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宏宇 《求索》2005,(4):160-162
汉英两种文字分别属于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其构造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文字构形及表义之差异、以及文化与文字的相互关系,探讨汉英文字理据上存在的差异,揭示汉英两种文字的本质差异,论证了汉字的优势及汉字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字的性质,基于不同的界定标准,学术界没有一致的看法.文字的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音、意联系的层次性是界定文字性质的根本标准.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意义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字是表意字;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读音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字是表音字.汉字是表意字.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着悠久的血脉相通的历史文化关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学、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的共同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成员共同的传统心态、欣赏习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艺术形式、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犹如一条纽带,把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任何外来势力所割不断的。使用共同的汉字、汉语和书面语汉字是以象形为本源的符号,从整体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会意文字,具有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识功能,在世界文字中独具…  相似文献   

4.
文字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以象形符号发展的文字有古埃及文字、藓美尔文字、玛雅文字等,然而至今保留着象形书写痕迹的却只有中国汉字一种。中国汉字具有其象形性,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关系,它为汉字进入纯艺术范畴奠定了先决条件。远在六千多年前,在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彩陶图案中就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出现。作为比较完备、系统的汉字的出现则是四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字。甲  相似文献   

5.
汉语之所以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字的适应性。汉字是自古迄今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系统,其表意功能直接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具有历时的承古性与共时的超方言性的优势,这是任何表音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汉字的这种超时空功能使得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它缩短了古今汉语的差距,充当了上下几千年的联系媒介。  相似文献   

6.
意音文字存在的民族语言文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2,28(1):110-114
文字选择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个民族的特殊语言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自然文字的发生发展方向。从特定的民族语言文化背景看 ,决定意音文字存在的民族语言文化条件是 :1 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方言很复杂 ;2 用该意音文字所书写的古代文本很丰富 ;3 该意音文字是原生的 ;4 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是权威语言。目前汉字和彝文满足了这些条件 ,并且汉字已经走入一种超稳定状态。当然拼音文字也有其优势 ,拼音文字应该与汉字并行而不取代汉字。  相似文献   

7.
正汉字与语言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为什么把它作为国学第一大学问呢?原因有两个:第一,汉字产生本身就是中华文明起始的标志;第二,汉字又承载了中华文明。汉字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这里有个小故事。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统一中原后,他想要把过去以及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记载下来,传给子孙后代,然后让人们按照他的这套模式继续做下去。他就把这件事交给了身边一个叫仓颉的人。按照今天的说法,仓颉是他手下的一个史官。黄帝时期距今大约5000多年。当时还没有文字,都是结绳记事,刻石记事。聪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指中国人发明的符合六书规范的可以记言记事表情达意的方块文字。文字的发明适应了君王的社会治理,弥补了君王仅"以言语为约束"或"结绳而治"的不足。文字一产生就成为君王治理的重要工具,专设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言行成为政权法制的重要内容。从仓颉文字的推广可知君王对文字规范的重视,而文字更有助于规范其他方面的社会制度。文字的分化会造成朝廷统治的障碍,统一文字是秦朝廷集权统治的重要措施。文字的统一促进和强化了法制建设,而法制的发展和强化又促进了文字的进化。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书有利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隶书演变为楷书和草书,则只有楷书能适应法制的需要。唐代科考对楷书的制度性要求为中国法制文件的汉字书写确立了字体标准。中华法系有其特殊的内涵,中华法系的特殊内涵与汉字的特殊性质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或现在仍然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在公元第一世纪传入汉字。13世纪创造了越南形声字,叫做“字喃”。“字喃”一直与汉字平行使用。19世纪起采用拉丁化新文字。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用新文字扫除文盲。随着扫盲工作的开展,新文字在越南普及了。日本在公元第三世纪传入汉字。不久,日本把汉字当成记音的字母来记录日本语言。后来又把记音字母的汉字笔画简化,创造出“假名”。到了第七世纪,就出现了汉字夹用“假名”的日文。现在汉字在日文中,只是当作“定型字”来使用,如果有写不出…  相似文献   

10.
季丽莉 《前沿》2009,(4):183-185
21世纪是生态学的世纪,汉字是具有鲜明生态性的文字,对汉字进行生态学研究,是汉字研究的新方法。汉字的生态学阐释,不同于传统的对具体汉字进行字源学上追根溯源式的考据与论证,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汉字及其存在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把个体汉字置于汉字系统背景中,分析个体汉字的生态哲学意味,全面把握汉字内涵。本文选取了汉语常用字“气”,从个体见一般,从而加深对汉字系统性、生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把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使命。在他看来,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实质是言语中心主义,这种言语中心主义是形而上学把内在的原型文字(广义文字)外在化为普通文字(狭义文字)的结果,它在卢梭的《论语言的起源》中典型地表现了出来。他通过发现卢梭《论语言的起源》中的言语中心主义实际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字的替补游戏解构了卢梭的言语中心主义,消除了所谓的绝对起源的概念,重新回复到作为痕迹之代表的原型文字。尽管哲学不能停留于解构之中,但是,德里达试图通过解构消除传统形而上学的绝对预设(它通常构成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的观点依然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汉字与东巴文虽不同源,却同为意音文字,有发展的先后。从两种文字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同义字,分别从表意方式、文字与语言的对应关系和文字的符号体态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既能揭示两种文字在发展阶段上的关系,同时也能得出一条具有宏观意义上的文字发展规律。这一研究对丰富普通文字学及其比较文字学的理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声字的比例是不断增加的.今天的汉字形声字占大多数,这已成为文字学界不争的事实,但在文字学界以外,仍有一些人认为汉字大多是会意字,并以此理论为根据对汉字字义及其中所折射的文化内涵进行随意穿凿附会的阐释.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这种错误观点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错误所在.  相似文献   

14.
汉字,从殷商甲骨到隋唐的楷书,走完了它字体演变的漫长道路。在这段时间里,书法艺术随同汉字的演变,也不断地发展,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是,书法艺术的发展更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现在所見到的北宋以前的书迹,多数为尺牍,诗卷、佛经、公文、刻石、墓志等很难看到以书法艺术创作本身为第一目的的作品。这时,没有所谓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的关系问题,书法只是表现文字内容的手段,是为文字内容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周显峰 《前沿》2012,(14):136-138
汉字是表意文字,在更大程度上跟它所代表的客观对象之间具有性质上的象似性.以早期汉字形体(主要是甲骨文)为例,打通传统“六书”分类法的界限,汉字构形总体上具有形象象似、标记象似、数量象似三种类型.文字层面象似性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象似性理论,在汉字的构形中认知发挥了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母语迁移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运用广泛,在外族(国)人汉语表达错误及汉字书写偏误中,常常体现母语负迁移的作用。在文件检验中,利用这种母语负迁移,可根据汉语语病或汉字书写偏误,对说话人或书写人进行族(国)别的判断。特别是汉字书写识别,因缺少对汉字书写偏误的系统性研究,加之与文字学、笔迹鉴定学的关系密切,使其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文字,这块横亘古今的“活化石”,笔笔画画中无不显示出它对汉文化的观照对应,透露出汉文化的内在活力。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汉字构成了文化的表征,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汉字的这些特点。一、宇宙特性与多域价值从内在结构来看,汉字具有广包容性和强应变力的特点,这使得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时空限制,显示出它无比强盛的生命力,为众多民族所共同接受。由于汉字所具有的“图纹”性,它克服了世界文字在由“象”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进化中所带来的涵盖指数不高的  相似文献   

18.
陈虹 《求索》2015,(1):183-187
汉字的书写深受器物载体的影响,其美学风貌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陶片甲骨上的书写,青铜碑碣上的书写,简牍绢帛上的书写,纸张上的书写和计算机书写。陶片甲骨上的文字稚拙古朴;青铜碑碣上的文字圆润凝重;简牍与帛书上的文字舒展流畅;纸张上的挥毫泼墨使汉字的书写成为了一门艺术;而数字化时代计算机"书写"的出现,更是让书写者可以任意挥洒个人的情感和意趣。  相似文献   

19.
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或现在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公元1世纪,汉字传入越南。13世纪时越南创造了形声字,叫作"字喃"。"字喃"一直与汉字平行使用,直到19世纪采用拉丁化新文字。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新文字在越南普及。  相似文献   

20.
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张大可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不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还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因而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华民族大家庭使用多种语言和文字,而主体是汉语汉字。限于篇幅,这里只简说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