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2月29日,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因犯受贿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王怀忠之罪,与其他贪官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无非是受贿、索贿数额巨大,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等。至于其个性,可引用阜阳市干部对办案人员说的一句话:“王怀忠的问题不仅是他本人经济犯罪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他给阜阳带来的灾难是全方位的。”给阜阳造成了“全方位的灾难”,就是王怀忠犯罪的个性。无论是从消极影响之深还是之广来看,“全方位灾难”都远甚于个人经济犯罪,因此,对王怀忠犯罪之反思,不应忽略其个性特征。而反思的起点,无疑应建立在此…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29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前,中央纪委通报了王怀忠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结果。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决定给予王怀忠开除党籍处分。2001年4月,时任安徽省副省长的王怀忠因与安徽省前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作新贪污受贿案有牵连,在北京开会期间被中纪委宣布“双规”,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 《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对“职务犯罪”做了规范, 明确界定, “职务犯罪”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2004年 12月 31日《新京报》)。以前, “职务犯罪”与“经济犯罪”混用的现象不但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 就是在司法机关的一些司法文书中也较常见, 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如, 在 2004年媒体报道王怀忠案件时引用了二审刑事裁定书中的这样一段文字: “更为恶劣的是, 王怀忠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某民企老板行贿案件的败露,当地政坛却因之发生“地震”,官商勾结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是官员太贪,还是老板喜欢行贿?这或许是一个“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式的问题,讨论的意义不大。可供讨论的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商关系?《厚黑学》、《长短经》、《曾国藩用人书》之类的集中国古代权谋智慧的书籍,在如今商界甚为流行。据称,在不少拥有丰厚利润的所谓“老字号”企业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或者一群官员的身影若隐若现,清末的大商人胡雪岩就是个鲜明例证。直到今天,相互依赖的政商关系依旧是企业的赢利模式之一。而“相互依赖的政商关系”却完…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经侦工作中,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定性,是每一位经侦部门的领导和侦查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对案件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办案,从而提高办案质量。文章从当前经济犯罪案件分析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入手,提出了分析经济犯罪案件的原则和一般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合理运用无疑将对一线经侦民警更好地打击经济犯罪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 徽那个叫王怀忠的前副省长到底贪占了多少钱财?目前中纪委正在调查 ,数字尚未公布。民间流传 ,王怀忠绰号“王三亿” ,意思是数以“亿”计。王怀忠与许多大款朋友关系密切 ,形成了官款合流的政商利益集团。阜阳市纪委大要案处一位负责人说 ,在王怀忠众多的经济问题中 ,倒卖国有土地、贪污受贿的问题显得最为突出。据阜阳有关部门介绍 ,自1996年以来 ,经王怀忠之手批出的土地 ,明显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就高达10亿元。在国有土地收益的源源流失中 ,至少有10个大款应运而生。国有土地作为稀缺又昂贵的资源 ,其配置权掌握在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丽水市的人们恐怕不会忘记杜益敏,这个绰号“小姑娘”的发廊女老板策划的一场2.14亿元的民间融资活动,使数以千计的当地人陷入倾家荡产的境地。杜益敏这种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被称作涉众型经济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另外,在证券犯罪、合同诈骗犯罪、假币犯罪、农村经济犯罪活动中,也有类似涉众因素存在。据来自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的资料表明,2006年1月至10月,中国公安机关已经破获了经济犯罪案件49,000起,其中,破获非法吸收公众…  相似文献   

8.
经济犯罪具有贪利性、隐蔽性、复杂性与多变性的特点,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经济犯罪领域不断扩展延伸,经济犯罪出现新形式。必须强化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观念,加大对经济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提高政府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有效防治经济犯罪,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行法律对立案的数量标准的规定缺失,导致经济犯罪立案数量的统计数字与事实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对经济犯罪形势的准确判断。应当以罪数作为确定立案数量的标准,连续犯原则上立为一起案件,但是,被害人不同的连续犯,应当立为数起案件。同时,应当正确认识和使用经济犯罪立案统计数据,既不夸大也不低估经济犯罪形势。  相似文献   

10.
经济犯罪侦查是公安机关在办理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中所采取的专门调查行为和有关强制性措施,经济犯罪侦查课程的教学必须紧紧结合经济犯罪侦查的特点。在经济犯罪侦查的过程中,主要是侦查人员与检察人员、犯罪嫌疑人或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的对抗,具体而言,作为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员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抗”检察人员对案件的批捕、审查起诉,“对抗”犯罪嫌疑人或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对涉案行为无罪或者罪轻的辩解。  相似文献   

11.
司法会计技术是侦办经济犯罪案件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 ,经侦部门承担着大量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 ,迫切需要司法会计技术。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司法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郦清  章咏 《公安学刊》2004,(1):78-80
经济犯罪案件统计工作对于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客观、全面、及时地掌握经济犯罪动态,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经济犯罪案件统计工作中却存在着立案标准不统一、统计报表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亟须规范.规范经济犯罪案件统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统一标准、完善台账;三是统一口径,规范报送;四是健全制度、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非经侦部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情况久已存在,公安机关内外对此种现象认识不一。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扎实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必要对种现象进行专题调研,并结合执法实际,提出进一步规范经济犯罪案件管辖分工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案件隐蔽性、智能性、专业性、变化性等特点,决定了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具有区别于一般的刑事犯罪侦查工作的特点。因此,在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必须依据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自身特点,找准经济犯罪侦查对策,完善经济犯罪侦查对策体系,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确保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始终突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犯罪侦查立案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在立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区分不清是经济纠纷还是经济犯罪,是民事侵权还是刑事案件,导致立案不准。(二)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想立则立,不想立则推,随意性太大。(三)受害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本地公安机关申请立案的法律依据不足,既不便于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也不利于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四)公诉、自诉的模糊规定,影响了公安机关案件的立案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一)有关部门应努力减少经济犯罪案件立案中的不明确现象,确立经济犯罪案件立案的准确性。(二)不断加强经侦队伍自身的教育,树立经济犯罪立案严肃性的观念。(三)进一步明确经济犯罪案件立案的审核权限,树立经济犯罪立案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经济犯罪案件与杀人、抢劫等传统刑事案件之间的巨大差异,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经济犯罪案件以及经济犯罪嫌疑人的特点,系统总结和归纳了在经侦实践中经侦民警需要学习和了解的讯问方法与技巧。具体包括:讯问时机的把握、科学讯问计划的制定、讯问场所的安排、讯问实施中的方法与技巧以及经侦讯问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犯罪侦查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的难点问题。取证难作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经常给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为了更好的解决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取证难的问题,使侦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经济犯罪侦查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遇到取证难的问题应该通过对经济犯罪本身以及经济犯罪中证据的特点出发。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经济犯罪规律、加强宣传教育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作是解决经济犯罪侦查取证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作为新型的犯罪处置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刑事诉讼程序模式,寻求一种相对平和而非激烈对抗的方式解决刑事纠纷.在我国,自2002年以来,检察机关率先开展了刑事和解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新刑事诉讼法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写入刑事和解,是对我国刑事诉讼体制的一大创新.当前我国经济犯罪持续高发,渐成主流犯罪的态势下,借鉴已有经验,进行经济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尝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和解,有丰厚的社会文化思想底蕴,是“和合”精神在新时期的崭新呈现.刑事和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应用,充分考虑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自身特点,有利于刑罚预防功能的更好实现.尤其需要明晰的是,经济犯罪案件刑事和解与“用钱买刑”有着实质的区别.将经济犯罪案件纳入刑事和解的适用范畴中,有助于实现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和谐”价值观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沈卫 《公安研究》2001,(7):45-46
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中,有几类案件容易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甚至会诱发其他案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侦查协作在系列系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的突出作用,指出了侦查协作的方式和方法,并阐述了侦查协作在侦查系列性经济犯罪案件中应当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