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法治是依法治国的一部分。新闻法治的基本理念包括:知情权、维护"人格权"、更正与答辩权、保密权等。媒体报道司法的权利源于公民对司法信息的知情与表达权;媒体报道司法的法律限制目前主要是要协调媒体报道司法的自由与人格权,即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的冲突;重提新闻专业精神是协调这种冲突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是优化网络生态的重要方面,其治理情境极具复杂性,而这亦使网络信息内容类型化分析变得必要。根据网络信息内容发布、传播等行为责任主体与涉及利益的不同,网络信息内容可分为平台公共性信息、平台涉私性内容、用户公共性表达与用户涉私性主张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网络信息内容虽具一定差异化特征,但对其治理仍需回归法治语境。因此,需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在推动实现治理规则建构的完善性与全面性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的特点,实施具有差异性的法治策略,进而推动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法治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叶慧  胥红 《今日浙江》2013,(13):44-45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早在2006年"五五"普法启动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强调指出,要通过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进一步弘扬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权威。从那时起,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文化成为我省司法机关在平安浙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贪腐官员不为人知的秘密相继在网络上遭到曝光,"微博反腐"、"人肉搜索"等网络反腐手段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网络反腐相对于传统反腐手段,显得效率更高。然而,由于现行与互联网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使得网络反腐在实践中常出现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网络监督权、知情权等权利与官员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如何在民主法治的框架内让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等权利与官员的隐私权之间实现平衡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对网络反腐的法理依据进行探讨,分析相关的权利冲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旨在寻求妥善解决冲突的办法,使网络反腐具有合法、合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6,(9)
正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高校要以主动而为的态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师生的新媒介素养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同时,重视并遵从新媒介的传播规律,师生都应该具备必要的新媒介素养。培育教师的新媒介素养,要做到"一个坚持":就是在选拔任用思  相似文献   

6.
能动司法的兴起,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紧密相关,也与法治中国道路的不断探索密切相联;既因为法院文化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为能动司法的深入实践提供了法文化软实力的支持,也由于传统中国司法文化的现代价值为能动司法的形成与实践提供了历时性的法律资源。可以说,是这些复杂而综合性的法治因素和法治力量共同作用下,催生了一种相对独立自主的司法模式。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既要重视这些法治因素,也要充分尊重、培育和利用这些法治因素。唯有此,才能顺利的推进司法的自主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伦理与法律: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宁 《求索》2010,(3):112-114
网络舆论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社会伦理和媒体监督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网络舆论与以司法独立为基础、捍卫司法公正为目标、维护司法权威为己任的法院审判之间的种种冲突。但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之间仍存在很多契合点,也使得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可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法官职业素养的提高、网络媒体的自律与他律、网络舆论多元立体监督模式以及司法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都为达到两者的理想平衡状态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网络谣言极易广泛散布,难以治理。当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民众思想日趋多样化,给网络谣言的治理增加了难度。以德法并举的理念与方式来治理网络谣言,能够最大限度规避单纯强调道德培育或法律手段存在的不足,有效净化网络风气、遏制谣言扩散,从而推动公民道德改良、法治意识普及以及文化污流荡涤的互融共进。  相似文献   

9.
李东平 《求索》2012,(7):64-66
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媒介,搜索引擎带来的传播变革和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他是互联网时代唯一从内心出发、真实不作假的一种平等性传播媒介,他把用户想说的,还有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欲望表达出来,他是新媒介时代独一无二的"心媒介";传统搜索引擎基于机器的算法带给我们海量的需要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是分散的,不带任何感情与关系的,是"僵死"的信息,新媒介的固有属性在于它的社交性,信息,只有加上人的因素才能产生终极的价值和意义,也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交网络与搜素引擎的结合-社会化搜索代表着新媒介的未来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网络民意、网络审判、网络法治成为现代化背景下影响司法场域输出司法正义的重要因素。能动回应网络时代对司法公信的质疑,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体制内外的共同任务。案情公开、证据公开、判决理由公开、允许网络法治存在、为司法松绑是司法秩序摆脱"寻租性"监督,实现司法秩序独立,回归司法原点,提高司法公信能动回应网络问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政府代表公众委托公安机关来行使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职能,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严重损失与公安机关公共性的丧失。通过博弈论的方法论证分析政府(公众)作为委托人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博弈冲突,得出新的纳什均衡为信任、廉洁。应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安机关的自利性与公共性冲突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12.
司法民主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发挥陪审员源于民众,代表民众的优势。我国存在传统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导致现实中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缺失。为培育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不仅要融合有益的传统法律伦理精神,还要加强现代法治精神的宣传教育。法官制度与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时下的法官制度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遴选与任免上的不尽科学等。完善法官制度要提高法官的准入资格,增强司法独立性,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的局面等。  相似文献   

13.
刘红柳 《求索》2014,(6):56-59
构建平等、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建立法律权成、培育法治信仰的题中之义。我国目前法律职业共同体,尤其是法官、检察官、律师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错位和冲突,需加快司法改革步心,通过建立统一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法律职业教育制度与职业转换机制来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14.
新媒介青年亚文化发展迅猛,影响力剧增,文化关系愈益复杂。主导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之间一方面存在对立、对峙以及隔阂的互斥关系,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形成了多样的"共情""融合"的互嵌关系。青年亚文化的圈层文化实践不断超越小圈子范围,其思维方式和组织行为持续向其他文化蔓延,在促进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加重了亚文化圈之间的撕裂,甚至引发文化间的冲突和极化,包括主导文化与亚文化之间、亚文化之间、亚文化内部等多重面向。研究还发现,在性别文化领域,当青年女性从"不可见"逐渐转向"可见"时,网络两性关系呈现紧张态势,性别文化已成为青年亚文化研究中的"显性"议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媒介技术、行政力量以及个人行动的综合作用,成为上述文化关系变化的重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网络公共舆论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公共性重现生机.网络公共性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一是范围不断扩展的言论自由与信息公开;二是不同网络主体的互动成为产生公共性的主要条件,公共性表现出差异中的共同性;三是网络公共性得益于不断增长的批判意识与平等观念.网络公共性的诉求在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并给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个体拥有信息传播与分享的能力,自主传播载体的扩大化和多样性也加速了网络环境的丰富化和复杂化。保持网络环境的健康运行,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与讨论,管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抵制消极落后思想对互联网的侵害,引导网络环境有序发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网络传播特性对我国网民价值观冲击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主流媒体"办网"、网民文明"上网"、文艺工作者精心"织网"、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善于"用网"、新媒体自媒体健康"播网"、监管部门依法"滤网"的"六网"网络健康体系,以加强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浪潮的兴起与演变源于权力、权利、媒介、技术四因子的博弈与衍生。基于网络所具有的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等特性,网络反腐对于监督权力以及彰显法治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技术异化、网络暴力、信息失真等缺陷。建立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四位一体"的法治框架,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运行轨道,是构建多元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与传播语境,但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对传统价值的销蚀与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商业化操控的大众传媒助推了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泛娱乐化"以"娱乐"来解构价值、消解价值,而其背后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严重影响。对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多元价值、凝聚价值共识,抵制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创造良好的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广大群众行使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平台,成为党了解民意、凝聚民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作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的深层次产物,赋予党的群众路线新的特点。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直面网络文化,提高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党;转变传播模式,建立双向互动的党群关系模式;培育网络法治文化,营造文明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警察公共关系是警察及其公众之间"关系"的管理,这种管理以传播为手段,以促成警察—公众之间的合作为目标。"公共性"是警察公关的本质属性,即警察公关是警察与公众以公共价值为共同诉求,在公共领域以公开的传播手段彼此建构交往互动关系。警察—公众关系建立在"关系理性"基础之上,是警察与公众在冲突中寻求合作的情感关系,是社会性、流动性的关系,是在传播过程中建构的具有主体间性的平等关系,是一种需要进行管理的关系。警察公关的主要职能是辅助决策、传播管理、形象管理、危机管理和合作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