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政府信息化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信息化的创建与推动 ,为政府行政权能转变的现实化与有效化提供了物质设备与技术路径支持 ,为行政权力结构、行政运行方式的变革 ,为政府施政能力的改进和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2.
郑江淮  陈英武 《群众》2007,(6):20-20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具备了推动一体化进程的现实可能性。首先,区域内部分专业化大市场已经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华东和全国,起到了链接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长三角地区经济均质化与特色化程度也在提高,为区域分工与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其次,区内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交往密切。企业、社会中介以及各种民间机构间的合作全方位展开。近年来,两省一市以及16个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党政高层领导定期会晤及工作层面定期会商机制,特别是最近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该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已明确指出,对于长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既要发挥有关省市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钟超 《理论月刊》2003,(4):53-54
从凯恩斯的"管理通货论"到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货币控制的效果不是导致通货膨胀就是引起经济萧条;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与网络业的飞速发展为货币创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无论货币处于何种运行模式中,制度框架的构筑与信用权威的建立都是保障货币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社会转型期妇女工作的行动指南。一、科学发展观为妇女和妇女工作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1、实现两性协调发展有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首先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尊重和保障公民参与、促进和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的权利的基础之上。因此,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紧紧相随的是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先将“人权”概念列入宪…  相似文献   

5.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更契合中国综合性情景的代议政治。中国人大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理论与现实背离的难题,代表制度是中国人大制度改革完善的突破口,人大代表专职化在改革完善代表制度过程中出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克服中国人大代表兼职化的诸多弊端以及适应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新情景变化和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民主法治建设要求是证成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强力价值性理由,而相关最正式与最权威的确认正名以及一系列国际化实践与本土化探索也为中国人大代表专职化创设了优良的政治保障条件和现实可靠经验。从部分人大代表专职化扩展至人大代表的整体专职化,并尽可能地多采取试点式技法、协同跟进调整原有的或再设计一整套新的配套式制度举措,是中国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6.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7.
陈虹 《理论月刊》2007,(3):64-69
在现代社会,政府规制机构是有别于传统机构的新兴力量,无论在权力来源、组织机构、运作方式等上都呈现出特殊性。我国规制机构在制度设计与实践中,困境与希望并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信访制度担负着消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信访制度改革呈现出"内卷化"的演进趋势,以资源输入为主要改革方式、条块结构细密化、制度运行压力化和制度功能锁定。其演进机理是,路径依赖与制度改革惯性,维稳目标与经济倾斜发展的内在张力,科层法治与简约治理的名实悖离。应渐进式地弱化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在保障其安全阀效果的同时强化其疏导功能,以更好地将社会矛盾置于可以控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09,(8):96-96
刘鑫、漆仲明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一方面体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要求,另一方面反映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意识自觉与创造。从直接动因、现实根据、国外经验、历史资源等方面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首先体现为一种理论形态,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又必然呈现出诸多状态,是理论形态、观念形态、行为形态、政策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统一体。只有对科学发展观五种形态有了明晰,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了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关于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论断,为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的历史定位,是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新的历史定位,取决于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始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哲学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中泛行政化、官僚化以及在制度创新和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理念;汲取院校研究成果,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改善泛行政化、官僚化现象等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徐国兴 《中国发展》2009,9(2):40-45
该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方法论,探讨了新时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现实需求,指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应对金融危机的紧迫性,讨论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本质差异,提出了通过面向需求的科研计划体系、衔接好科研计划市场和技术市场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政策主张。该文还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提出了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进,势必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并将改变现存的经济格局。作为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的伦理道德,总要反映和维护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伦理道德的变化,因此科学发展观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从伦理学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了人的目的性和主体作用;(二)追求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公平的伦理精神;(三)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四)突出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注重发展的伦理愿景,以人为本的伦理关怀.彰显和谐的伦理诉求,崇尚和平的伦理责任,构成科学发展观的四重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9.
传统物权法将土地这一生态物视为公共物品任意使用,大量掠夺式开发使土地生态不断恶化。牛念物权的理念为解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当下只有从权属制度、规划制度和征地制度等方面强化物权相关规定,方能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的实践经验,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据此,就黔东南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干部的执行力之间的关系、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