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地方立法作为中央立法的补充,在我国立法体制中属于较低层次,存在着工作条件差、人员少、经费紧张、局限性大等先天不足,或者说劣势.这是人所共知的。而对于地方立法的优势,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也少有专文论及。笔者以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地方立法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果只看到劣势.而不注意发现和挖掘地方立法的优势.就难以在地方立法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也就难以推进地方立法的改革.并在地方立法中有所作为,地方立法究竟有哪些优势呢?以笔者之管见,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 地方立法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地方立法内在质量标准的建立 地方立法的内在标准,即地方性法规的质量标准,是衡量和评价地方性法规质量优劣程度的基本准则。笔者认为,建立地方性法规的质量标准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立法保护是旅游资源保护的关键。分析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价值,并针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立法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缺陷,提出了立法保护完善和创新构想:一是依法清理和修订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二是设计一个科学、完善的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框架。三是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旅游资源保护立法。四是建立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直辖十年,重庆法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主体、依据、程序和措施"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地方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立法质量、执法水平,确保了司法公正,为营造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亲民安商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是,也应看到地方立法与新阶段重庆发展的要求仍然有距离:一是地方立法不完善,尤其在制定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地方财政及重大投资项目监督、教育发展、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三农"问题、城市管理、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5,(6)
在《宪法》《立法法》等法律规范的规范和指导下,各地方立法机关积极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律规范,在促进地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效。不过,在地方立法权的行使中,也逐渐暴露出了诸如部分地方立法盲目跟进、立法质量不高等问题。鉴于此,需要在加强地方立法的必要性论证、努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等几个方面采取有力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法律支持,法制是保障,立法应先行。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方立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章重点围绕投资法律制度、人才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提出加快地方立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春年 《人大建设》2006,(12):44-45
编制地方立法计划,是地方立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任务,是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地方立法走向规范和成熟的重要标志。选择适当的项目,制订科学的立法计划,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的环境立法,是全面实施"生态优先"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前提。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在深入分析其当前的环境立法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建议指出,加强和改进长江经济带内的地方环境立法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发挥地方人大的立法职能,提高其环境立法效力;二是深化"立改废"改革,提高环境立法分布的均衡性;三是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评价标准的环境立法评估机制;四是积极探索跨省域的协同环境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新时代的地方立法工作,应当具有较高的立法效能,优化立法资源配置;应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执行。要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地方立法理念,严格遵守立法程序和标准,为地方立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坚持正确的立法理念,确保实现"四个增强"立法理念是指导立法业务工作的指针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我国地方立法规划制度是从源头上科学筛选立法项目,有序统筹立法工作,从而保障立法质量和提高立法效率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地方立法规划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地方立法规划主要流程阶段划分为框架,重点针对新时代地方立法规划的发展特征,审视其在立项提出、筛选审查、审议批准、实施监督四个主要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规范地方立法规划的具体实践操作程序,促进地方立法规划指导作用之发挥。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来,我国的地方立法工作走过了一个从起步探索到逐步提高的实践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表现在制定了5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更重要的是这些法规对各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并且积累了地方立法工作的丰富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地方立法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还不完全适应。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立法进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立法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市场经济发展急需的法规有的还未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在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和促进地方的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和地方工作大局中,地方立法只有找准位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应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5年《立法法》修改至今,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经过四年的探索,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四年来,地方立法的爆发式增长为地方治理提供了大量的法规依据,提升了地方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但同时,追求立法数量的主观愿望和立法能力不足的客观矛盾,也使得一些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短板。本文选取安徽省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为研究样本,通过微观分析,探寻文本背  相似文献   

14.
《新疆人大》2013,(7):46-46
为破解地方立法工作中,协调各方面利益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难的问题,近日,青岛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了《青岛市地方立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这是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强立法组织协调的有益探索,也是山东省出台的首个立法协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3月15日,《立法法》修正完成,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地方立法在设区的市层面上实现了主体扩容、权限收缩:一般地方立法主体从49个"较大的市"扩展到280多个设区的市、30个自治州以及全国人大批准的东莞、中山、嘉峪关和三沙等四个不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普及到了全国320多个地级行政区,成为全国普遍性享有的地方权力。与此同时,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大幅度限缩,仅能对"城  相似文献   

16.
自恢复和重建法制以来,地方立法已经走过25年的历程。作为国家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发展。从其发展进程和特点来看,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即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规范提高期。笔者认为,自2005年年初开始,具体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为标志,地方立法开始步入了第四个发展时期——科学发展期。随之要求,地方立法必须把握新的发展方向,提出新的改革举措,以实现新的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地方立法是实现地方治理法治化与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修改后的立法法改进了立法权结构配置,一方面扩大了地方立法权主体,赋予所有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另一方面限缩了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将立法事项范围限制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三个领域。结合其他法律法规和地方立法实践来看,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事项范围及其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面临新的问题和任务。一、地方立法体制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法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人员素质、机构设置、立法技术、立法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地方立法的整体质量还不够高。为了推动地方立法的发展,提高立法质量,下面笔者就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几个观念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原则和协商民主理论,表现为公民平等地参与民主意志的形成过程。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保障公众对地方立法机关的监督,最终提高地方立法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实践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并从参与意识、参与程序和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寻求改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效果的方法,以实现地方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增强地方立法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动态与信息     
湖北省民族立法研讨会召开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于8月28日至31日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召开了全省民族立法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武汉市、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中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从事民族立法、民族立法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这次会议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重点进行了研讨: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第二,对民族立法的重要意义和我省地方民族立法的重点怎么理解?第三,搞好民族立法,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程序和法律程序?第四,民族自治地方应该怎样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正确行使自治权?第五对"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怎么理解?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