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论隐私     
《韩诗外传》第九卷第十七章,有这样一段故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礼。”  相似文献   

2.
“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第一个太平盛世 ,它是在黄老“无为”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故又称“黄老之治”。老子曰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就是说 ,明古之理 ,可以治今之事。[1] 今天 ,我们研究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 ,并借鉴蕴涵其中的现代管理意识与领导方法 ,对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 ,提高现代领导水平和管理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启迪性。一、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所谓“黄老之学”是指战国时期形成的道家学说的两派。“黄”指黄帝之学 ,既讲道也讲法 ;“老”指老子学说。它是以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向首都文物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搞好文物事业的改革,及时对未来做出新的预测和布置,这是实践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在文物保护工作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中,“点”(文物古迹)与“面”(历史地段)、“保”(科学保护)与“用”(合理利用)、“管”(文物市场管  相似文献   

4.
敢言振发天下聋──柳亚子诗作轶事黄子云柳亚子是近现代中国一位名闻四海的杰出诗人。茅盾称他为“南社巨子”,“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不仅称他为“今屈原”,而且还在一首诗中这样赞颂他:亚子先生今不朽,诗文湖海同长久。敢言振发天下聋,刀锯斧线复何有2柳亚子的一...  相似文献   

5.
(一)对当代青年特点的研究,将左右新时期的青年观以及据此而确定的当代青年工作的决策原则,并将影响到我们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因此,这个课题始终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于是,一幅幅当代青年的“肖像画”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先是有“一代说”:我们的研究者们今  相似文献   

6.
儒学正在复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正在进行新的探讨。但目前主要似乎局限在道德层面上,其实,我们当代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问题。梁启超在1920年11月完成的《清代学术概论》中,阐述了中国传统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我国对于生计问题之见地,自先秦诸大哲,其理想皆近于今世所谓‘社会主义’。两千年来生计社会之组织,亦蒙此种理想之赐,颇称均平健实。今此问题为全世界人类之公共问题,各国学者之头脑,皆为所恼。吾敢言我国之生计社会,实为将来新学说最好之实验场,而我国学者对于此问题,实有最大之发言权,且尤当自觉悟其对此问题应负最大之任务。”  相似文献   

7.
浓墨挥洒的行书字头寓意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书法艺术,红木博古架上琳琅满目的瓷器精品组合成的金字。再加上一面去伪存真的放大镜,共同构成了《民主与法制》第五期聚焦的关键字“鉴”。“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日益发展。民间文物收藏活动日渐繁荣起来。收藏大军已达七八千万人,并在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增长。但文物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量的民间文物鉴定机构、文物鉴定师和文物鉴定活动,既没有法律规范。也缺乏行政监管,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日渐增多。坑蒙拐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文物的艺术特性决定了鉴定工作难以用科学的指标来精准衡量,文物鉴定活动有其难以立法规范的特殊性。但决不应该成为“法外之地”。如何立法规范、加强监管,保护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利益,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里说的“考古学”,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以古代文物为考察和研究对象的学问,而是指“意识考古学”,即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为分析、考察对象的学问.所以,马克思的意识考古学也不同于当代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的知识考古学,后者主要研究各门科学的话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本人并未使用过“意识考古学”这样的提法,但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不仅对一般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作了科学的说明,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研究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太史公《报任安书》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千年之后的朱熹却对之提出异议,他在《诗集传》中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所,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朱子论出,继者群起,清崔述、方玉润中流砥柱,而近、现代诸《诗经》学家,更是奉为圭臬,以《国风》为民歌无疑。其实,这种观点是大可商榷的。今我们以《唐风》为例,逐篇加以讨论,来作为我们对“国风民歌说”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于浩 《中国人大》2012,(14):21-22
文物是什么?小时候,文物是妈妈口里的“仙女飞天”,是“少林,少林”歌声中令人向往的寺庙。长大后,我们才知道文物是祖祖辈辈的记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可是未来,当我们告诉自己的孩子时,文物会不会成为能看不能摸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墨子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 子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值得我们进行认识、应用和发扬。司马迁说 :“墨子之所长 ,虽百家弗能废。”(《史记》)胡适说墨子为社会利益献身精神 ,是前无古人的 :“这是何等精神 !何等人格 !……试问中国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个‘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么 ?”抚今追昔 ,墨学的基本精神符合当代社会要求 ,值得加以研究、应用。科学精神墨子的科学技术研究有光辉的成就。他善于探讨科学问题(“什么”)、科学原理 (“为什么”)、科学方法与应用 (“怎么样”)。中国前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宋健赞扬墨子为“科圣”。墨家的逻辑学 ,堪称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2.
“领导科学就是指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要把它上升到理论上来,使之科学化。”“现代领导工作要做到决策科学化,不研究掌握科学的规律是不行的。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认真学习领导科学。”这是1986年10月4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委组织部和《现代领导》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领导科学系列讲座》开学典礼上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祭祖热”、“国学热”等现象的升温,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然,对国学、对传统文化我们始终有个扬弃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实践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现代新文化的根基和重要来源,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视野中的“现代迷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一些“现代迷信”和“伪科学”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盛行。作为能较快地感知和接纳文明信息的当代大学生,对此持何态度?最近我们特调查了400名大学生,并作了一些分析。对“算命”的态度“算命”(占卜)是一种与科学对立的封建迷信活动,在我国可谓由来已久。7...  相似文献   

15.
赵玉 《求索》2005,(12)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从提出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里,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具误导性的命题。一方面,它把“现当代文论的失语”偷换成了“古代文论在现当代的失语”;另一方面,则把“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偷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从而才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和混乱,并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误导性后果,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误导我们错把中国古代文论看成新的当代文论的本根;二是使学者们几乎都把研究的重心定位在古代文论及其现代转换上,反而忽视了“重建中国当代文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6.
蒙山东西绵亘300里,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山前川美水秀,古为鄪国的费县,历史悠久,素称“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历代名人辈出,圣迹棋布,是琅琊颜氏的发祥地。琅琊颜氏始祖颜盛至其曾孙颜含的故里,唐代“双忠”颜杲卿、颜真卿的祖居地——汉代华县孝悌里(后称琅琊临沂孝悌里,今费县方城镇诸满村),以及琅琊颜氏祖茔——颜林和鲁公庙碑等古迹文物,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海内  相似文献   

17.
白献民 《人大建设》2004,(12):10-1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江泽民同志在河南视察时指出: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果然名不虚传,许多历史的传说和记载都可以在河南找到根据。这是对河南历史地位和灿烂古代文明的科学评价,历史上曾有22个王朝在河南建都,建都时间累计2200余年;现已查明各类文物点28168处,文物藏品140余万件。这些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众多丈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对此,我们只有保管的职责。然而,文物保护的现状,又让我们有“数典而忘祖”之虞。  相似文献   

18.
名人读书法     
厚薄法 :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 (数学家华罗庚 )有无法 :要读书上没有的东西。 (戏剧家克尼雅日尼 )思维法 :靠积极思维得到真正的知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反问法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文学家巴尔扎克 )发掘法 :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 (作家福楼拜 )古今法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 (哲学家王充 )三贵法 :读书要“三贵”,即贵博、贵精、贵通 (清末张之洞 )三性法 :读书要注重“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现代文学家鲁迅 )五之法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辩之 ,笃…  相似文献   

19.
魏源在学术上的发展轨迹是由经学而史学,其成就不在经学而在史学。魏源以史学为经世之术,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之先河。魏氏治史以当代史为重点,由“考古”转向“究今”,继“浙东史学派”之后,自觉不自觉地向经学的正统地位发起挑战和冲击。作为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具有了现代意识的“异端”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之舟,正在奋起开拓现代化的航程,以期告别昔日的落后闭塞,驶向苍茫的世界之大海。然而,经历“文革”十年的当代中国人深深地惊骇和感悟到笼罩着我们民族的巨大封建主义阴影。缘于这样的时势和历史,近年来学术界自觉掀起了“文化热”,希冀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开掘,从根本上明得失,辨是非,以此指导现代新文化的建构。在历史的反思和审视中,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视线投向中国近现代交替转换的“五四”时期。这不仅因为“五四”与我们同属于“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