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荣敏 《青年论坛》2008,(5):125-129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离不开伦理道德准则的调节和约束。经济伦理就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对其制约和评价的道德观念。涉及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着内容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义利之辩,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义利之争。管仲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墨子认为“义,利也。”但影响最深远的仍是儒家的义利观。孔子“君子喻于义…  相似文献   

3.
张绍娜  高成华 《传承》2013,(11):148-149
关于孟子义利之辩的释义在学界有不同的声音,儒学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孟子义利观的理解。在综合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孟子的义利观,有助于真正理解孟子义利观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孟子义利之辩的释义在学界有不同的声音,儒学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孟子义利观的理解。在综合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孟子的义利观,有助于真正理解孟子义利观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正负效应,就必须从揭示传统价值观的两重性入手。传统价值观主要围绕着天人之辩、理欲之辩和群己之辩这三大论争展开。传统价值观既有积极的一面,如体现了中华民族辩证思维方式,把个人和社会的价值目标联系起来,表现了民族精英的高尚的理想人格等;又有不容忽视的缺陷,如天人之辩上的天命论倾向,理欲之辩上的实践理性绝对化,群己之辩上对个性的压抑和导致权威主义。逮之近代,传统价值观发生了双重的变革。其积极之处是:朝着近代启蒙迈进,如强调意志的力量、提倡斗争和竞争、开始了自我的党醒等。其消极效应是:传统价值观的腐朽东西进一步复活。如由“罢黜百家”演变为“彻底反传统”,由独尊儒术演变为独断论和新权威主义,由信奉“国粹”、孔教演变为价值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辩,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桩“凸显之案”。本文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对当年的“问题与主义”之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挖掘其真正的思想文化内涵,恢复历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7.
王弼的有无之辩是魏晋时门阀士族巩固其统治的现实要求在理论上的反映,也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产物。虽然其存在的范畴本了老子,但王弼把它从生成论的含义提升到了本体论的含义,并通过对“体用”,“一多”、“动静”等关系的探讨,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以无为本”的基本命题。王弼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来的发展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甄、戴震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唐甄对封建君主的抨击和民本思想,戴震的人性论思想和对理学家“理欲之辨”的批判,具有强烈地反封建专制、反理学禁锢的倾向,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青年军人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其中最明显的是义利观的变化。如何引导当代青年军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已经成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青年军人义利观的变化 义利观是人们对待道德规范和物质利益的基本观点。所谓“义”,在我国  相似文献   

10.
提到董仲舒的义利观,人们就自然想到他“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宋儒奉为圭臬的名言,以为他是主张“存天理,去人欲”的开山祖。实际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董仲舒的义利观在继承孔孟思想的同时是否还有他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呢?这些创新和发展又是否有其合理的因素呢?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影响绵延至今.行政现代化建设需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义利观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构建现代行政价值观,离不开对传统义利观的批判性继承.先秦诸子早已提出了几种代表性的义利观,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源,研究其现代价值成为当务之急.当代人肩负着创新民族文化的重任,应积极阐释传统文化并汲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王恩来一所谓义利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看法,是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有的学者认为,“义”属于精神的范畴,“利”属于物质的范畴,因而义利关系体现着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其实,这只是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义利观中,重义轻利是基本的价值取向。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这种取向将义与利片面地对立起来,在肯定义的价值的同时,却抑制了人们对利的追求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义利观受到冲击,重利轻义被一些人奉为人生哲学的精髓,使社会道德生活、经济秩序发生了混乱。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义和利?这是我们需要把握好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实用理性倾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将维护社会秩序作为自己的应然使命,并有利于把握社会秩序与活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将义的精神价值追求放在首位,这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被教育者理想人格,引导其将义作为行为的价值方针和人生的价值目的;在义利观上承认人情化的生活世界又以天人合一的态度实现对义利观的超世俗化,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看到物质利益所带来的幸福,又能享受超越物质利益之后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满足感;传统儒家义利观以"和欲"为内在超越之路从而达到义利统一的意义世界,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义利统一为基点,满足时代之诉求。  相似文献   

15.
冯兵 《长江论坛》2008,(2):83-88
性恶论是荀子思想的理论根基,源于孔子对人性的潜在看法。“义”是荀子思想体系里至高无上的道德意识形态。荀子充分肯定了“利”以及人的“欲利之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客观合理性。他认为义与利总体上呈一种相克相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的伦理规定为: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关于形成正确义利观的途径,荀子提出“学”、“行”、“积”、“尽”四途,并强调了精神激励和礼、法于此的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舆论宣扬“奉献精神”,批评“见利忘义”的错误思想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的。我们在研究文化现象时,有必要回顾古代学者的价值观类型问题,以及它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虽然,价值论的名词是近代才有的,但有关价值的思想学说,则不论中国和西方都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学者谈论价值观的问题,叫做“义利之辩”。所谓“义”、“利”关系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子提出的“先义后利,义利统一”的义利观,“言忠信,行笃敬”、“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忠”即为人谋以忠的忠恕观,对我们今天构建企业伦理道德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学夷的《诗源辩体》作为明代复古派诗论的集大成之作,其诗学思想基本继承复古派,主张师法汉魏古诗与盛唐律诗,重视诗之体制、格调等,但其在诗歌的正变之辩等方面亦不乏创见.如许氏认为曹植诗与汉诗相较,已体现出“体多敷叙,而语多构结”、“体既整秩”而“事由创撰”与“体既端庄,语复雅炼”等特点,并认为曹植工于诗作等.由此也折射出许氏的一些诗学思想:其认为汉、魏之诗有异同;他主张“审其源流,识其正变”,以“情兴”论诗;并主张“体制为先”,强调体制规范的变化,以“本色”论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道器问题,“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器之辨,是形式与内容之辨。电子政务,是完全现代意义上的产物,但是这些年的发展状况,似乎仍未超越古代哲人所谓的道器之辩。道是内容,欲其圆融,浑然一体,协调一致。电子政务,就其最终目标来说,是要实现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的网际信息无碍交流和资源高效共享,但是目前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意识和大局观的现象,有着大量的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电子政务系统远未达到统一协调、信息畅达的境界。器是形式,欲其适宜,精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