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2014,(2):28-31
一、发展简况 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简称“中心”)的前身是1990年山东大学成立的“人权研究室”。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人权研究机构之一。1994年,山东大学决定将人权研究室升格为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并由徐显明教授担任第一届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
任丹红 《人权》2010,(1):59-59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人权理论研究,中国人权研究会一行10人于2009年12月6日至8日对山东大学及其所属人权研究机构和山东省社科院进行了调研。调研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带队,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副秘书长陈振功等参加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听取了山东大学及山东社科院有关领导和负责人对本机构研究情况的介绍,了解了山东省人权研究的队伍状况、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和机构建制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0,(Z1):123-124
专家档案于沛霖辽宁师范大学原经济法政学院院长、政法学院院长、法学院院长现任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委员辽宁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于沛霖教授长期从事法理学和宪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法治理论、宪政与人权以及行政法治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4.
张辉 《求索》2008,(5):129-130
实现中国法理学的转型与重构,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治国方略转型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中国法理学的转型与重构,必须重新认识法和法律、法学的研究对象、法的本质、人权、权利与权力、法社会化与法治社会等法学基本范畴和法理学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5.
柳华文 《人权》2012,(2):15-18
2011年10月15日,在山东大学庆祝110周年校庆之际,山东大学法学院软法与人权研究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暨人权与软法研究研讨会。亲临现场揭牌的是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罗豪才。他是国内软法研究的发起人和倡导者。该中心的成立也是国内法学界关注和重视软法研究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
《甘肃理论学刊》2014,(5):F0002-F0002
陈金钊 1963年生,山东莘县人,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二级教授、科学研究院院长、法律方法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在山东大学和河南大学任教。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等、Cssci集刊《法律方法》主编。  相似文献   

7.
法理学的另一种分法是将其分成特别法理学和一般法理学。特别法理学关注的是某一法律制度的基本假设,而一般法理学涵盖范围则更宽。按照奥斯丁(Austin,1790-1859)的看法,一般法理学研究成熟法律制度所共通的“原则、观念和区别”。本书所确定的研究范围是英国法中先例的运作。  相似文献   

8.
左秋明 《前沿》2010,(19):56-59
2007年度《法学家》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法理学论文,涉及到许多前沿问题: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社会,公私权力(利)的关系,人权和言论自由,三大传统法学流派研究,法治基本问题的法律监督。本文对其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简短述评,其目的是使法理学研究者能对近年来的法理学前沿问题有所把握,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福忠 《人权》2006,(2):55-57
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山东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于2005年10月22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人权的宪法保障”,就“人权与公民权”、“人权的立法保障”“、人权的司法保障”以及“‘人权’入宪与依宪执政”、“人权公约的实施机制”等问题展开讨论。现将本次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人权与公民权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人权保障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是宪政的宗旨和目的。有学者指出…  相似文献   

10.
胡欣诣 《求索》2013,(1):192-194
如何理解和界定"法理学"一直是法学理论中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从语源学和学科史的角度考察"法理学"的语义变迁,从对各家观点的分殊与归纳中提取"法理学"的语义内涵,从与"法学"、"部门法学"的概念差别中反向锚定"法理学"的语义位置,将有助于从多个侧面凸显"法理学"之为一门以抽象的、共性的、一般的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本学术特点。我们的研究还试图对与"法理学是什么"有关的诸问题作出理论阐释,并由此对"定义偏好"的学术研究方法提出批评,以进一步强调应秉持从历史的和逻辑的形成过程来理解法学概念的学术态度及其学术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英]鲁伯特·克罗斯、J.w.哈里斯 著,苗文龙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法理学的另一种分法是将其分成特别法理学和一般法理学。特别法理学关注的是某一法律制度的基本假设,而一般法理学涵盖范围则更宽。按照奥斯丁(Austin,1790。1859)的看法,一般法理学研究成熟法律制度所共通的“原则、观念和区别”。本书所确定的研究范围是英国法中先例的运作。  相似文献   

12.
常健 《人权》2011,(1):7-8
在人权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着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的两个角度:一是对人权的价值内涵的研究,一是对人权实现方式的研究。这两个角度的区别虽然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研究中却往往出现混淆。目前研究中的一些困惑,就是由这种混淆所产生。因此,有必要根据这一区分对现有的人权理论问题进行一番梳理,从而使人权理论研究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人民为本"是以董必武为代表的中国先进代表对人权发展道路进行探索的立足点与落脚点。董必武法律思想对法理学的启示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权力制约的治理之道和民主参与的发展方向;其思想的现实运用主要体现为在法的创制上要适应社会转型、在法的实施上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和法治建设的民生本位。  相似文献   

14.
对劳动教养制度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当前,在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处于急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如果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劳动教养制度加以审视,就会清晰地发现它缺乏应有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因而总体上是违反法治和侵犯人权的。因此,改革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4,(2):24-27
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简称“中心”)是以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人权研究所为基础,吸纳吉林大学法学院宪法学、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法学  相似文献   

16.
<正> 邓小平的法理学思想,是当前法理学研究热点之一。集中在对邓小平法理思想的体系进行深入探讨。有的学者提出,邓小平法理思想包括“五论”,即:(一)法本质论,包括对法本质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国两制理论和改革理论.(二)法价值论,即由秩序、效率、公平和人权构成的法的价值体系。(三)法制度论,即论证法制度的重要性、理性和标准性。(四)民主论,即关于制度民主和法治民主的论述。(五)法治论,包括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法学界存在着法理学、法哲学的混用,这严重阻滞了我国法理学的发展,区分二者是必要的。本文从法理学、法哲学的概念渊源入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当前中国法理学之现状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韩旭  高鲁嘉 《人权》2013,(6):46-50
2013年10月15日至16日,由山东大学法学院与荷兰人权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艾滋病患者权利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召开。来自荷兰、美国、南非等国家,以及我国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
法理学     
本书作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法理学应以“一般法”为研究对象。所谓“一般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即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朱穆之 《人权》2005,(2):2-2
“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是当前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宪法和人权法制保障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应该是人权研究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宪法,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更鲜明地表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实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遵守执行。中国人民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是全体人民的人权,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人权。特别是尊重和保障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