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意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救济制度不仅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保障,而且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针对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现状,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例分析为基础,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阶位低,法律体不完善,信息公开范围不明确,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介绍了美国、日本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状况;提出了从立法障、机制保障等方面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建议,特别强调应将公民知情权纳入宪法、尽快促成更高阶位的立法、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细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信息公开的例外范围、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济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伏效平 《人大论坛》2006,(12):24-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条件下的产物。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将其掌握的公共信息依法定条件、程序、方式、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获得、使用公开信息的制度模式。民主政治要求集中多数人的判断.这就要求公众了解政府的有关信息.并以法律制度保证。一方面用法律规定公众的“知情权”(或称“了解权”),扩大了公众的基本权利范围,给个人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公众通过行使该权利,参与国家政治并监督国家政治,有助于消除国家机关的腐败,保证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公众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信息公开在这种依法而治的模式下,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法治的价值得以张扬、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公共福利。各国信息公开立法的目的和具体制度多有不同.但客观结果是规定公众知情权和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公开信息的义务及说明责任,最终目的是使政府活动透明度加大,扩大了公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最终促进和保障政治民主,有助于消除政府腐败。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长江论坛》2008,(3):59-65
电子政府是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与拓展,而信息公开制度是电子政府治理理念的灵魂。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充分保障网络环境下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法律体系,应立足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汲取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对电子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度设计,对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实施机制、保障措施和权利主体的救济途径作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及政策基础,论述了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内容及途径,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信息安全法律非常完善、有连续性、体现了信息公开与信息自由优先原则。主要是从制度的层面,强调立法、行政、司法机构相互协调与监督,共同保障政府信息、商业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也强调政策、技术标准、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素质的重要性。美国的经验对构建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行政程序法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对本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化,我国也在近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将实施。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内容、限制、方式、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在辩析政府信息公开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和实践的历程,并主要从立法层面提出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信息公开"四个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土地类信息公开就可见一斑。政府土地信息公开中存在主动公开问题多、依申请公开困难重重、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相关配套制度缺乏、监督与救济制度薄弱等热点与难点问题,对此,如何完善政府土地信息公开的规范化路径是目前土地信息公开摆脱尴尬处境,迈向法治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是宪法关系中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连接点和表现方式之一。文章在论证公民权利与政府信息公开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认为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和谐发展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为此应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层级,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而建立,但是该条例并未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基础。虽然学界通说将知情权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但是从我国《宪法》具体条文来看,知情权并不能作为该制度的宪法依据。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应当是人民主权原则。将人民主权原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既有理论支撑,也有外国立法例可借鉴,并且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披露:政府采购腐败防治的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采购对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具有四大目标诉求:公开、明确、及时与诚信。然而,当前我国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在认识、制度、执行和技术层面等四重缺失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并诱发腐败行为的产生。因此,只有加强认知教育、完善制度建设、优化执行管理、强化技术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披露在预防和遏制政府采购腐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理念不断深化,制度不断完善,实践不断发展,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推动廉洁、高效、透明的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稳步显现。与此同时,从行政复议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依旧存在,掣肘着这项制度功能的发挥。未来,应当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权力运行这一主导功能,进一步推动加大主动公开力度,统一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政府信息公开重大问题的认知标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全面、便捷、有效的优势,以助力于政府信息监督救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良好施行和实践深化。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信息供给的政府义务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供给,关系到社会对食品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和对政府的信任,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供给,已经成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食品安全信息特性的分析,认为政府应当承担食品安全信息供给的义务。因此,本文全面反思现行法律中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供给中政府义务的缺陷,并提出矫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重新塑造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而新条例所塑造的制度环境必将会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产生重大影响。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新条例所塑制度环境,对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审理、审判理念和裁判思路做出相应调整,尤其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裁判理由、合法性标准、类型化快速审理、行政与司法双重解纷、原告主体资格、法律责任主体认定、受案范围、主动公开、审查对象、审查重点等问题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香港特区政府的信息公开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的《公开资料守则》与信息公开的政策、机构、管理措施和内容等,包括一般的信息披露以及政府新闻处的公共信息服务和政府的财政透明;并分析了特区政府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成功之道。本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政策措施,而香港特区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之广、信息公开的渠道之多都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有利于政府内部的统一和协调,而且有利于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在本地和国际上树立了一个透明、廉洁、高效、负责的服务型政府形象。简而言之,透明政府的建设源于政府与社会在信息公开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使政府能够自觉自愿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是建立在政府公开信息为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它从反向界定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确定例外的实质是协调公民知情权与其它重要法益之间的冲突,旨在有效地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运作。例外通常包括国家秘密、行政需要、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特别救济是保障公民合法信息公开申请遭到拒绝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证券法》设专章规定了信息披露问题,强调应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公司信息,但并未对上市公司违反选择性信息披露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无法从根本上抑制不公平的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为此,应当通过制定《证券法实施细则》对此加以明确和规范。分析美国证券法上对选择性信息披露的规制,并以此为借鉴对我国在《证券法实施细则》中明确选择性信息披露模式提出建设性设想。  相似文献   

18.
Xinhong Wang 《当代中国》2016,25(98):233-247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airly recent phenomenon of citizens and organizations requesting disclosure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n China. Chinese citizens and organizations are invoking the new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s to push government agencies, particular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ies, to fulfill their legal obliga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y requesting t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isclos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itizen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turned themselves into active agents pushing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egulat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article suggest that a bottom-up legal mobi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ough still with a limited scope, has been happening and endeavoring to make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in China. Furthermore, this legal mobilization can be see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merging civil society activit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之一,其制度体系十分完善。本文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体系,它是一个涵盖采购活动全过程的、包括多层次监督内容的、多主体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该体系保障了美国联邦政府采购制度的有效运行,使得政府采购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