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黎东生  安含月 《法制与社会》2013,(25):294-295,298
一系列虐童事件的曝光说明我国社会上还存在诸多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国家未来的希望,如何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虐童救济出发,对比国外情况,对我国现阶段虐童救济体系的缺陷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建 《政府法制》2012,(7):54-54
生活中,面对丈夫的老拳,不少妻子选择忍受,因为家丑不可外扬。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的概念里基本等同于“打老婆”。随着家暴、虐童事件屡屡曝光,反家暴一再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虐童问题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如何对虐童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罚和治理,是亟需探讨的问题。本人为,虐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应当将其纳入刑法规制范畴之内。但是,在现有的刑法体系之下,对于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仅仅需要扩大"虐待罪"的主体适用范围即可,并不需要单独设立"虐童罪"。  相似文献   

4.
陈宵 《政府法制》2012,(34):31-31
浙江温岭的数百张虐童照片,让一纸《中华人民共和围未成年人保护法》变得仿佛纸一般苍白。比如这一虐童行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若非照片被意外传到网上,至今不会被关注,遑论被追究。再比如法定有责的政府机构、单位以及个人,在这么长时间内居然没能及时发现并主动介入,也多有匪夷所思之处。至于事件曝光后,追究虐童者的责任。共七章72条的法律居然找不到一条可直接引以定罪的条文,更难免让人欷献。  相似文献   

5.
崔海英 《政法学刊》2013,30(3):99-105
虐童是全球的普遍现象,美国儿童也深受其害.美国的虐童现状堪忧,原因错综复杂.虐童不仅会造成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这种伤害要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一生.针对此,美国形成了应对虐童的综合性防控体系,有着严格的法律保障、系统的组织保障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形成了主动先发的前瞻性预防模式,把虐童预防的重点放在了整个社会的综合预防.实践证明,美国的这种综合性防控虐童对策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各种虐童行为严重侵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然而我国刑事法律在虐童问题上的空白,使得一些涉及虐童事件的嫌疑人很难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以致于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文章拟通过对虐待罪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虐待罪的立法建议,以有效打击虐待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而维护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2012年,浙江温岭教师彦某虐童案引发了罪与非罪的探讨,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虐待儿童行为如何处罚的讨论。本文拟从《刑法》的角度分析探讨虐童行为的定性以及《刑法》规制。现行《刑法》对教师虐童行为处置的困境目前,我国法律对教师虐童行为的规制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法典中,但相关规定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校园虐童事件频发并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将事件原因归结为个体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素质低或监管不力等,缺乏从组织情境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通过借鉴组织研究中权力-服从实验和标签情境实验的研究成果,发现权威-服从因素和标签情境因素对校园虐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虐童事件的三阶段组织行为模型。最后结合案例分析,从降低权威-服从因素影响、弱化标签情境和加强社会监管三个方面,给出了针对虐童事件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来,频发的虐童案件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现行的防止虐待儿童法律救助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虐童行为无法被及时制止,带来了一些严重后果.本文指出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结合我国现状,可以通过明确虐童行为的外延,完善现行举报制度,建立专门的虐待儿童处理和救助部门,完善防止虐待儿童法律救助制度,保障儿童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案例启示:浙江温岭虐童案中幼儿教师虐童的行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或虐待罪。由于现行刑法没有规定相关的虐童犯罪行为,使得虐童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要解决这一问题,较为可行的办法不是在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而是应对虐待罪的立法予以完善,并将此类行为纳入虐待罪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1.
人物     
《中国律师》2012,(12):97
皮艺军:虐童入刑势在必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在谈到近期频发的虐童事件时表示,虐童入刑势在必行。他认为,儿童是没有社会化的群体,依赖性非常强,一旦受害,  相似文献   

12.
从2013年南京饿死女童案到2015年徐州生父性侵案再到近来舆论聚焦的南京虐童案,儿童家庭暴力现象令人忧心.然而,被媒体曝光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还有不计其数的儿童仍在家庭暴力的深渊中挣扎.基于此,对儿童家庭暴力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虐童”事件频发.强化对“虐童”的刑法规制势在必行.从必要性上看,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规制“虐童”行为存在突出困境.一方面,非刑事性儿童立法呈现出“静态化”的缺弱;另一方面,刑事立法保护儿童功能缺失.着眼于我国当前国情,全面移植发达国家或地区制度经验,构建防治儿童虐待综合管理体系尚不具有现实可能性.恰当运用刑法的威慑力,既可以更好地“对接”我国相关儿童立法中涉及的刑事责任,又足以“补强”我国社会转型期儿童保护立法整体上的缺弱.从可行性上看,一方面,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通过刑法规制“虐童”行为之立法先例,另一方面,国内积极有利的因素包括:关注未成年保护的良好法制氛围;我国现行刑法中针对“虐童”行为潜力较大的储备资源.在当前,刑法规制“虐童”行为客观上存在两种思路:设立“虐待儿童罪”或修正虐待罪.两种思路各有千秋,当务之急是尽快将虐待儿童的行为更有效地纳入到刑法的调整中来.  相似文献   

14.
黄磊 《检察风云》2024,(2):48-49
<正>虽然韩国对虐童惩戒力度不断加大,但近年来的虐童事件却有增无减。2023年10月22日,韩国法务部表示,将从本月23日开始对《虐待儿童犯罪处罚等相关特例法》修订案进行立法预告。通过本次修订,将进一步加大对虐童犯罪相关惩处力度,加害者未来将难以适用缓刑,这也是韩国法律体系中加强“保护儿童权”基调的又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付加迹 《法制与社会》2013,(14):80-81,97
近期,幼儿园频频爆出"虐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与反思。尤其是"温岭教师虐童"事件。对于这一事件,作者欲从四个方面对此事件进行梳理,首先,经过了一系列的可确认的事实后,经过认真梳理,将真实的事件呈现在大家面前;其次,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法学家以及社会学者展开了不同视角的探讨,在此,为避免分析的片面性,从而多视角来待看此事件;再次,由于事件的影响大,单纯的考虑和找出解决事件的办法显得不足,由此引发我对更多与儿童相近的弱势群体的思考,我们不仅仅该保护儿童,应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最后,我将运用一些能较真实报道温岭虐童案的资料,加上自己的分析,并结合本案的事实部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上海携程公司亲子园虐童案尚未平息,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老师涉嫌针扎幼童、喂服孩子白色药片的行为再次引发关注.近年来,虐童案频发折射出学前教育的两个短板:一是幼师素质参差不齐,二是违法越界成本偏低.保护儿童是一个世界性议题,虐童行为并不因国别而异.日本幼师也存在虐待儿童的行为,其相关罪行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发生的教师虐童事件,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目光。人们很诧异,为什么贵为教师的彦某,竟会残忍到对年幼的孩子下狠手。其实,虐童事件自古有之,例如慈禧对光绪。光绪自小被慈禧抱进宫成为皇帝,  相似文献   

18.
校内合理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多或少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合理的惩戒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所以家长社会赋予老师相应的惩戒权。但这种"合理"的界限教师往往拿捏不准,使其变为体罚,致使儿童身心受伤。以"虐童案"为例,本文提出四点对校内合理惩戒完善的建议。分别是:(1)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关校内合理惩戒的法律规范;(2)增加虐童罪或者扩大虐待罪的主体;(3)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报和监督制度;(4)采用替代处罚  相似文献   

19.
2015年4月3日22点30分,9岁男童小虎伤痕累累的图片被人放到网上后,这起涉及收养、虐童、高知养父母的案件引爆了舆论. 4月19日下午3点,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南京检察”发布消息称:“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对涉嫌故意伤害罪的南京虐童案犯罪嫌疑人李琴(化名)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消息一出,疑惑、反对、点赞声铺天盖地般涌向各方当事人和司法机构.  相似文献   

20.
虐童行为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罪名定罪处罚。但这些罪名并不具有保护儿童的针对性,在司法实践中也可能出现关于定罪量刑是否适当的争论,导致对儿童利益刑法保护的混乱。鉴于虐童行为的本质更倾向于虐待罪,立法可以通过扩大虐待罪的主体范围,并适当提高虐待罪的法定刑,来实现对儿童更为有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