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引领下,粤桂两地统筹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共建共享意识不到位、区域联动管理不统一、利益整合机制不协调、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等因素制约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快粤桂两地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步伐,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多层次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构建多元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联合立法力度,构建跨区域生态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保障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构建生态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跨省际、跨流域实现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以合理、公平、持续、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为基本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权力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合的综合体系,强调的是域际之间共建、共生、共享、共赢,形成合理良性的物质变换循环系统。从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共享应注重功能规划、生态安全、生态正义、区域和谐、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共享;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共享;以加快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生态成果共享;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生态权利与责任共享。湖州实践表明,价值干预和约束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根本要素,局部—全局共享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模式,系统机制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从第三代政策执行理论视角发现,我国跨区域警务合作的现实困境主要是由于地方各级政府的合作动力不足、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或者没有适当的补偿机制等。因此,推动跨区域警务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必须以"合作互惠"理念来推动区域警务合作、丰富警务协作内涵、构架警务协作的网络机制、强化警务协作信息的共享、并加强区域警务合作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建立京津冀地区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是新时期京津冀解决重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京津冀地区生态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成效突出,但存在未彻底突破行政分割、注重具体问题的合作、地市级协作较少、尚未覆盖生态环境系统、生态惠益共享机制缺失等问题。应进一步彻底打破行政分割,增强政府主导作用机制,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力机制,保障生态惠益共享,扩大和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有效促进公众参与机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三地覆盖空间污染比较严重,区域空间生态备受关注。实施京津冀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生态优先国家战略,实质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面临的传统农业文明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脱节掣肘而做出的积极回应。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能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当实践载体,能使生态资源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凸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以人为本"。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行为方式,筑守区域生态空间治理的社会基础。优化公共权力顶层设计的系统功能,强化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的政治意蕴。完善利益互惠共享市场机制,形塑生态共融命运共同体。健全多元参与衔接机制,促进生态共享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6.
共建共享作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模式选择,已日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命题。价值、能力和支持构成的"三圈理论"分析框架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供了恰当的研究工具,运用"三圈理论"分析框架探究其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的作用机制,建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解析框架,并运用所建构框架对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现状路径进行解析,进而提出重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价值导向,提升能力圈建设和支持圈建设,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多主体、多环节联动共管,统筹区域、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发展等优化策略,助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战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现生态利益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适度均衡与共享是区域生态治理的关键所在。基于协同视角考量区域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事务治理问题,强化共容意识,致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努力形成一种"综合决策、联合执法、组织激励、信息共享"的生态治理协同机制,是生态资源特性的内在要求、政府治理创新的实践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然要求,也是实现区域生态共容利益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在环境治理上,"利益分割,各自为政"的条块治理模式,"保障首都"的固化思维与不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国家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生态环境的外部性所带来的成本收益的不对等等因素,都成为制约京津冀环境共建的机制障碍。以"立足长远"的理念为引领,以法治为生态共建保驾护航,以创新科技作为生态共建的新引擎,构建对接京津冀生态共建的信息平台,是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冀生态共建的出发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经历生态工业文明过渡阶段,这将赋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内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下区际经济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因素关联互动的科学发展,包括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平衡、政治联合和文化融合五方面要求。经济效率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其他内涵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率要求与其他要求之间并非不可调和,通过系列的制度创新,可以实现生态文明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沈渭寿、张慧、邹长新、燕守广、赵卫等合著的《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于2010年8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然后通过实例研究确定了几种类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模型或评价方法;下篇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区域治理理论从国际政治、区域经济和行政管理等不同学科的视角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在地化的双重趋势下,区域治理的实践也迅速发展,表现各异。在国外跨行政区域治理层面有日本的广域行政、英国跨域治理改革、美国的特别区制度;在治理框架层面有OECD的"功能区域"治理和欧盟治理框架。中国的区域治理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加强府际协调,形成府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的稳步推进,跨区域水污染问题逐步凸显起来。多年来,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水污染,期间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碍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当前,我国跨区域水污染治理面临着协作困难等主要困境,运用协同理论构建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新模式,通过"协作""竞争""制衡"三大机制及其运行关系,推动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协同效应产生、协同效能提升、协同效益持续,能使我国跨区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又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然而当前黄河流域仍然面临着产业同质性强、创新能力低,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绿色化发展水平偏低,跨区域交流合作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解决这些现实困境,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乃至多赢提供了实践依循。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涵丰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继承和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矫正了美丽与富裕相对立的思想误区,指导人民如何实现美丽与富裕双赢;"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的生态人文观,强调环境就是民生,明确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是美好生活的源泉;"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的生态未来观,源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强调实践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全民性;"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生态全球观,既彰显中国的责任和担当,也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中心城市黔江实施低碳发展生态产业具有生态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高、城乡总体规划科学完备等优势,在实践探索中成效显著。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必须从确立"生态立区、低碳建城"理念、打造低碳生态特色城市、在城市管理中突出品质宜居、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区域协作共建生态文明、协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态政策协调是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区域生态政策协调的失败则将进一步加剧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具体体现在:行政地区利益分割,部门信息碎片化以及公民政策参与缺失等,都将阻碍区域生态政策协调的发展。因此,从协同学视角,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就是需要提升区域生态政策协调,也即是需要公共部门整合地方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保持区域内信息的畅通;吸纳民间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区域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相似文献   

17.
跨班区域教育活动是利用幼儿园功能室(教育功能相对独立的活动室),打破班级限制开展自选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与基础教育的常态基本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和特长兴趣教育活动相互补充。根据后现代课程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非线性教学理论、开放型师生关系理论,围绕跨班区域活动的目标、指导原则和指导方法,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音乐感受,英语教学和科学发现等五个跨班区域活动中采用描述观察和抽样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跨班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从中我们发现:(1)不同的跨班区域活动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指导原则,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2)跨班区域活动在幼儿非智力因素上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3)跨班区域活动是一种具有兼容性和延展性动态的开放系统,又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活动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8.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延续与创新,其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理论特征与时代意涵,反映了社会治理理论已从机制创新、架构完善推进到格局营造、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梳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理念,可以发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仍然是其最为鲜明的价值依归,同时其具有"主体关系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协商共治""治理成果全民共享"的丰富时代意蕴,推动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则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吉泰走廊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治安问题日益成为维护吉安城市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立足于吉泰走廊区域社会治安实际,公安机关各部门和各成员,必须形成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共识,加强各部门、各警种、各警群之间的联系,共建和共享"大情报"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多种机制共振,整合各种力量,激活各种社会资源,健全科学机制,稳步推进区域治安协同治理工作社会化水平,使市场机制、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共同发挥作用,在吉泰走廊区域织成一张无形却又严密有力的法网。  相似文献   

20.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构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世界各国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要坚持对话协商,排斥生态霸权主义;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人类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坚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克服生态危机,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