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是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进一步分化,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照的研究。当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有不同的类型:关注社会与关注个人的分离性研究类型;对立中寻求“统一”的研究类型;试图重建的研究类型。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前提性观念系统研究的缺乏,研究方法论的反思力度的不足,价值取向选择意识的缺乏,价值取向实现过程研究的缺乏。  相似文献   

2.
伍麟 《金陵法律评论》2005,16(5):96-10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也是当代环境心理学开展研究的主旨.应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环境问题的挑战,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当代环境心理学需要在价值取向上,扬弃人类中心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与多学科共同努力;在理论构建上坚持宽阔的理论视野、跨领域的理论互补以及在实证研究中发展和深化理论;在方法论上,从个体主义取向转向组织与文化取向,从封闭性、单一化研究转向开放性、国际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立法的价值取向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鉴辉 《现代法学》2002,24(2):86-90
笔者认为开展地方立法价值取向研究对于搞好我国地方立法工作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地方立法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 :法制统一的价值取向 ;分权式的价值取向 ;工具式的价值取向等 ,这种取向客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失。法治统一的价值取向 ;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 ;民主、程序、效益的价值取向应成为地方立法诸多价值取向中最本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对我国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对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的问题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八荣八耻以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关系,在价值取向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科学的价值判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论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合理价值取向应体现个人生存发展价值与社会发展进步价值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物质与精神、功利与道义、现实关切与理想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民商法领域,与民事诉讼并存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钟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事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这一制度的改革。有关仲裁的价值取向问题,可谓众说纷纭。通过比较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以求最符合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最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李翔 《法制与社会》2012,(17):14-15
商法是具有强制色彩的私法,是自由与效率的统一,其实质是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商人利益及交易的平等性。价值取向主要是对安全与效率的取舍问题,包含在商法的具体要素之中,其价值取向的实质是公平、效率及安全的融合,是三者间的博弈均衡。同时,对商法法理基础的研究就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商法的价值取向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商法本身的问题,本文将对商法的价值取向与法理基础做进一步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8.
荆忠 《犯罪研究》2002,(4):51-55
我国刑事诉讼的传统价值取向主要是以职权主义的方式存在的,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主要是将职权主义的诉讼方式开始了向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方式的转变。入世后主要应从四个方面来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价值取向。一是应该从我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心理特征以及政治结构的特点等综合因素来思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价值取向。二是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中来思考我国的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实际上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的问题。三是在正确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来思考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价值取向。四是从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刑事诉讼价值的适应与需要来思考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徐贵权 《金陵法律评论》2002,42(3):20-24,38
由人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和价值取向的特点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具有建构功能,它既是人的自我建构又是人的社会建构,是人的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的统一。人的价值取向的合理化,不只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关怀。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诠释:法哲学研究的两种理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晖 《法律科学》2003,(1):3-14
法哲学研究经历了神学取向、科学取向和诠释学取向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历时性的纵向发展过程 ,但也不排除共时性的存在。在当今 ,神学取向的法哲学研究已衰微 ,而科学取向和诠释学取向已成为法哲学研究的两种理路。虽然哲学诠释学是在反对“科学方法”的名义下产生的 ,但它与科学方向之间并没有一刀两断 ,相反 ,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却越来越多 ,它们构成了人类思维和认知之两翼。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立法的价值取向冲突及其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多元、多维、多层次的体系,体育立法不同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其突出表现为经济效益与公平竞争价值取向的冲突、体育秩序与公平竞争价值取向的冲突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在竞技体育中的背离三方面。最后,提出了整合体育立法价值取向冲突的三个原则:即价值优位原则、平衡原则和交易成本最低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刘政 《法学杂志》2012,33(2):128-132
能动司法是在借鉴西方司法制度与考察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司法理念。由于其在提高司法效能、促进司法正义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已经受到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在理论推导、实践需求、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研究,对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度的能动司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曾哲 《时代法学》2007,5(4):12-17
法伦理学正义价值概念应导入中国和平崛起的法律价值这一在国际法域争论正酣的发展权平等保护问题,中国"和平崛起"是对"和平发展"本质的创新表述,一国崛起的权利即为一国发展的权利。"崛起权"即发展权,而平等的发展权则是人类最基本的正当人权形式之一种。中国和平崛起的正义价值在人权之发展权上应定位为:一曰价值的基础性,二曰价值的母体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沉默权蕴涵的三种价值目标的冲突与选择,分析了沉默权与无罪推定、刑讯逼供、坦白从宽等方面的关系,对沉默权的利弊之争进行了客观的评判,主张在我国应确立沉默权原则。  相似文献   

15.
莫志宏 《现代法学》2002,24(6):9-14
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违宪审查制度以切实保障宪法的效力 ,这是近几年来学者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 ,制度建设不可能完全脱离观念的支撑 ,对宪法超验性价值的忽视有可能导致宪政制度的建设陷入无源之水的境地。在对宪法的超验性价值进行比较详细的阐发之后 ,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制度———观念之间恶性循环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20世纪历史的变动,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在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的摄取侧重和价值取向,先后经历五四时代对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吸纳,1930至50年代前期对苏联革命文学、日丹诺夫主义的移植,50年代中期对"解冻"文学的译介及其后对"修正主义文学"的批判,自80年代中期起对"回归文学"的引进,90年代以来对俄罗斯文学的补充接受,以及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当代文学的接纳.这一漫长的接受史程,既不断刷新着国人心目中俄罗斯文学的原有图像,也折射出接受者民族的历史传统、时代氛围、文化心理和现实需求,还透露出中外文学关系史的某些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李军 《行政与法》2013,(4):70-73
包容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和发展观,在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包容性增长是包容的价值取向在经济领域的投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包容性增长中重视效率和效益的问题被放大,掩盖了其所蕴含的社会包容性发展问题。因此,用包容性发展的概念取代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并实现包容的价值取向与包容性增长的融合便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论述二者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的途径,以期用二者的融合促进人与社会的包容以及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象学哲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很难落实到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层面.与此相比,以美国杜奎森大学的心理学家们为代表的现象学心理学却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现象学心理学秉承现象学精神,关注生活世界,在具体研究中,形成了经验的和解释的两种取向.经验的研究取向主要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而解释的研究取向则更多地基于解释学哲学,二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心理学而言,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提供了科学心理学之外的另一种研究途径,并且使得心理学更加真正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浪潮使得商品生产交换条件遍及全球,为法律的共同性因素的增长起到了奠基作用;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明,伴随其经济、政治的扩张和“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推行,逐渐构筑起“法律殖民主义”的巢穴。因此,在全球化现象面前。我们一方面要把握住法律发展的共同性因素,创制顺应全球化社会生活条件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则应依据主权原则认同国际交往规则,防范“法律殖民主义”陷阱和“法律全球化”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