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专利公开是一个以创新为起点、以技术扩散为连接点、以社会福利为依归的完整链条。专利公开通过排他利益与技术公开的人为安排架构了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双向循环机制。排他利益是构建创新信息系统的前提,而技术公开才是构建创新信息系统的根本。专利制度以激励创新为旨归,专利公开以创新扩散为路径。公开充分性是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条件之一,专利申请发挥着技术公开的功能,技术公开又促进技术信息的扩散,从而实现激励创新的专利政策目标。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专利公开实现了技术方案的信息化,促成了技术方案的占有化以及彰显了技术方案的公示化。  相似文献   

2.
梁志文 《法律科学》2009,(5):157-164
专利制度需要改革,譬如我国的专利无效程序因其环节多等原因而颇受学者非议,专利侵权的认定标准等方面也存有争议。然,专利制度改革需要理论的支持。澄清专利授权行为的法律效力,在专利授权条件、侵权争议中的权利推定、现有技术抗辩、权利要求解释规则等各项专利制度中,强调专利授权行为的公示公信力,保障专利制度促进技术扩散的信息系统功能,这对专利制度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专利废除论中旨在替代专利制度的各种奖励方案,通过专利制度与奖励制度的对比,得出奖励制度并不优于专利制度的结论。专利制度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排除能够合理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实现专利制度的激励创新的功能;同时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能有效缓解专利制度带来的公共健康危机。质言之,无需替代方案,专利制度通过内部完善能够更好实现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杨利华 《知识产权》2009,19(1):55-60
专利制度通过确认和保护权利人对其专利化技术的排他性权利,使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激励发明创造.这是人们关于专利制度激励功能的一般认识.不过,专利制度的各项设计不以保障权利人报酬为目的,专利制度的运行也不当然带来报酬.专利权是对专利技术独占性使用而获利的潜在利益,专利制度所激励的,是通过专利将技术成果市场化的商业行为.不考虑市场的专利行为,是对专利与专利激励作用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中技术规制基础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铁光 《现代法学》2011,33(4):68-78
风险社会与技术之间的关联性表明,当代社会技术规制显得异常紧迫。当下以技术工具理论为基础范式的技术规制,与风险社会所提供的理论指引相悖,导致民族国家的立法与政策对技术规制不力,社会实践要求技术规制必须进行范式转换。安德鲁·芬伯格所提出的技术批判理论与风险社会理论在理念上的契合,应成为风险社会中技术规制的基础范式,在技术规制的体制构建上,应坚持"技术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规制、清晰责任制度、技术民主以及技术规制的国际合作与协调"等原则。中国处于压缩现代性的风险社会,而且现实中技术问题要求中国必须以技术批判理论为基础范式,构建技术规制体制。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外学者有关专利制度与创新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探讨了专利制度促进创新的理论渊源和实证基础,认为专利制度虽然总体上是可以促进创新的,但是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专利诉讼是专利制度的核心环节,通过专利诉讼制度的执行提高专利保护的力度是专利制度促进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佳佳 《法学杂志》2016,(1):121-129
自1985年我国现代专利制度建立,至今已有30年.在新经济的“网络效应”和“积累性科技”的影响下,专利体制在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展现出的负面作用日益增加.市场“动态创新”是一个全新概念,现代专利制度不仅要鼓励老式的“单级创新”,还必须适应新经济的特点,以促进市场上的“动态创新”.专利保护并非是促进发明、创新的唯一途径.作为一种具有垄断性质的知识产权,专利权必须同时受到来自专利法内部的严格限制和来自竞争法规的外部规制,才能平衡“初始发明人”与“后继发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并进而实现和维持科技市场上的“动态创新”.  相似文献   

8.
鸿 《法学》1983,(9)
崔晓峰在《发明与专利》第三期著文指出:我国在有了发明奖励条例之后,还要实行专利制度,这是由于我国以往的经济体制有不少弊病,单靠奖励制度还不能很有效地改变局而。我国将要实行的专利制度是一种在法律保护下,把发明及时向社会公开,实行有偿技术转让的制度。当一件发明获得专利保护后,要使用、制造或销售这件发明者就需付酬取得许可,而作为这件发明能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将其发明的详细内容公  相似文献   

9.
专利授权行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制度需要改革,譬如我国的专利无效程序因其环节多等原因而颇受学者非议。然,专利制度改革需要理论的支持。专利授权行为的性质是专利法中的重要课题,对专利制度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否弃行政许可行为理论,重构专利授权行为理论,认定其为司法性行政行为,这对专利制度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国法院对专利等同原则的适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判例表明,专利的等同保护范围应该及于与权利要求记载的构成虽有差异但又实质相同的技术。德国法院在专利等同原则的适用上建立有积极的等同适用标准与消极的等同适用标准。其中,发明技术思想的实质含义要件、置换的联想容易性要件和现有技术抗辩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专利制度的完善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强弱之界:专利权保护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利制度是什么?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政策工具, 它通过授予专利权持有人一定时期的垄断地位作为激励机制,换取社会的持续创新动力。对于是否建立专利制度、对专利权采用强保护还是弱保护的问题,历经了长达世纪之久的争论。但由于美国被认为是全球对专利保护最强的国家,也是当今最强的经济实体, 因而美国拥有着相当的谈判资本,并借以推动全球专利制度的建立及不断加强对专利的保护,于是专利保护国际一体化趋势按照美国的标准无情地向前推进,最终演变成为如今的专利强保护格局。我国的专利制度也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孙昊亮 《河北法学》2005,23(7):144-147
基因专利保护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争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基因是发明还是发现的问题上。实际上,基因是发明还是发现并不是基因是否应该受专利法保护的关键。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如果用专利制度保护基因利大于弊,能够更好地促进基因技术的发展,就应该授予基因专利权,否则就不应该授权。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基因应该属于发现,但是以专利制度保护基因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应该授予基因专利。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专利法律制度实施近30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国防专利制度作为国家专利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创新、保护国防科技成果、提升国防综合竞争能力及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我国国防专利制度设计尚存一定的缺陷,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国防技术产权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运行效率不高.在制度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国防专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专利制度的本质在于通过赋予专利权人一定期间内的垄断权而使其获得高额的经济利益回报,从而激发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最终使得社会大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科技进步带来的诸多惠益。专利制度的设计讲究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对于符合专利授权各个条件的有效专利支付专利使用费是合理的,符合该利益平衡原则,能够为公众所接受;但是要求对于不符合专利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竞争中,专利权赋予享有创新技术的企业以垄断权使其能够获得垄断利润,达到对发明所有者的投入与一定预期效益的补偿,从而进一步刺激和诱导新的发明,促进技术的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在专利权保护下的技术,也给社会带来负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在利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增加社会收益的同时增加了环境成本,使社会收益降低,社会资源的大幅度浪费。专利权下的绿色技术在协调技术发明人、使用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中起到杠杆作用,使专利权成为一种符合现实需求的有效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经过五年的反复讨论和修改,于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二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的通过和颁布,是我国经济立法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经济和技术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正确认识这一改革和我国的专利制度,对于保证专利法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专利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技术发明制度在当代世界,各国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技术发明给予奖励和保护,但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情不同,所采取的具体制度也就不一.有的实行奖励制度,有的实行专利制度,还有的是实行介于两者之间的“奖励——专利”双轨制度.我国一向是典型的奖励制度实行国.  相似文献   

17.
应该加强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飞 《知识产权》1995,5(3):34-35
专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对专利权的保护。而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有效处罚,是加强对专利保护的基本一环。如果对专利侵权行为处罚不力,就不能狠狠打击窃取他人成果、侵犯他人权益的非法活动,对社会也就起不到警戒作用。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地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不能维护社会科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一个国家在实行专利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建立起必要的、强有力的专利侵权惩罚制度,以确保专利制度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专利创造性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包括选择价值理论、连续发明理论、错误成本理论和互补发明理论.这些经济学理论对深入认识专利创造性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并能够对专利政策的制定以及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司法实践提供帮助.分析表明,专利实践中的很多做法都暗含了这些理论分析所隐含的经济理性,但是由于经济学理论难以提供可操作性的工具,经济分析要为政策制定和创造性判断提供具体指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与中国专利法修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生 《法律科学》2005,23(2):66-72
蓬勃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已对传统专利制度形成了挑战。美国率先对基因、转基因技术授予专利 ,欧盟随之对生物技术发明出台法律保护指令 ,中国虽早有水稻等基因技术产品的发明与大面积种植 ,却在 2 0 0 1年修订的专利法中回避了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 ,使生物技术陷入努力开发但得不到充分法律保护的窘境。因此 ,阐明生物技术对专利制度的挑战 ,比较欧盟立法 ,探讨中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对生物技术发展的影响 ,及生物技术专利的国际合法性 ,对中国专利法修改提出意见 ,当前亟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专利法的实施目前面临诸多错综复杂而难解的问题,甚至动摇了人们对专利制度的认识。专利制度如何在适度保护专利权的同时产生有效的创新激励,如何避免专利制度的不当运用、防止专利制度从技术创新的发动机蜕化为技术创新的障碍并成为发达国家遏制后发国家崛起的工具,这就需要从财产基本制度出发挖掘专利的制度性问题,并经由对专利制度的理性基础和财产制度的理论分析,揭示专利权存在的权利不确定缺陷及其制度根源,进而探讨专利制度改革的可能途径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