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地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对未成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隐私保护,更为重要的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温暖关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需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引导,给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以情感上的温暖和物质上的支持,宽容和接纳他们,给他们以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当前,已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近年来,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使其减轻对社会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促进罪犯与社区的融合。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既是适应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未成年司法准则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立法.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并建立相应的机构来执行。  相似文献   

3.
当前,已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近年来,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使其减轻对社会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促进罪犯与社区的融合.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既是适应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未成年司法准则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立法,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并建立相应的机构来执行.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特点,除了对一部分社会危害性大的未成年犯罪人实行监禁矫治而外,对那些确实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的未成年犯罪人,社会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实行社区矫治,这种做法不仅震慑了犯罪,同时也挽救了一大批确有悔罪表现的失足青少年,使他们重新步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有效地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社区矫治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仅就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对未成年犯的矫正,建立完善的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使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重新做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发生,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和谐,需要推进社区矫正的完善与发展。未成年犯罪适用社区矫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引发未成年犯罪行刑制度的变革。对于未成年犯罪和具有犯罪倾向未成人的矫正,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明确分工、责任到位,以营造未成年人矫正的健康良好氛围,最终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与监禁矫正不同,社区矫正制度由于更偏向于对罪犯的教育、关怀而与未成年犯罪人的矫治完美契合。这一制度在挽救失足青年、重建未成年犯自尊自信、防止再次违法犯罪等社会现实防控方面,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表明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应当从立法、组织机构、意识形态等方面入手,进行社区矫正的实际操作,以期促进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挽救更多未成年犯罪人。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在行刑社会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符合国际行刑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出财产型犯罪突出、暴力化犯罪程度加剧、犯罪人低龄化和文化水平低、共同犯罪居多等特点。重视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在行刑社会化视野下、在犯罪要素的框架内,考虑建构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入犯罪行为的发生、更好地挽救改造未成年犯罪人.达到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统筹考虑刑事政策和社会政策,我国长期推行的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联动机制面临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变革机遇,应当在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前提下,逐步引入《儿童发展纲要》所确立的"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向未成年人社会管理联动机制转变,实现增进权益和预防犯罪的双赢。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向未成年人社会管理联动机制的转变,有利于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注入新理念、新动力和新方法,从而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朝着"整合模式"的方向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成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日益严重性,以及对未成年人适用监禁刑的弊端,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犯罪成因入手,分析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制度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1.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力度。尽量采取非监禁刑罚措施,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社区矫正制度,可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少年司法改革推进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区矫正的起步是对现代司法程序改革、刑罚轻刑化、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和少年司法制度等多方面的重大挑战。中国的社区矫正要向前推进,应当以少年司法改革为先导。社区矫正的功能评估应以观护措施为主,以矫正措施为辅,对少年违法行为的处遇原则应依据少年犯罪的原因,而不是依据少年犯罪的危害结果,对少年犯罪人的司法保护的核心是要保障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连续性。社区矫正不仅要注意个别化处遏的体现,还要注意矫正范围和功能的泛化。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新举措,未成年人罪犯是社区矫正的主要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犯罪群体。未成年人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的未定型时期,可塑性强,随着我国刑法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未成年人罪犯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工作者尝试运用社区矫正帮助未成年人罪犯改造与回归,预防各类犯罪,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在2003年开始搞未成年人罪犯社区矫正的试点,在调研中发现3年来社区矫正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优势十分突出,同时也发现未成年人罪犯社区矫正作为一项系统、庞大的社会制度,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支持,专业化的工作人员,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更宽容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罗同昱 《前沿》2010,(20):88-90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个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探索社区矫正尤其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将使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制裁制度更为合理、科学,使我国的未成年犯矫正事业得到更富有成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犯罪人重返社会的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和公众安全。为此,应当注重以"恢复性"司法修复犯罪人与被害人及社区的关系,还要注重加强社区建设以实现社区矫正和公众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往我们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的措施是:送少年犯管教所收容教养或判处刑罚。但是,这样做既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改造,又容易造成其叛逆社会的心理,无法达到使其回归社会的目的。社区矫正制度,为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契合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矫正的特性需求,但我国暂未就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开展专门的工作。从广东共青团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经验来看,行刑观念落后、法律依据不充分、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矫正方案和项目,以及共青团参与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等问题制约了社区矫正制度作用的发挥。对于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都应当树立区别对待的意识,从形成现代化主流行刑观念、与矫正工作的良性互动、开展循序渐进的社区矫正立法建设、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队伍、明确共青团参与社区矫正的地位、丰富未成年人矫正项目供给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社区矫正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模式,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笔者在北京社区矫正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是建立社区矫正制度面临的困惑,也是社区矫正制度建立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社区矫正是刑罚还是行刑方式;社区矫正法律依据与现行法律之间的矛盾;社区矫正工作者角色定位和社区矫正的执行问题等.因此,制定社区矫正法;对罪行较轻的、被判缓刑的青少年犯罪者进行"洗牌";将矫正对象的劳动技能培训与心理矫治作为一项制度和加强社会志愿者队伍的储备、调动社会志愿者的积极性等措施应当成为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调研重庆市一些区县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情况,主要考察该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现状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工作情况,发现该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社区建设相对滞后、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矫正队伍力量薄弱、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为提高重庆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水平,应加强社区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改变工作重心,丰富矫正形式,动员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