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水乔 《思想战线》2007,(4):133-134
(一)近代云南彝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不平衡性是人类社会经济中最基本的特征。近代彝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其不平衡性。这不但包括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包括同一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首先,近代云南不同的彝族地区,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有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解放前,我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即使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与支系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一般而言,汉族已进入发达的封建社会,近代以来又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大多数少数民族则处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有着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总的说来,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三千多万,保存着封建地主经济,其中某些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因素。这些少数民族大  相似文献   

3.
别让社会结构成为现代化的“瓶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经济方面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很不协调,这是产生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相对滞后,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必须使社会组织的发展由不平衡走向相对平衡,其基本路径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逐步实现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平衡发展;逐步增强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使其与政治功能平衡发展;积极发展农村的自治组织和社团组织,使城乡的社会组织平衡发展;进一步增强群团组织的代表性,使其功能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价值定位不应总是从社会共性中去寻求,文化的价值也在于不同文化现象的独特性,通过比较独特性而体现个性文化的社会价值。落后的、劣势的文化存在都具有价值。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突现了这种文化的价值。社会进步需要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需要不同程度文化的补充。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各文化间的“和合”,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对社会主体在社会发展遇到曲折时把握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今日民族》2011,(9):9-28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贯穿于中国现代化全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执行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发展战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了巨大的活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不平衡发展战略又导致了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差距更加拉大。然而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发展差距的过分拉大到一定的程度,将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甚至在某些时候会引起、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此,要使我国现代化进程得以顺利进行,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处理好平衡发展与非平衡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根据…  相似文献   

8.
宋月红 《中国妇运》2012,(2):20-21,11
妇女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中不断被认识和解决。但是,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民族等国情方面的差异,以及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平衡,各国对待和处理这一问题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城郊型经济是在城郊结合部形成的,在经济上依托城市,以非农产业为主导的具有综合产业结构的区域性经济。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凡靠近城市、城镇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农民生活水平就较高。如果说呼和浩特、包头、通辽等大中城市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源,那么城市郊区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亚辐射源,101个旗县(区)所在地都是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源。这种辐射、延伸作用十分明显,发挥着多种功能,具有带动功能、辐射功能、传…  相似文献   

10.
梁杰 《岭南学刊》2007,(4):87-89
区域差距与外经贸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实现广东外经贸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必须首先正视外经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外经贸发展的策略选择,应该是寻求科学解决外经贸总体发展问题、外经贸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最优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1.
冯静蕾  盖志毅 《前沿》2012,(7):75-77
资本及其实际形态的变化过程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人际资本、政治资本五种资本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牧区各利益群体之间资本的平衡发展是牧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对内蒙古牧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人际资本、政治资本不平衡性进行了剖析,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牧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今日民族》2002,(11):20-2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云南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云南所特有的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的省情,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分不平衡状态:从教育的角度讲,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与全国的发展不平衡。2000年,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3年,只相当于全国1990年的水平、整整落后了10年。二是省内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近几年来稳定在全国第18位,但教育事业主要指标大多排在全国第20位之后。三是省内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边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边远农村教育不发达,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仍在拉大。五是各民族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个别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4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则是相对的。纵观人类历史,精神文明的发展同其他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也是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从而对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给以正确的指导,就应当研究这一特定阶段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事实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人的素质,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体部分,其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政策研究工作在云南省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良的传统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且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建国前,云南各少数民族处于原始社会本期、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经济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各民族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各民族之间乃至~个民族内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种特殊性造成了云南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也形成了云南民族政策研究的特…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民生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个人劳动能力不同以及社会体制本身不健全造成的。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体制变革之中,新旧体制交替使一些社会矛盾突出,此时,更需要注重民生建设,稳定社会。这是社会发展中不能回避,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福建省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程度上言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规律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我国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唐代以前 ,中国西北部地区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自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移向东南地区 ,同时 ,政治和文化中心也随之东移 ,明清以来 ,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总体差距拉大。新中国成立后 ,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构成了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之一。因此 ,如何合理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正确地处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做到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以推动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期,空间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被激活以后,不平衡空间发展成为分析当代世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其中哈维(D.Harvey--1935)的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既有理论分析研究又有现实社会批判,既总结了以往研究又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框架,特别是建立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四个核心要素: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剥夺性积累、资本积累时空中的特点和在不同地理空间规模上的政治、社会和阶级斗争,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我们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社会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这样来认识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发展的经验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原则,治理成本才会较低,人民在治理中的参与感就易于调动,矛盾也就容易化解。这一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化解社会风险,要在经济建设的源头形成矛盾化解机制,端口前移才能顺利引领社会稳定前行,经济与社会的密切融合才能消除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带来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