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作为全省基层监督数字化改革试点,今年以来,嘉善县探索"数字赋能监督"在基层落地的实践路径,在省纪委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统建标准版的基础上,个性化开发建设"云睛"小微权力智慧监督系统,集中展现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全程在线审批、实时公开、预警处置、决策辅助、群众诉求办理、政治生态评价等应用场景,擦亮了规范公权力运行云端监督的"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2.
刘俊 《岭南学刊》2015,(1):79-82,125
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具有四种基本范式:"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法律制约权力"。透过这些理论视角观察我国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认知性、操作性、体制性和机制性四大障碍亟待解决。为此,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提升官德素质,完善分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动员公民社会的监督力量,健全法治化的权力制约机制,将是进一步加强对公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正确行使公权力以处理好各种矛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公权力的监督应着重从构建教育体系、防范机制、监督体系等方面着手,促进公共权力的公开、透明、合法、合理运行,确保公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和政府运作方式。新媒体环境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与特征,对规范公共部门运作、监督公权力运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需将其与传统媒体进行优势整合,实现与权力监督的有机结合,完善法律规范下的新媒体监督,并着力提高媒体受众的监督责任意识,以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1])。也正因如此,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权力监督问题,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了"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要求。瑞典在"透明国际"发表的2018年全球"清廉指数"中排名第五,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之一。对  相似文献   

7.
维护"纯洁性"说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是通过民主的制度安排对公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把权力摊在阳光下,权力才不会腐败,"纯洁性"就有了根本保证在当今文明世界,纯洁性既是执政党、也是"公权力"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我省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社会共建清廉浙江大促进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会议要求以召开社会共建清廉浙江推进会为契机,以基层公权力监督为着力点,切实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会议指出,聚全省之力抓好清廉浙江建设是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是抓好清廉浙江建设的破题之举、开篇之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现代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我国的反腐路径在经历了运动反腐、人治反腐之后,最终必然要走向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反腐法治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规范、严密、理性的"法",其次就是对权力的分立、权力的运行以及对监督主体、监督程序、追责体系进行法治化构建。  相似文献   

10.
"软权力"是与"硬权力"相对的权力形态。作为权力存在的一种形态,软权力普遍存在于公私权力中,并对公私权力结构、行使、监督等产生直接影响。滥用软权力将损害公权力的公信力、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导致公权力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盛行潜规则和特权。相对于硬权力,人们对软权力的认识和监督还比较薄弱。要高度重视软权力滥用现象和软权力监督等问题,将软权力和硬权力都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11.
周昕 《长江论坛》2021,(3):59-63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绝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扶贫领域的"微腐败"看似小事,实则既关乎人民群众对公权力运行的直观感受和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也关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监管失灵和治理失控,就会严重侵蚀脱贫攻坚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在分析目前扶贫领域"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加强对该问题的治理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谁来监督监督者"是权力运行领域的永恒话题。任何公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定程序和规范,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职务是一种国家职务,应当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重要区别。只有把人大代表的权力置于人民的严格监督和控制之下,让选民、原选举单位和社会舆论等群起监督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才不会懈怠,才  相似文献   

13.
汪习根 《人民论坛》2012,(14):12-13
公权力的运行在总体上符合法治与民主精神,但其长期以来一直游走于"法无授权"和"法无禁止"之间的"空白地带"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公权力扩张本性带来的效应,迫使我们重新考量公权力的适用范围。"法无授权即禁止"究竟是规范政府公权力的手段,还是禁锢政府开放思想的牢笼,是我们必须科学解答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长山在2014年第6期《法商研究》撰文《网络反腐的"体制外"运行及其风险控制》认为,在当今网络时代,一切公权力的运行都要接受网络公共空间中公众舆论的审视与评判。由于网络已前所未有地将公信、官德推到全民监督之下,把官员装进"玻璃房"中,因此,一方面,政府尤其是官员必须深刻反思应当如何在"广场化"的网络公共领域寻求其决策与施政所不可或缺的合法性,如何在"广场杂言"中接受监督和塑造公信力;另一方面,公众凭借新媒体和网络平台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也需  相似文献   

15.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公权力不被滥用,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并对提高制度执行力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资金运行环节是廉政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可通过完善严格化的行政程序、建立合理的公权力制衡机制、优化其外部监督环境、深化财政资金刚性管理等措施,有效防范公共财政资金运行中的廉政风险。本文从行政程序、权力制衡、外部监督、财政管理诸方面探讨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之建构。  相似文献   

17.
基层"一把手依赖症"要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补短板的高度加以重视。从治理体系的权力运行视角看,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权力运行不规范、权力配置不科学是造成"一把手依赖症"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授权机制,始终坚持权责透明、权责统一,并构建对公职人员全覆盖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热"中的地方政府"经济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热"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理房地产市场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合作共同治理。由于房地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公共行政目标达成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地方政府凭借公权力强势介入房地产业实施的各种"经济人"行为,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升温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减少政府诱因、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出发,加大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控力度,严厉惩治并减少地方政府的各种"经济人"行为,以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全面综合治理,从而使房地产业沿着满足公共利益和保障社会福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一把手"监督难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笑梅 《桂海论丛》2002,18(3):13-15
对"一把手"实施监督,历来是我党党内监督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现行监督体制、制度、法律法规和"一把手"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当今对"一把手"监督难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一把手"监督难的四个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21年以来,三门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和检察法律监督的协同优势,谋划构建"智联督办"应用场景,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人大议案建议和检察建议对接流转、有效落实,帮助人大有效解决了行使监督权面临的行政执法专业性强、信息量大等问题,为人大精准监督、跟进监督、联动监督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有效途径.该场景已列入全省数字法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