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被誉为“国内公开戒毒第一人”的吴荣终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心愿——与自己的心上人林志辉喜结良缘。一年前的同一天,吴荣成功戒毒并有幸成为义务禁毒宣传员,参加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中国禁毒万里行”活动。现在,吴荣正在为实现她的“阳光康复家园”梦想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当得知儿子吸毒被抓的消息后,她震惊不已,为了儿子的声誉、前途和所谓的“工作”,清贫了大半辈子的女出纳一次次将手伸向单位的保险柜。在屡屡苦劝儿子戒毒无果后,她竞突发奇想,自己吸毒再戒毒,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儿子戒毒。可她没想到,吸上毒品后再也没戒掉,自己也无颜再劝儿子,到头来竟与儿子成了“毒友”。  相似文献   

3.
周军 《检察风云》2004,(21):52-54
罗琦绝对是上世纪90年代流行乐坛的风云人物,“指南针乐队”主唱那具有穿透力的、金属般的嗓音使她的名字载入中国摇滚乐的史册,而她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更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1997年7月,国内娱乐圈曝出一大丑闻:22岁的“中国第一摇滚女声”罗琦在南京毒瘾发作进入戒毒所。人们在震惊之余无不痛惜,她因何坠入毒渊?她还能重返歌坛吗?1998年1月,遭受重大打击的罗琦远走德国,长达6年杳无音讯。2004年3月20日,戒毒成功的罗琦终于回来了。她以健康的形象来到中国药物依赖中心戒毒所、南京戒毒所看望工作人员,以亲身经历鼓励那些戒毒人员,只要有毅力,戒毒一定能够成功。她再度用金属般的嗓音唱响《永恒的一天》时,一种震撼发自内心,仿佛她从未远离。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13,(2):F0003-F0003
天堂河强戒所秉承“人本、阳光、科学”的理念,以维护场所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中心,以强化民警队伍建设为根本,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建机制促长效,为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成效、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董燕  杨杰 《中国司法》2006,(5):47-49
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对居高不下的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劳教场所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院士和戒毒专家的指导下,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劳教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戒毒劳教人员进行自主治疗和矫治,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认真的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出一条劳教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一、“绿色戒毒”在上海劳教场所的兴起目前,一些国家对海洛因成瘾者多采用“美沙酮”维持疗法。在我国,“美沙酮”维持疗法虽然已在部分省市试行,但因费…  相似文献   

6.
《法治纵横》2014,(19):59-59
本刊吐鲁番讯通讯员鲁德胜近期,吐鲁番教育矫治局(戒毒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树立“大戒毒”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规范化建设和服务创新为主线,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扩大联动覆盖面、强化传统文化引领道德建设等方式方法强化后续照管工作,充分展示吐鲁番社区戒毒工作特色,推动阳光家园工作良性发展,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三访“白粉妹”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上午10点钟。那天天气很好,我陪同省禁毒办公室的几位同志来到省戒毒康复中心。看到我们走进病房,特别是看到摄影记者携带的那长长的变焦镜头,她显得惊慌失措,竟然抓起一条毛巾蒙在脸上。我们与邻床的一位戒毒姑娘聊起来,得知她是头天下午刚刚住进来,一下子断了毒源的她彻夜不眠,直到天亮才朦胧睡去。如果不是我们进来,现在正好酣睡。她在邻床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慢慢拿开脸上的毛巾。  相似文献   

8.
吸毒造成的危害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吸毒人员数量的上升比例虽逐年有所减少,但复吸人员的数量却逐年递增,已成为戒毒工作的一大难题。如何降低复吸率一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国际难题”,为探索这一难题,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立了“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形成了一个由该所主导,公安机关、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戒毒帮教体系,旨在巩固所内戒毒成果,鼓励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彻底摆脱毒品依赖,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模式的无缝对接,形成社会关注、政府关爱、亲情扶助、共同照管的全方位戒毒支持系统。本文立足我所“黄丝带”活动的开展实践,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黄丝带”活动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力求引起多方重视,共同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齐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戒毒人员高复吸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当前戒毒人员高复吸率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现行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戒毒模式 ,过于注重生理脱毒 ,弱化了心理脱毒和善后辅导 ,不利于降低复吸率。因而笔者建议将我国现行戒毒体系重构为劳教戒毒与服刑戒毒相结合的“二元制”戒毒体系 ,增设吸食、注射毒品罪 ,延长戒毒期限 ,建立戒毒回归人员生活、就业基地等。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下简称戒毒场所)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的基础上,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依据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突破,赋予“绿色戒毒”新的形式和内涵,走出一条戒毒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高复吸、低操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戒毒领域工作的难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戒毒人员在其回归社会的三个月至一年时间里是复吸的高危期。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期的帮扶救助,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建立有效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使其尽快融入社会,不仅是巩固戒毒成果、贯彻落实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首要标准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戒毒研究中心自开办以来,已为近万名坠入吸毒深渊的瘾君子进行了脱瘾治疗。这里的“杨氏1+1戒毒疗法”以其无痛苦、无成瘾性和脱除毒瘾后可迅速转入纳曲酮抗复吸,受到所有来这里自愿戒毒者的称道,特别是这里把吸毒成瘾者视为“病人”的做法,更受到来这里自愿戒毒者的欢迎。 但是,彻底戒除毒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脱瘾治疗仅仅是戒毒的第一步。按国际共识,戒毒者经过脱瘾治疗后还得度过康复期及回归社会后的操守期,一般要三年以上不复吸,才能视为真正戒了毒瘾。那么,经过“杨氏1+1戒毒疗法”脱瘾治疗的“病人”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回答是肯定的。虽然,追寻到这样一个人十分不易,甚至有些“传奇”色彩,但她的述说,无论是对从事戒毒工作的人还是渴望自愿戒毒的人来说,都是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的。 应我们的要求,宁波市戒毒研究中心先后提供了多个经他们那里脱瘾治疗后,至少已有一年以上不再复吸的病例。 我们十分欣喜,因为在全世界公认的复吸率高达95%、甚至98%的情况下(据说另外的5%或2%,有的是因为其他犯罪被处罚了,有的是过量吸毒致死了,有的是因为再三复吸被送了劳教等等),真正戒除毒瘾、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是凤毛麟角。近年来,在我国的所有有关戒毒报道中,我们还没有读到过一个真正戒了毒的完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14,(4):95-96
近期,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遵循戒毒规律,探索戒治方法,形成“两个三分、六大手段、一个平台”的“2361”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推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机制再造。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落实“首要标准”,检验戒毒工作成效,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和戒毒工作水平,更有效地探索教育矫治戒毒人员的新方法新途径,2012年,我们在全省劳教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组织开展了“十百千”强制隔离戒毒解戒人员跟踪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位一体”的戒毒工作体系,赋予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在戒毒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88.7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5.2万人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存量大,覆盖面广,已成为戒毒工作的重要阵地。《禁毒法》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但由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戒毒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戒毒康复功能设施落后,工作保障经费欠缺,导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难度大,戒毒人员呈现脱管率高、复吸率高、违法率高以及管控率低、就业率低、操守保持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重庆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戒毒场所专业资源优势,在戒毒场所开辟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服务区,创新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委托管理工作,以“五步法”实现有效管控,以“五举措”落实就业帮扶,以“五环节”强化操守保持,实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张泽涛  崔凯 《法律科学》2012,(4):181-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废除了传统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重新确立了由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三种新的戒毒措施构成的强制性戒毒体系。该法近五年的运作实践表明,这三种戒毒措施的实施效果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模式所造成的弊端也逐渐开始显现。我国应该明确“社区为主、隔离为辅”的强制性戒毒措施体系,同时对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进行制度性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何云桥,今年43岁,现任武汉市戒毒劳教所二大队队长,在劳教战线一干就是20个春秋.她心系事业,无私奉献,在人生之旅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踏平坎坷成大道 1993年底,武汉市戒毒劳教所组建成立,由于刚刚建所,管教经验缺乏,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在女队里显得尤为突出。因康复期的女强制戒毒人员与男女自愿戒毒人员及未脱瘾的男女戒毒人员混杂,干警和医生混合管理,加上警力不够和资金不足等原因,经常出现“走过场”、敲诈擂肥等现象,女戒毒人员自伤自残的事情时有发生。 1995年,上级领导决定将何云桥从何湾劳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呜呜”的警笛鸣响,一辆满载30名特殊人员的警车驶进了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省戒毒所)的大院,30人当中有26人是吸毒人员,其中年龄最大的四十几岁,最小的还不到20岁,在进行完体检后,他们将被送进中心内的急性脱毒区,在那里进行强制戒毒。就在这天上午,一名自愿戒毒的吸毒人员在家人的陪同下,也走进了戒毒中心的康复中心,他将在这里进行自愿戒毒。在省戒毒康复中心内,戒毒人员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戒毒所内的劳教戒毒人员,另一部分是自愿戒毒人员,这部分人员实际就是进入康复中心进行住院治疗。在康复中心的大门上,“远离毒品,重塑人生”8…  相似文献   

19.
郭昕  帕丽旦 《法治纵横》2014,(21):62-62
近期,克拉玛依教育矫治局(戒毒所)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30名戒毒人员开展了一期以“放松心情、释放自我”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快乐”是此次辅导活动的关键词,培养和建立戒毒学员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则是此次辅导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分为“破冰”“我们的家”“共唱歌曲”三个环节。轻松愉悦活动过程中,让戒毒学员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感受到了团队支持的力量,为场所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矫治和戒毒氛围,团体心理辅导在优美、坚定、振奋人心的歌曲《从头再来》中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20.
于晓伟 《中国司法》2007,(7):107-108
近年来,辽宁省戒毒劳教所在专业戒毒矫治过程中研究发现,以往戒毒劳教人员经过强制戒毒,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毒瘾的戒断,但“心瘾”却很难根除。离开戒毒场所后义会出现复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