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孝文化在荆楚大地源远流长,积淀着湖北人民最深沉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孝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亦不断变革。在今天的湖北社会,孝文化虽然深入人心,但也存在着行孝方式有待改变、行孝能力不高、甚至不孝现象时有发生等负面现象。因此,需要对传统孝文化进行辩证继承、去粗存精,发挥其促进个体成长、圆融家庭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邱淑云 《长白学刊》2012,(2):147-149
李大钊文化发展思想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对此进行探讨并继承发扬,对于当前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特征有三,一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二是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的有机结合;三是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它为我们正确处理中外文化以及传统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认识文化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联系,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发展与前进方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思想保证。实现文化和谐,要着重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关系.处理好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维护文化安全: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性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的观念反映,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认同、凝聚力的基础,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只有基于共同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民族心理,国家的统一与安全才能得以实现和延续。因此,文化对国家稳定与国家安全的作用体现在:不仅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合法性的理论解释及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通过其对社会成员的教化塑造,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文化安全不仅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观念中新的内容,而且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我国高校应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并且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独特性与全面性、自主性与包容性,以及文化输出与文化输入之间的关系,从而塑造与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履行其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尤华 《前沿》2013,(3):79-80
本文首先给出多元文化、主流文化的定义及其特点,着重分析多元文化中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各方之间是具有竞争、互动、融合的辩证统一关系,最后论述各种文化关系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福兴 《前沿》2005,(2):174-175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现实, 使得文化在地方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地方文化建设关系社会政治, 地方文化建设重在开拓地方的文化内涵, 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此, 应以文化消费来促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没有文化的反思和改造,就很难有国企的改革和突破。考察国企文化的先进、落后,关键是要对国企文化进行反思。反思的标准是第一重要的,首先是生产力发展标准,其次是社会发展标准,再次是历史评判标准。有了这三项标准,我们就可以对国企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对市场所持的态度、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等进行反思。在文化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国企文化的建设和再造必须贴近市场,文化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9.
杨丽英  胡琴琴 《前沿》2014,(15):136-138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连接舆情和文化的重要介质,社会心态在本质、特点、表现形式、功能作用等方面将两者密切联系起来。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要在理清舆情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将文化引领和舆情引导作为社会心态培育的双重路径,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及良性运行,更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探讨了文化人类学500年学科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文化人类学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社会功能.在中国加入WTO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融入世界,世界政治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人类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庞德英 《长白学刊》2013,(3):152-154
社会和谐要求文化领域和谐发展。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尽管是复杂的,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协调并存的。多样化的非主流文化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整个文化领域的繁荣,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非主流文化在增强整个社会的活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主流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与感召力、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带来了挑战。在当代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引领非主流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当代表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具有这种文化自觉,才能引领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人民享有社会主义文化的权利,激发人民积极参与文化发展的创造力,共同建设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在开放中改革,在发展中建设的导向,处理好党的文化领导、政府依法管理文化和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关系,以开放改革促进文化的繁荣,以文化的大发展提升民族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3.
于莉莉 《求索》2008,(7):77-78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从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战略安排出发,将文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重视昭告于世,提到全国人民的认识和实践面前。并且,对文化建没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力量比较中的突出地位,用“文化软实力”的范畴加以概括和指称。这不仅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而且更真实而科学地表达了文化建设、文化功能自身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雄奇而深刻的作用,是文化发展自身力量的突显推动了我们关于它的理解和社会杷握。  相似文献   

14.
医院文化是医院管理者与广大医院员工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创造的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构成的复合体。搞好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是核心内容,因为医学行业从古至今都在承担着社会救助者的角色.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幸福。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树立白衣天使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推动医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确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丰富时代性先进文化资源,兼顾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团体、学校、图书馆、公共传媒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健康影响,营造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重视文化养成教育,培养公众的健康主体人格和现代化品质,提高国民文化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推动文化、人和社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丽华 《前沿》2010,(9):126-128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社区的构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社区群众的精神家园和情感依托,对社会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社区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途径等方面,对当前我国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幼平  辛勇 《人民论坛》2011,(9):210-211
文化影响人格。探索文化影响人格的作用机制,提出应将文化置于更广的背景中,结合生态、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因素以及生物基础来探讨人格的发展。行为受文化的影响,但个体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个体也以其行为作用于生态环境和政治经济体制,并在已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而新的文化又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解丽霞 《岭南学刊》2012,(2):120-124
广东家庭文化建设应围绕幸福广东和文化强省的建设宗旨,以建设健康、文明、和谐、幸福的家庭文化为基本目标,针对家庭文化建设面临的社会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和家庭内部的三大问题,拟采取“五位一体”的宏观建设战略和“三大文化”的微观建设战略,以此提升全省人民的道德美化感、文化认同感、人文关怀感、家庭幸福感与社会和谐感。  相似文献   

19.
文化影响人格。探索文化影响人格的作用机制,提出应将文化置于更广的背景中,结合生态、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因素以及生物基础来探讨人格的发展。行为受文化的影响,但个体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个体也以其行为作用于生态环境和政治经济体制,并在已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而新的文化又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常谈不厌的话题,一是二者的关系既复杂又有重大价值,只有处理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甚至误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宝贵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有力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强力保证。只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必须把人的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