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英语与普通英语已分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相当多,当着重指出动作的承受者或不必说明谁是动作的执行时,就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也有被动句式,但比较而言,使用范围窄得多。因此,在翻译科技英语文章时,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都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式,只有在特别强调被动动作或特别突出被动者时才译成汉语被动句式或无主句。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被动语态,但二者存在表达上的不同。文章就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被动的结构、被动的含义,以及被动句式的翻译四个方面,对英、汉语的被动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被动语态是学习英语时经常遇到的语法项目,也是英语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所以每个英语学者必须正确掌握和运用它。  相似文献   

3.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而且在法律文献中被动语态也往往被大量地使用。分析法律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一些特色,有助于法律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被动语态,以便能写出更标准的法律英语文献。  相似文献   

4.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英译汉的过程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运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必须达到"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的标准.常用的英译汉技巧有词类的转译、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译法和语序的变换等.  相似文献   

5.
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表示句子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被动关系的语法格式,英语的被动语态和汉语的被动式在语法概念、结构形式、使用原因、语义表达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从真实语料入手研究两者的共性和差异,对于明确语法概念、规范语言使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构成和应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被动语态,指出英汉被动语态间存在很大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提出几种常用的英汉翻译技巧,即译成汉语主动语态句,译成汉语被动语态句,译成汉语无主句和习惯译法.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有主动与被动两种语态之分。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发出者,被动语态则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传统语法认为被动语态是主动语态的简单转换,二者之间是完全等值的。现代语言学认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结构形式和语义内涵的统一体。英语的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所以二者的语义内涵也必然不可能完全等值。本文拟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两种语态的内涵差异,从而试图阐明英语语态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要掌握好翻译英语被动语态的技巧 ,必须弄清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的含义 ,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去理解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9.
介绍法律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与日语语言属于同一语系,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学习英语方面具有共性:虽投入大,但成效小;语言应用能力差。语言结构(中日对比英语)之间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我们学习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中国人而言,认真分析汉语结构,比较与英语的差异,转换思维惯性是学好英语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它们的行文结构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将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首先要碰到的问题是如何使汉语行文结构读起来顺畅、妥帖.在英译汉时,这种行文结构的变异可因具体情形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定语从句是英语行文中很普通,但中文中所没有的结构,对定语从句的翻译很自然也需作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2.
由于汉英文化的不同,英语否定结构比汉语要复杂得多,其表述形式灵活多变,在逻辑方面不如汉语严谨,易产生歧义。本文主要对汉英否定的词汇和结构进行比较,总结出汉英否定结构的一些差异,使读者对汉英否定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准确把握英语否定结构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式英语或汉语英语是所有中国人学英语时都会碰上的极为普遍、而又极为棘手的问题。在英语作文中,它是学习者受汉语思维或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而写出的英语词语、句子或篇章,是影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根源就是汉语对英语习得的负迁移作用或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提出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习得者对英语众多连读现象存在差异感知情况的假设,并依据连读中前一个词尾辅音发音方式的差异对习得者感知影响情况进行考察,得出了两种连读感知存在的结论,并对此加以命名。该研究成果补足了国内众多语音教材没有对英语中连读现象加以细化阐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汉英修辞学在篇章修辞方面有很多近似的修辞方法.英语把修辞学语篇修辞分为章法修辞和技法修辞.从英语修辞语篇辞格与汉语修辞中的篇章辞格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汉英修辞学在篇章(语篇)修辞方面的共通性.英语修辞可以从汉语修辞中得到借鉴,汉语修辞也可以从英语修辞中汲取营养,相互借鉴可使它们的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发音过程和汉语普通话的发音过程完全不同,英语辅音和汉语辅音也不同,汉语有四声的区别而英语却没有,英语元音音素有长短之分,汉语却没有,英语比汉语更有节奏感,掌握这些特点后,有助于成人学习英语发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通常感到英语的关系从句是一大难点,而且经常回避使用英语的关系从句。主要原因表面上是英汉语的结构不同,其实质应该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解不同的语言结构其实不难,但要改变思维方式却不容易。所以要想学好英语的关系从句就应该了解并掌握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汉英口译教学中的思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是口译活动的基础,思维的差异势必会影响汉英之间的语言转换。在口译过程中,思维的差异对口译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响。汉语思维不区分主体和客体,将理性融于主观感受,不注重符合逻辑的形式表达,但是擅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句子标准也较宽松,造成的结果是忽视形式,不注重逻辑,因而汉语缺乏英语的形式机制;英语是直线思维,重形式,注重逻辑,其句式结构严谨,极其重视语法形式。在汉英口译教学中,要使学生清楚汉英思维上的差异,有意识地对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作为汉英口译教师,应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思维因素,注意汉语和英语思维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克服汉英口译过程中思维差异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汉语与英语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干扰问题,即负向迁移。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本文通过对比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差异,分析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问题,并从教学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扩大 ,使得作为交流工具并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 ,在使用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有所凸显 ,特别是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词语有必要明析和重视。由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词语在讲英语的国家里已受到广泛关注 ,而在汉语中则为人们所忽视。在涉外警务工作中和对外警培训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