版刊登的周泽同志撰写的《谁来对“抽象行政行为”说“不”》一文。文中反映的情况 ,说明当前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不到位 ,致使一些地方行政机关作出的一些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那么 ,谁来对“抽象行政行为”说“不”呢 ?笔者认为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善于对“抽象行政行为”说“不”字 ,切实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一、行政机关作出的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应当引起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7.
邹旭怡  杨婧 《传承》2008,(14):120-121
在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中,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处于更为薄弱的地位,《监督法》的颁布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应当同等重视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作用,促使抽象行政行为更好的发挥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中,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处于更为薄弱的地位,<监督法>的颁布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应当同等重视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作用,促使抽象行政行为更好的发挥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即是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所进行的监督。从具体案例入手。介绍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内涵,探讨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有利于制度构建相关建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发挥社会管理作用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广大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有力屏障。但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却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不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借鉴国外对抽象行政行为诉讼制度的有关规定,尽快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可诉范围内。这既具有必要性,又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田七 《人民政坛》2010,(11):14-15
<正>我们俗称的"红头文件",国外也有,指的是行政机关的外部和内部抽象行政行为。由于抽象行政行为在国家行政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保证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公正,使其既能发挥积极作用,又不至于损害  相似文献   

12.
何流 《求索》2010,(2):65-66,143
本文探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行政行为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不合理具体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以及行政行为的程序违法及其责任追究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从而寻求解决机制,规范行政行为相关问题,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瑕疵行政行为的补正主要针对有轻微瑕疵的行政违法情况,用修补的方法将瑕疵补充完整,而不采用撤销、宣告无效等形式,符合实质法治的要求。补正的适用条件为,不影响意思表示本身的合法性、公正性的行政瑕疵。补正的主体为,做出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使监督权的行政机关。补正的时间为,在法院开庭审理行政案件之前。补正的效力溯及既往,延及至原行政行为作出之时。  相似文献   

14.
曾祥顺 《新东方》2007,(4):43-47
一、引言抽象行政行为可以分为抽象行政作为行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行为,而广义的抽象行政不作为也有合法和违法之分。由于合法的抽象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理论研究意义相对有限,所以本文中的抽象行政不作为仅指狭义上的,即违法的抽象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益诉讼的呼声 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改,在实现诸多制度突破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悬念,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社会期望值颇高的行政公益诉讼,并未现身于修法草案中。在现实中,一些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不作为,虽未直接针对特定主体,但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按照现行行诉法却无法起诉,这在食品卫生、生态环境、产品质量、医疗损害、  相似文献   

16.
王建丽 《协商论坛》2006,(11):57-5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至今已经整整16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完善,某些方面已显得滞后而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问题和缺陷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凸显,暴露出了行政程序法体系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一、按现行法律规定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诉讼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抽象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并参照国务…  相似文献   

17.
赵晓洲 《长白学刊》2006,(5):112-112
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制订的具有普遍约束力、能够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  相似文献   

18.
胡玲莉 《长江论坛》2007,(6):77-79,86
行政机关享有撤销自身作出的行政行为的权力,其积极意义在于能纠正错误的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但如果撤销制度设置不合理,就会侵犯受益人的信赖利益,对政府的诚信度和法律秩序的安定性造成破坏。因此,必须对行政机关的这种撤销权力进行有效控制:行政机关对有瑕疵的行政行为原则上可以撤销。至于是否实际撤销,行政机关应在对原行政行为的性质、种类、相对人和公共利益考虑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并遵循若干规则作出合法正当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的危害性较之具体行政行为更为严重。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救济机制在我国目前还不完善。鉴于我国当前对抽象行政行为监控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对引发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阐释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意义,考察各国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规定,分析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