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宪法要求人人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差别对待需有合理的依据.现阶段部属高校对本地招生指标倾斜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支持,但这种支持并未改变高校的"部属"性质,因而招生指标倾斜缺乏充足的正当性理由,不符合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要实现高等教育平等的目标,应该最终取消招生指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考试与平等录取制度.而当务之急是必须限制本地指标倾斜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在瑞士,妇女一直受到歧视,直到1981年才在其联邦宪法引入有关男女平等的条款。宪法中规定:“男女平等。法律特别保障他们在家庭、教育和工作方面的平等地位。男女有权要求同工同酬。”然而,瑞士宪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只是具有字面的意义。事实上在这个条款颁布十多年后的今天,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没有消除。现实推动立法在欧洲的工业国家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通现象,男女的工资差距大约为25%,瑞士则属于男女工资差别较大的国家,劳动力市场对妇女的歧视,可看出在瑞士男女的不平等。 1988年,瑞士对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情况作过详细调查,其结果是,男  相似文献   

3.
傅强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11):39-42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男女社会性别的平等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而社会公正则是人类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观念。要深入搞清楚为什么要提倡男女平等,就不能不借助于社会公正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分析、诠释男女平等问题,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基本理论的基本环节和重要内容。社会公正与男女平等在价值主体上,前者包含后者,因为社会公正的价值主体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种族,也可以是社会的男女。由此可见,社会公正包含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则是从男女社会性别方面实现的社会公正。男女平等问题又有着自己矛盾…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通过税收立宪,实现了国家征税权的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障,最终走上了宪政发展的道路。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缺失,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行政机关成为税收立法权和执行权的中心,使得征税权在我国成为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我国宪法对于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实行不平等保护,只规定了纳税人义务内容而没有规定权利内容,导致纳税人权益无从得到切实保障。税收立宪的价值就在于通过限制国家征税权来保障人权并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6.
刑事共同被告人的质证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其确立的法理基础是法治国家的自主原则和平等原则,证据裁判原则和严格证明法则。文章通过对英关法系、大陆法系两大法系的对比研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共同被告人的质证权,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使该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男女平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然而,人们在谈论它的时候表达的涵义却不尽相同。通常有三种理解:第一,将男女平等视为无视男女生理上的差别,要求女性与男性在体力上完全相等,而且是以男性作为衡量平等的标准。既然男女生理差异是不可以抹杀的,所以男女都一样就变成了谬误,显得滑稽可笑。第二,将男女平等理解为由男权至上转变为女性至上。在小品相声中,常常可以看到妻管严的夸张描写,由此表明妇女的男女平等程度提高了,其实,这种建立在权力控制基础上的性别关系与男女平等的本来涵义相距甚远。第三,男女平等成为分配中的男女均等,无论贡献如何每人一份。应当说是平均主义思想的侵入和渗透。准确说来,男女平等是主张男女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完全平等的理念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核心,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它越来越提升到发展的首位和成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它完全不同于农业社会对人包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认识,是一种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新观念,应当说它试图颠覆等级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权利平等的关系。什么是权利?彼彻姆在《哲学的伦理学》中指出:权利是去做、去要求、去享有、去据有、去完成的一种资格,是应当而必须的有效的要求权。是权力所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05,(12):21-23
[新闻背景]: “女干部比男干部早退休5年的规定,违反了宪法的男女平等原则。”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平顶山支行职工周香华以此为由,不愿接受单位的退休安排,要求将其退休年龄从55岁延长到60岁。  相似文献   

9.
从其出发点来看,优待措施是为了消除种族歧视,促进社会公平,对妇女、少数族裔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差别性待遇。贝基案的裁决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优待措施的合法性,使得少数族裔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决策过程中,成为政治公共领域的自主参与人,这就使得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由形式平等转向了实际权利的平等。从关于优待措施背后的哲学争论可以看出,自由与平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尽管自由与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的博弈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男女平等与性别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妇运2002·11“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性别公正。如果性别公正,那就顺其自然;如果性别歧视,那就应该去纠正这种“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平等”有平均、一样、无差别的含义,是一种事实状况,可以用客观指标度量。“公正”有合理、好、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一种价值判断,公正不是用客观指标来度量,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进行主观上的权衡和判断。“平等”告诉我们“是什么”,“公正”告诉我们“应该是什么”。比如:男女劳动者之间工资有高低,有差别,不平等,这是可以用货币单位来度量的。那么这种“不平等”是否公正呢?这就要看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贡献大小而有工资高低,那就是公正合理的,如果是因为男女同工不同酬,那就是不公正不应该的。又如:服兵役基本上以男性为主,虽然“不平等”却是公正的。再如:让女人登高架线下井挖煤,干与男人一样的活,虽然“男女都一样”却不公正。男女平等可以分为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机会平等”或“结果平等”既是衡量尺度又是行事原则。机会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各项事务上具有平等的参与竞争的资格。机会平等只重视男女在竞争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其公共性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内在本质。在社会建设中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仅能够逐步提升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水平,而且能够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促进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在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应以补偿性公正原则妥善解决弱势群体在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社会建设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应以人性化和柔性化的姿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中心环节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静 《青年论坛》2006,(6):83-8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如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当前司法工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平等原则要求司法工作必须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坚持公平与正义的目标;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适应平等原则的要求,司法实践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包括程序平等与实体平等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张西道 《桂海论丛》2013,(1):111-114
平等理念融入行政法是现代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内涵着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人格、地位以及权利等方面的平等。行政决策必须在平等理念的指引下,把利益平等视为决策之核心,同时赋予民众对等的决策权利,通过多元利益主体的平等博弈,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从而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以及人民福祉的增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各地要求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虽然有些地方陆续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改革正处于试验阶段,户籍制度改革面临难题。其原因在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在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它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9,(3)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s proposed and resolutely implemented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constantly explored and implemented way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women's all-round development.in enacting laws, formulating policies, drawing up plans and deploying work,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prac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enders and the special interests of women, promoted women's equal exercising of their democratic rights, equal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qual enjoyment of the fruit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d stronger systematic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for women'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文章阐释了合同平等原则的含义,归纳了平等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上的丰富内容,指出了合同平等原则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全方位论述了我国合同法中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包括两个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他运用“词典式”序列说明了两个原则的优先关系。罗尔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 ,集中批判了传统功利主义 ,从新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来解决当代社会正义问题 ,形成多元正义论。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基于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从健康、教育、经济、政治与决策、家庭和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对中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指出男女两性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程度与差异等。报告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背景和依据、职能内容、作用与成效方面探讨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的作用问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立法促进法律的性别平等、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妇女的规划中推进性别平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在中外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平等发展和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家庭性别平等和改善女童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律和政策制定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中国以及国际劳动法律和政策进行回顾分析,认为在法律和政策制定层面实现社会性别平等是消除劳动领域性别歧视的基础,主张在中国劳动法律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强社会性别平等的立法理念,把性别平等原则和方法纳入立法程序,逐步完善妇女劳动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