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人权与国际关系”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于5月17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社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外交学院等高校以及外交部、中联部等国家机关的中青年学者和外事工作者共40多人,从人权与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历史、人权在外交政策中的表现及对策两个方面,分别就人权与主权的相互关系、人权的国际机制、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观念及政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在首都学术界引起较…  相似文献   

2.
6月10日,由外交部支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赞助和该所青年书会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国研所召开。来自外交部、社科院、军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北京周报等单位和媒体的近60名青年学者就“联合国改革”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深入探讨。研讨会分三个专题,分别是“联合国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联合国改革具体问题”和“各国对联合国改革的态度及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探讨“人道主义干预”的语义内涵的基础上 ,从法理角度对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理论分歧的焦点作了基本归纳 ,认为人道主义干预在理论上的争论是在西方文化价值观、国家利益、冲突局势烈度、国际法规范力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 ,围绕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标准、中立性、政治性、法律性等问题展开 ,在实践上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政治较量 ,提出“人道主义干预”应该遵循秩序与道义平衡的原则 ,必须保障联合国在正当国际干预法律化、规范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干预主体、方法、目标以及约束机制等方面对非联合国的“人道主义干预”作出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28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举行了中美关系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等在京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资深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中心主任马振岗大使主持,外交部美大司司长谢锋到会做形势报告.与会专家就2010年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及未来走向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刊登会议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9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与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联合举办"法国形势及中法关系"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的2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就法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萨科齐外交特点、中法关系现状与未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现将会议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2月25日,本刊编辑部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亚信会议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讨会,来自外交部的资深外交官、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与会。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亚信与地区合作机制建设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系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1992年10月的第47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倡议成立,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2013年12月3日,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召开“2013年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来自社科院美国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清华大学等权威学术机构的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就2013年的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地区形势、国际热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等诸多领域。现将部分学者的会议发言整理刊出,以飨读者。以会议发言顺再为辱n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新挑战——国际关系中的“人道主义干预”》一书已在2000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本书的出版,恰逢我国外交在新世纪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而“人道主义干预”正是挑战之一,因此如何从理论层面剖析这一课题,更多地了解东西方学者对此的学术思索,系统地深化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从而提出在学理、法理及实践上强有力且合乎逻辑的理念和主张,实在是一件急迫而重要的大事。此书的问世,旨在满足这一要求,相信会引起广大国际问题研究者的兴趣。  此书是我所于2000年8月下旬主办…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 2月 1 9日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 0 0 2年年终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李长顺到会并致辞。近 4 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军事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和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会学者就“9.1 1”事件后的国际战略形势和地区安全与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而认真的回顾与分析。学者们发言热烈 ,观点明确。大家认为 ,2 0 0 2年的国际形势从总体上看 …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1 1月 2 8日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 0 0 3年年终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近 4 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中东学会等。与会学者围绕 2 0 0 3年国际战略形势展开热烈而深刻的讨论。大家认为 ,2 0 0 3年最大的事件是伊拉克战争 ,有必要加以深入分析。伊拉克战争意味着美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 ;它是美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于今年4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俄罗斯总统选举后形势”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外办、外交部、中联部、总参二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社科院东欧中亚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发展研究所、外交学院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世界知识出版社也派人与会。会议分别由朱启祯、李风林、杨成绪、刘立德、徐葵和詹世亮主持,副会长朱启祯发表了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俄总统选举后形势以及发展趋势、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了关于1992年国际形势特点和大国关系及其前景的讨论会,在京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约30人出席了会议。会上着重讨论了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大国关系包括中国与外部大国的关系。现将讨论中的一些主要论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3年7月上旬,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召开“2013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来自社科院美国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清华大学、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等权威学术机构的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就2013年上半年的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地区形势、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等诸多领域。现将各位学者的会议发言整理刊出,以飨读者。以会议发言顺序为序。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18日—19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举办了“中国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我国三大油气集团及所属勘探、设计和研究机构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等职能部委的代表,北京、上海、吉林、兰州等地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外交部有关司的代表和我国前驻一些产油国的大使共60多人。会议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世界油气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大国能源战略和对中国的启示;二、中国油气资源储量、生产潜力和需求前景以及中国开发国外能源状况和前景;三、中国的能源…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18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学术交流基金会在北京举行题为“‘软国力’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影响”研讨会,来自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国务院发展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资深前大使共20多人与会。会议由基金会副会长杨成绪、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詹世亮同志主持。基金会会长朱启祯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对“软国力”含义以及它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大家认为,美国所谓的“软国力”,系指在国际舞台上用柔性手段控制、影响他国的能力。一般而言,综合国力包括硬软两个部分。前者指人口、国土面积、资源、经济力量及军事力量;后者系指国家战略和国内治理能力,加上执行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意志及能力。根据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约瑟夫·奈提出“软力量” 的概念,主要包括九  相似文献   

16.
冲突中的平民保护问题已经与人权、人道主义干预、保护责任等涉及《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问题密切相关,是联合国维持和平、建设和平授权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联合国在平民保护问题上已做出相关决议,但在实践方面,其效果与预期设想还存在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将“平民保护”与“安全治理”联系起来,使“平民保护”成为安全治理的一个部分,加强联合国与所在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在平民保护问题上的积极合作与相互监督,这对提高联合国平民保护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 0 0周年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6月 1 6日在京举办了邓小平外交思想座谈会。近 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中有中国前驻加拿大、欧盟、哥伦比亚、印度、南斯拉夫等国和机构的大使 ,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研究所、中国中东学会、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与会学者一致认为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也是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为中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18.
浅议人道主义干预的立法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伦理上 ,人道主义干预是有其存在意义的 ,但在现实中它却与强权扩张结下不解之缘 ,被称作“潘多拉的盒子”。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困境 ,根源于人道主义干预的制度化缺失。本文针对学界研究的薄弱之处 ,着墨于现行国际法框架下的人道主义干预的立法规制 ;主张将人道主义干预纳入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 ,明确规定单方面人道主义干预的非法性 ,并从原则、实施条件、程序设计三个层次对立法规制进行探讨 ,其中对个别程序作出设计 ;试图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里寻求一条将人道主义干预引向理性与制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于2002年11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会长朱启祯致开幕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宋明江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25日—26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1999年国际形势研讨会。来自外交部、总参谋部、中联部、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30多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作了总结发言。与会专家和学者就科索沃战争后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人权高于主权”论、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估计和预测、发展中国家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种大型研讨会将每年举行一次。1999年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