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0年至2002年,笔者作为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研”项目负责人之一,在云南省德昂族社区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田野调查,其中关于德昂族婚恋习俗的变迁,比较富有情趣,有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德昂族的传统婚恋习俗,说起来极富浪漫色彩。德昂族未婚青年恋爱自由,过去,小姑娘和小伙子在15、16岁以后就可以加入青年组织,集体或单独地进行“串姑娘”活动。“串姑娘”就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串门,在谈话或对歌过程中建立恋爱关系。集体串姑娘是男女青年的集体交友活动,通常在节日或婚礼时举行,一般是在青年头头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2.
繁衍生息于哀牢山中段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豪尼、白宏、阿木、卡多、碧约、西莫洛、切弟、腊米、卡别等各支系的哈尼族,在恋爱、订亲、讨亲嫁娶方面虽然有些共同的习俗,但支系不同,也还有一些不同的婚俗趣闻轶事,诸如: “龙”与“凤”对歌 “龙”与“凤”对歌,即男女未婚青年对歌,是白宏人的一种婚恋形式。在米索扎(十月年)或其它节日傍晚,村里的年轻人相约到一特定场所,分性别列为两排,中间隔一至二丈,相对站立或席地而坐,各找对象分别对歌。歌词多为传统与即兴创作相结合的“龙求凤”、“鱼戏水”等等,都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对对方的…  相似文献   

3.
云南的水族80%聚居在富源,富源的古敢又是全省唯一的水族乡,古敢水族的婚恋三步曲别有情趣。走寨对歌———寻爱富源古敢的水族青年男女,恋爱充满着浪漫的田野风情,每逢节日、祭祀性活动时,他们走村串寨相互邀约,到林间小溪边,青青山头上纵情歌唱尽情地谈情说爱,选择恋爱对象多定位在“找一个爱我的人”或“我爱的人”。所以双方更多的是凭直觉并更多地借助于生理标准(外貌、身材、气质等),当有情人之间迸发激情时,爱情便进行到了相互了解的阶段。水族青年男女通过“摆白”增进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摆白”是男女双方在交谈…  相似文献   

4.
李宏 《今日民族》2010,(3):21-24
“串姑娘”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在这里写成。当地傣族青年男女社交恋爱的方式傣语称“猎少”,意为“串姑娘”。  相似文献   

5.
布努瑶的婚姻一般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即可结婚。从恋爱、结婚到生孩子,要经过4个阶段:即“忘商”、“捉伟”、“仲统”、“扎篮”。“忘商”瑶语意即说亲,“捉伟”意即聚亲,“仲统”意即送女,“扎篮”意即迎孙,这4个阶段是布  相似文献   

6.
谈婚论嫁     
《小康》2016,(1)
正如果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评价,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时在择偶时又有一个"综合评价体系",那么,婚嫁恐怕就没有那么难了,起码能减轻些难度谈婚论嫁,一般来说是年轻人的事。青年男女,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于是人们便说:该谈婚论嫁了。男女青年,经过恋爱,结合的意向已定,于是众人便云: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没想到,"谈婚论嫁"如今也成了老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8.
聚居在怒江的傈僳族,他们的婚姻习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歌为媒,松为柬,舞为婚”。歌为媒在怒江傈僳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好嗓子,休想找到一个好媳妇。”傈僳族青年男女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如果有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爱慕之情,那么这一方就会设法寻找机会,与另一方对歌。有时一对青年男女或是在山间小路上相遇,或是在桥上相逢,或者隔河在田间劳动,深山密林中砍柴,有一方就会背过身子,手扶耳朵丢婚过一支歌去;另一方对忽然飘来的歌声稍加思索就回敬于对方。在对歌中,只要没有长辈在场,双方可以互相询问各人私事,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9.
当前,“90后”青年因感情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越来越多,这其实折射出的是“90后”青年爱情观嬗变问题。由于成长于特定的历史时代,“90后”青年的爱情观己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恋爱动机多元、恋爱方式大胆、恋爱过程简单、恋爱态度前卫等。这种恋爱观的形成是社会文化宽容、价值多元与网络传媒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爱情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引导“90后”青年树立科学的爱情观,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担责任,净化网络传媒环境,强化爱情观教育,加强沟通与疏导,打造积极健康的婚恋文化,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0.
三接新娘     
生活在云南省江城县的彝族有独特的婚恋习俗,男女青年通过对情歌的方式进行自由恋爱,当男方确定了自己的意中人之后,立即告诉父母。如果父母同意,便请媒人到姑娘家提亲,得到同意,就先拿数量不限的酒肉,到女方家里吃“塌口酒”,然后请“白母”巫师把两支分别代表男方和女方的香同时点燃,进行“合香婚”。如果两支香同时燃尽,表示婚姻已经合上,象征着男女能白头到老;如果两支香前后燃尽,则表示不能成婚。  相似文献   

11.
张得寿 《创造》2002,(2):33-34
壮族是歌的民族,在他们的生活里,苦要唱歌,乐要唱歌,歌声表达感情,表达思绪、表达对祖先的崇敬、表达对人生的理解、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恋爱更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所以历史上,壮族形成了以歌为媒、对歌择偶的传统。如果说爱情的美好是因为其本质上属于审美的话,那么以歌为媒、对歌择偶无疑是将恋爱诗化了。这一传统的源头可能要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候壮族先民的婚姻形态进入对偶婚和族外婚阶段,几个不同族群或部落集团的男女青年以大型集体歌舞的形式进行交友结识和恋爱婚配。以后这种以歌为媒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无字的情书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以歌传情、以歌定终身的习俗,然而,世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傈僳等民族,虽为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山歌他们唱,恋爱他们谈,但是他们最终不是以歌定情,而是用独特的“绿叶传情”等求爱方式来表达男女婚恋情爱。这种传递爱情的“绿叶信件”,被世人称为“无字的情书”。景颇族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识相恋后,开始用绿叶包实物来传达感情信息。这种用芭蕉叶或宽大绿叶包裹实物以传递信息的特殊“信件”,成为民间地道的“实物信”。景颇话称为“送木卓种会”,即恋爱信之意。这种无字的绿叶“情…  相似文献   

13.
<正> 以王均瑶命名的均瑶集团,因为“灵魂人物”的英年早逝,给均瑶集团的高层包括任职过的上海市浙江商会等各界都带来了巨大的悲痛。追悼会后的第二天,记者拨通商会秘书长陈康汉的手机,他在电话中说:“这些天实在太累了。想回温州老家好好修整几天……”接近中午,均瑶集团党委书记陈理仍然没在办公室。对于记者提出的“后均瑶时代”话题的探讨,陈理在手机中说:“过几天我们会安排记者见面会,向媒体阐述‘后均瑶’的发展。”11月18日下午,均瑶集团在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召开“媒体见面会”,均瑶集  相似文献   

14.
土家人民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特别是唱山歌最为出名,素有“歌的海洋”之誉。在土家山歌中,情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健康的爱情观。歌中有他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有他们选择爱人的条件和标准,有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方法,有他们对忠一不二纯真爱情的赞美。土家族情歌自始至终展现着土家男女青年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的爱情观。一、自由观恋爱应该是自由的,不受别人左右,由恋爱者双方自由决定。土家男女青年正是为了保持这种爱情的价值,才在木叶和山歌声中选择伴侣。这种爱…  相似文献   

15.
壮歌与歌圩     
农敏 《当代广西》2008,(14):56-56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许多壮族人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  相似文献   

16.
上一期,我们已经介绍了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分支——瑶医学及其继承人之一覃迅云的故事。现在,我们将从瑶医的历史着手,向读者展示丰富灿烂的瑶医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朴自然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距桂林200公里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集中生活着瑶族的五大分支(茶山瑶、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五上金秀,并感叹说:“中国研究瑶族的中心在金秀。”因而,金秀又有“第一瑶乡”的美称。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农历十月,当满山的枫叶红透的时候,田里的庄稼收完了,油茶上榨了,各种各样的菜都腌进坛里了。这时,丰收给侗家人带来的喜悦难以形容,更令人难忘的是侗家人的“十月头卯迎新娘”,当地侗族又把这天称为“嫁女节”。这种近似“集体婚礼”的习俗广泛流行于贵州剑河侗族地区一带。每年的农历十月,在贵州剑河小广侗族地区,有一件事使人们感到莫大的兴趣。那里的侗族青年男女,凡是到了结婚年龄,又选好配偶定了婚约的,都把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定为结婚吉日。这种婚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已无可考。但在民间则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古时候,小广地区的侗…  相似文献   

18.
未婚同居现象在中国日趋增多,但对于年轻人如何从约会发展到同居、性别是否以及怎样影响同居的动机与意义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94名正在同居和近期经历同居的"90后"乡-城流动青年的深入访谈,从性别视角探讨了影响年轻人从恋爱交往向同居转变的因素。研究发现,流动青年受访者的同居,无论男女大部分发生在有结婚意图甚至是订婚之后,但在同居决定如何受结婚目标推动上出现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更多地因道德规范压力,男性更多地出于经济和时间成本。同时,一些流动青年的同居决策也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如为了相处或居住上的便利以及意外怀孕的发生,往往会推动男女加快向同居的转变;经济层面的考虑对同居决定的影响则因性别而异,女性更有可能出于经济需要而加快同居,而男性更多地因经济紧张而推迟同居。总之,传统性别文化规范和农村婚姻市场变动延伸到同居,并影响流动青年男女的同居决策。  相似文献   

19.
李红  岑东莲 《前进论坛》2013,(12):40-41
“把学习作为一个成长和享受的过程。”周长山常常这样说。从青年学子到大学教授,从冀东平原到独秀峰下,一路走来,他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也收获着学习带来的甜美果实。  相似文献   

20.
学生恋爱族业已成为大学校园一道新的“风景线”,而其“两人世界”更成为“风景线”上的一个个“景点”。随着校园外在环境、内在氛围和学生心理的变化,大学生恋爱不管从方式、内容,还是从心理反映的广度与深度,都发生了急剧的嬗变,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普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追根溯源,似乎可以说,自从有了大学生,就有校园大学生恋爱现象。今天,大学生恋爱现象已不再是零星地散现着,其大众化、普遍化程度有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出当今大学生恋爱的明显特征。据西南政法大学的一次调查,在“女生中,尤其是毕业班,女生中,未谈恋爱的几乎所剩无几”,“各年级平均恋爱人数竟占了34%”。在女生中较多的外语学院和师范院校,“男女生恋爱人数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