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踔 《前沿》2010,(11):116-121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工问题非常重视,特别提出了要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而当前,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其市民化的问题。因此,为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有三点是最重要的:一、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大意义;二、认真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三、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余成跃 《中国发展》2013,13(1):64-68
该文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主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市民化进程面临诸多困境,进展并不顺利。探讨、论证、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市民化的对策则成为一项影响城镇化进程全局的紧迫工作。  相似文献   

3.
潘华 《理论月刊》2013,(3):171-17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在“融不了大城,回不了村”的现实境遇下何去何从?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有自我意识和行动能力的主体,正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市民化的出路,由大城市回流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市,在打工积累的基础上转向自主创业或正规就业,从而实现市民化的目的,笔者称这一现象为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是外部结构因素与内部主体因素二者互动的结果.本文尝试建构一条由行动主体实践探索的“接替——融入”的市民化路径,其不仅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且有助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的社会目标,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向。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家庭问题可以找到市民化的可能突破点。由于社会流动、婚姻挤压、双重边缘人的身份尴尬、婚姻策略的盲目调整等方面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家庭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特性,丰富了婚姻内涵的同时又带来了很多的社会管理难题。因而以婚姻家庭为突破口,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分层化、专门化研究,探索在新型城镇化和市民化的进程中如何缓解成婚难问题,改变婚姻迁移循环式流动的窘境,减轻抚幼赡老维持家庭的经济压力,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容  王征兵 《求索》2012,(1):61-6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的尴尬境地。固化且备受争议的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个体及家庭的特殊性,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四条保障线",关注并发展惠及农民工家庭的农村社会"四条保障线",以"一体化"理念改善城乡就业环境。对当下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危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是执政者近期提出的一个群体身份概念。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采用了这一提法,并提出着力解决新生代捉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诉求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部分,因而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群体。由于现存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使他们的主观诉求无法得到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目前面临的问题令人堪忧。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诉求,以推进这一群体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特征和实现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并存的当今时代,如何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阵营中的主力军,不仅具有融入城市的强烈诉求,而且其群体特征也为城市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因此,要实现我国的城市化,必须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地位,即把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推进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对象,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得去、留得住、活得好"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更是新问题中的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专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占中国2.3亿职工人数的近一半,并将成为当代中国工人的主体。因此,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锁定"三农",并首次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据悉,这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使用,传递出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高度关切,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张书林 《桂海论丛》2011,27(1):53-57
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政治关注和社会关注的态势下,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作为一个新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应该郑重提出来。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准确定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把握其群体性特征,透视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认同感,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价值诉求,科学设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李长健  辛晨 《桂海论丛》2007,23(4):83-86
经过20多年发展,"民工潮"已逐渐转变成如今的"民工荒","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问题."民工荒"问题需要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特别需要在经济法视野下对"民工荒"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经济法为视角,在对"民工荒"问题涉及的相关经济法理念有所诠释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工荒"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向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在乡镇企业吸收农业劳动力作用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城市已成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为此,城市政府需要制定非歧视性的就业政策以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按照比例原则制定城市管理政策以降低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成本,构建社会政策体系以推进农民工公民权的获得,以及帮助农民工获得现代性。总之,城市政府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城市政府的职能转变与创新,迫切需要各层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制度、政策上给予支持与配合,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级政府间职能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桂海论丛》2006,22(2):82-84
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农民工面临着从农民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其法律意识不能仍停留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层面,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水平的途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变化可以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做好法律观念的铺垫。  相似文献   

15.
闻英 《青年论坛》2011,(3):34-38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相比较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表现为:打工动机的发展取向;消费的多元化取向;留城意愿强烈,更适应城市生活;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重要力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方向及门路迷茫,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培训.为此,亟待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培训,在培训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估反馈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支持与推动力度,用人单位应提高发展平台与培养激励机制,培训机构应实施因地制宜的培训策略,并发挥新闻媒体及社会组织的辅助功能,以此探索建构“五位一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震 《桂海论丛》2007,23(2):5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整的家庭逐渐分化为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组成的农村留守家庭和由青壮年农民工组成的城镇流动家庭两部分。由于家庭成员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仍属弱势群体,因而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科学应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理念,建立健康的心灵家园,使心理科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彬 《桂海论丛》2006,22(1):10-12
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弱势群体的构成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体制外”的人、进城农民工、收入较低的贫困农民等八类人。弱势群体有四个基本特征:低职化或无职化;贫困化;脆弱化;边缘化。要正确认识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弱势群体的存在,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弱势群体给予保护和扶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涌现出大量的诸如贫困农民、城市失业和下岗工人、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群体性事件就是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其对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高度关注弱势群体问题,积极探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